【地区概况】
淮北市,别称“相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北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淮北市常住人口194.4万人,户籍人口218.0万人。
淮北市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是淮河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成员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4000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京台、连霍、泗许、济祁高速环城四周。
【行政区划】
淮北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
相山区 面积
145平方千米,人口 396725。邮政编码235000。区人民政府驻孟山北路57号。
杜集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 334292。邮政编码235047。区人民政府驻杜集镇。
烈山区 面积
388平方千米,人口 344261。邮政编码235025。区人民政府驻烈山镇。
濉溪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1061310。邮政编码235100。县人民政府驻濉溪镇。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市境属徐州。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
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
战国时期,齐、楚、魏于公元前286年灭宋,相归楚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设相县(今淮北市相山区)、铚县(今临涣镇),同属泗水郡,郡治在相城。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元狩六年(前117年),设梧县(今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闸河以西),属沛郡,改梧县为吾治。地节元年(前69年),梧县改属彭城郡,后改属楚国。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改相县为吾符亭,沛郡改为吾符郡。
西汉黄龙元年(前49年),置竹县,县地古竹山(今烈山区孤山),属沛郡。
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为沛国,国都仍在相城。梧县先后改属楚国、彭城郡国。
三国时,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汝阴郡,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梧县无恢复。
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属符离县,铚县归梁时改为临涣县,北魏时改为涣北县,北齐时复称临涣县。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今濉溪县百善镇)和涣北县(今濉溪县柳孜秦古城村),隋大业元年(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是年,侨置定陶县(今烈山区赵集山西村)。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竹邑县,并入符离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侨置诸阳县(今烈山区赵集山西村),撤销临涣县并入宿州。市境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闭塞之地相城孜。
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临涣、蕲县,徐州之萧县。
元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临涣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直至明清。
民国元年(1912年),市境分属宿县和萧县。抗日战争时期,市境先后归属宿西县、萧宿永县、萧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下发《关于濉溪市机构设置问题的批复》,同意建立濉溪市。市人民委员会与濉溪县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
1971年,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为安徽省辖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豫、皖三省接壤处。北接萧县,飞地段园镇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接壤,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千米,东西宽60千米,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相山区地处淮北市东北部,是淮北市主城区。
地形地貌
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根据其展布方向及自然组合,可将其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山脉3部分。境内除北、东部有少量山脉分布外,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
气候特征
淮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淮河以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市境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表现出不同年份之间气候的明显差异。同时,还常有连阴雨、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等灾害出现,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市境四季的气候特点:春季温暖,春季一般从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平均气温为15.6℃,降水量历年平均为146.3毫米,天气多变,以偏东风为主,有利于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长。夏季炎热多雨,东南风较多,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为26.7℃,最高气温40.4℃,降水量历年平均为516.2毫米,超过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为喜温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秋季凉爽,降温快,温差大,多吹东北风,季平均气温为16.5℃,降水量历年平均为124.9毫米,有利于秋季作物成熟及秋种作物的播种。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皆少,偏北风多,冬季平均气温为3.1℃,降水量历年平均为5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对越冬作物有利于安全过冬。
水文水系
淮北市境内河流为堆集型河流,河流多顺自然坡降平行贯穿,大部分为西北向东南流向。如南沱河、王引河、浍河、澥河等;少部分由北向南流向如龙岱河、闸河、萧濉新河等。境内排洪河道15条,全长377.7千米,分属濉河、南沱河(包括王引河)、新北沱河、浍河、澥河、北淝河等6个水系,其中濉河水系557.86平方千米,南沱河水系517平方千米,浍河水系1201平方千米,新北沱河水系85平方千米,澥河水系249平方千米,北淝河水系104.4平方千米,共2714.26平方千米。15条排水河道即濉河(也叫萧濉新河)、闸河、岱河、龙河、龙岱河、湘西河、洪碱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南沱河、包河、浍河、澥河、北淝河。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河(沟)水骤涨、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因降水少、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淮北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5所;当年招生4747人,在校学生18802人,当年毕业学生6023人。普通中学123所,当年招生42697人,在校学生122208人。其中高中21所,当年招生14377人,在校学生41522人;初中102所,当年招生28320人,在校学生80686人。小学262所,当年招生29414人,在校学生175722人;幼儿园361所,入园儿童19229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2.41%。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27326人,其中专任教师23107人。全市普通高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普通初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19.9平方米,中职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33.2平方米。
