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东部,是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的故乡,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徐(州)、淮(北)两市结合部,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1984年建区,辖3镇、2个街道办事处、92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区域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33万。
行政区划
杜集区辖2个街道、3个镇:
街道:矿山集街道、高岳街道
镇:朔里镇、石台镇、段圆镇
历史沿革
2000年,杜集区辖5个镇。2004年,杜集区乡镇由5个调整为4个。2004年底,杜集区辖4个街道(东黎、矿山集、朔里、袁庄)、4个镇(高岳、朔里、石台、段园)。总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32.8万人。
自然地理
杜集区处在中纬度地区,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均降雨量862.9mm,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1%,日照时数2315.8小时,自然条件优越。
杜集区资源丰富,有煤、铁、高岭土、耐火粘土、白云岩、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突出,以焦煤、肥煤、气煤为主,现年产量1200万吨,为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提供了强大动力。
杜集区农产品丰富,盛产粮、油、瓜果、蔬菜、蛋、禽、水产品等,是驰名中外的“葡萄之乡”,也是安徽省最大的优质干果林基地。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杜集区人民立足此地,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商贸为基础,以煤炭、纺织、机械、酿酒、冶金、化工、建材、轻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支柱的城郊经济新格局。随着城市转型和市区东扩,杜集区开辟了南洋工业园、官庄工业园,建设特色工业小区,着力打造“新杜集、新市区”的理念,为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创业提供优良载体。
杜集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外部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强烈的发展氛围和灵活的引资机制,热情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携手并肩,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共同描绘最新最美的蓝图!
农业经济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上规模、强科技、提质量、重加工、活流通、增效益,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建立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5万亩.积极实施"畜牧富民"工程,重点发展鸭、牛、羊养殖。全区建成规模养殖场24个,养殖专业村10个,发展养殖专业户1000多户,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大户和骨干企业支撑、主业发展、多业并举的群众性养殖新格局。养殖业比重大幅提高,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48%。积极打造信用杜集,创建信用村,在农村广泛开展信用联保,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年投放小额贷款近亿元,石台镇纵庄村被市人行、市信用联社评为全市第一个信用村.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农田林网庇护率达94.6%,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90%以上,农田有效灌溉率90%以上。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治理、发展节水灌溉、河道沟渠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交通通讯
杜集区北靠欧亚大陆桥,东临京沪大动脉,西接京九大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合(肥)徐(州)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对接,徐阜铁路和311国道在这里交汇,徐州观音机场近在咫尺,铁路、公路和航空组成立体交通网,交通十分便捷。电力充沛,电讯通畅,区位十分优越。环境管理名列全省第一,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城市建设
抓住淮北市城市东扩和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机遇,立足区情,转变观念,以高起点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高质量的建设,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编制制订规划75项,积极建设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全区已建成规模、整洁的农贸市场12个。结合村庄搬迁,推进移民建镇,规划建设了东渡苑、东方红、方安、康园、阳光、龙轩雅舍等居住小区。积极实施通达工程,加快路网建设,交通状况极大改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市品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重点工程的建设、竣工,杜集区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