文化事业
淮北市共有各级档案馆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138.7万卷、128.5万件,库馆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全年全市报纸出版发行629.3万份,发行收入915.5万元;出版物发行单位185家,销售总额2.3亿元。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2座,电视转播台1座。全市共有12家数字影院,83块影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51家(其中国有艺术院团2家),国有博物馆9家,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5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0家,歌舞娱乐场所28家,网吧53家,电子游戏场所17家。
医疗卫生
淮北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67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2916张,卫生技术人员16068人。其中医院74个,床位9924张,卫生技术人员9079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163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28个,床位1802张,卫生技术人员182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919人;妇幼保健院(所、站)3所,床位441张,卫生技术人员594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0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技术人员153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84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86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421人。
【交通运输】
公路
淮北市境内的国道、省道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有京台、连霍、盐洛高速公路。
航空
淮北市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约90千米。
水路
淮北至连云港港口约240千米。淮北港南坪港区位于濉溪县南坪镇东,浍河航道右岸,淮北南坪港预测年吞吐量为80万吨,码头建设3个泊位500吨级散货泊位。
铁路
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
【风景名胜】
◆相山国家森林公园
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山峪中,距市中心500米,属城市型森林公园,总面积1018.52公顷。
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系泰山经鲁南山地,自江苏省徐州市向南蜿蜒延伸的余脉,为海拔100—350米的石灰岩质岛状剥蚀残丘。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介于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天然森林和人工森林覆盖,绿地率81.6%,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有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草丛,以扁担木、酸枣、牡荆、柘树、构树等为优势物种的灌丛或灌草丛,以及局部发育良好的人工侧柏林和混交林。
2019年2月,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龙脊山
龙脊山又称老龙脊、龙背墙,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与宿州市五柳风景区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
相传此地为神仙张果老诞生于此,当地流传着“三山夹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的民谣。有大方寺、回龙山、观龙台、卧牛石、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等著名景点。
2013年由孙红雷、郭富城、余男、邓家佳主演的《全民目击》讲述的关于一个父爱和救赎的龙背墙神话传说,故事取材于龙脊山。
◆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淮北南湖湿地公园是一个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湿地,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南湖是淮北的 “掌上明珠”,这里环境宜人,水质良好;
南湖湿地公园是皖北地区规划面积最大的集水上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景区,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市的城中湖。风景区占地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000亩,该公园距市中心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018年1月,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我省11家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淮北市南湖景区正式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华家湖
华家湖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蔡里村北部,东外环西,因化家楼老庄而得名,也有“蔡里湖”的说法,其东北西三面环山,南岸是一条长2.8公里的大堤,形状椭园,面积七千余亩,为淮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据考古发现,华家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遗址,地下含有大量的红烧土,还有贝壳、兽骨、陶器、石器等,地表散落着各种器物残件,如罐、杯、鼎、鬶、鬲、石刀、石斧、石棒等,而且有汉墓群。还有砚墨城的传说,宋国大夫华元的府邸,明朝大将华云的坟墓等,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家湖是淮北市唯 一 的一座中型水库,华家湖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原为蔡里湖、华家湖、土型湖。民间传说是王母娘娘瑶池、行宫处,据《山海经》载:西海(青海)王母娘娘在九州设有多处行宫。
◆濉溪老城石板街
石板街由清朝咸丰年间当地的著名绅士周俊哲倡导而建,东起老城文昌阁、西至武胜街,全长近二千米,全部用青石块铺成。由于该项工程浩大,动用民工数千人,牛车数百辆,石料上万方,历时数月铺就而成,使之口子集(濉溪老城前身)更加喧嚣繁华,商贾纷至沓来,店铺林立。抗战时期,石板街遭到日寇焚烧,淮海战役被国民党飞机轰炸。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复,使其恢复往日面貌。然十年文革,再遭劫难。各种神庙、阁楼、牌坊多被破坏,文物古迹洗劫一空,使往日繁华的石板街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繁荣。现存的中心地段石板街总长650米,保存着明清时期原有的古朴风貌,青石街面、八条巷道、店铺作坊、院落住宅至今保持完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是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开发单位。
◆隋唐运河古镇
隋唐运河古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路与长山路交口东南侧,临近淮北最大的公园——南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环境资源丰富,是城市未来规划发展的核心区位。项目占地面积约52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由五凤三阁景区、元辰殿、月老神庙、漕仓堰闸景区等部分组成,呈现独特且丰富的隋唐运河古镇文化。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园大门朝东,门内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
1995年12月,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陵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陵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经历年扩建、修葺,现 在的陵园已是松篁交翠,奇花争艳,环境优美。
2016年12月,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戏曲艺术】
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当地人俗称“高梆”。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主要流行在皖北、豫东和苏北的一些地区。鼎盛时几乎县县都有专业剧团。成立较早而影响较大的剧团,主要有抗战时期的翻身剧团、拂晓剧团等。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州戏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由于它的唱腔优美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又因为泗洲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 泗洲戏的剧目:传统大戏约有80多出;传统小戏和折子戏约有60个左右。除此,还有二百个“篇子”。优秀的生活小戏如《拾棉花》、《走娘家》、《借水瓢》、《钓水鸡》、《野姑娘》等,都是根据这些“篇子”整理改编出来的。建国以来,除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等外,还整理改编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如《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拾棉花》、《走娘家》、《打千棒》等;这也是有代表性的剧目。
淮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2007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北花鼓戏和淮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北琴书
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
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
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民俗作品】
剪纸
淮北地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
泥人
“泥人”是北方流传的一种民间彩塑。淮北地区也有一些捏泥人为业的艺人,每逢过年过节,在庙会和集市上,挑个挑子或者推着小车,摆放着自己捏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些泥人作品,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艺人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观赏性。
面人
捏面人是淮北民间工艺之一。捏面人所用的原料是江米面,也就是糯米面。不过它是先和普通的面粉加水揉制成,然后又加上糖和麻油再煮、再揉。揉到面软硬适度,塑而不变形为止。之后分门别类地调颜色。面人多取材于古典民间戏剧人物。捏面人者工具不多,但很特别。剪刀、牛骨签、小梳子之类的工具是不能少的。艺人们手拿工具,在各种颜色的面团上挥动,一团粉红的面脸上,就添上了眼睛、鼻子、嘴、耳朵、头发,甚至还有牙齿、头饰。身上的衣服,也配备齐全,还有因姿态而造成的衣褶。脚上有鞋,手有手指,手里舞刀弄剑,更劲道十足,一点也没有“面人”的感觉。
糖人
制作糖人是淮北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是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现如今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再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画糖人就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侯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塑出的糖人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
草编
淮北民间草编工艺较为流行。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的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
在淮北地区,民间草编织工艺按料的不同可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棱草编、稻草编、麻编等等。其中以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最为普遍。按编织物的用途分类,属于用器类的有篓、筐、盒、盘、箱、茶垫、坐垫、筷笼、饭包、菜筛、锅盖、扇子、花盆套、纸篓、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等;属于衣着一类的有草帽(有礼帽、童帽、斗笠、太阳帽、麻帽种种)、草鞋(有传统的冬季穿用的“蒲窝”,也有各式拖鞋与凉鞋)、蓑衣、玉米皮凉衫等等,家具一类的有草屏风等;建筑及室内装饰类有草地毯、灯伞、墙壁装饰纸、草墙纸等等。
【饮食文化】
口子窖
口子窖酒的故乡濉溪口子镇有着2700年酿酒历史。河流交汇的地方叫做“口子”,古时此地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原,逐渐发展形成濉溪口子镇,因地制宜盛产美酒,口子酒因此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宋侯血盟会诸侯,所饮之酒就是当时的口子酒。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周游路过濉溪,写下《宋人沽酒》。
民国37年底,濉溪解放。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政府赎买了多家私人酿酒作坊,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历经六十余载,发展成为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从,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补精品。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
留香阁毛笔
淮北留香阁毛笔厂生产的毛笔,选料精良,制作柔适度,有200多个品种,属宣笔,远销港、澳、日本、泰国等地。
濉溪酱包瓜
初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濉溪酱包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别具一格。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包瓜为原料。生产企业为中国安徽元昌斋酱品厂。
丁家壮馍
丁家壮馍截止已有200多年历史。圆形,直径约35厘米,厚约3厘米。镆色金黄,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没有淡旺季之分、大众化的传统食品。关于临涣烧饼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个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铚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艺人家。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日三餐只能吃些剩饭残羹。丈夫也是个厚道人,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看着妻子每天吃些剩饭残羹,心中十分不忍。后来,丈夫在用餐时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把大馍放在袖口中,带给妻子吃。待丈夫把大馍交给妻子时,大馍已是又冷又硬了,两人一起点燃一堆火,把切成片的馒头在火上面烤热。慢慢地村姑发现,加上一些佐料后,烤热的馒头会更好吃。为了家庭生计,村姑便和丈夫在街头支起一个炉子,卖起了“烧饼”,街上的人品尝了这种烧饼,人人拍手叫好,夫妻俩的生意也红火起来。“烧饼”不仅是一种名吃,它还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习俗及夫恩妻贤的一种美德。
大庄葡萄
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地位于淮北市段园镇,产品远销合肥、徐州、上海、北京、山东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