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30.5万人。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1个县,110个乡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下关。
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 1956年,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为云南省规划建设的滇西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滇西物流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
【行政区划】
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1个县:
大理市 面积1815平方千米,人口656361,政府驻下关街道,下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
祥云县 面积2425平方千米,人口406642,政府驻祥城镇,下辖8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
宾川县 面积2563平方千米,人口33.91万,政府驻金牛镇,下辖8个镇、2个民族乡
弥渡县 面积1523平方千米,人口261205,政府驻弥城镇,下辖6个镇、2个乡
永平县 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18.42万,政府驻城博南东路1号,下辖3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云龙县 面积4400.95平方千米,人口207344,政府驻诺邓镇,下辖4个镇、7个乡
洱源县 面积2614平方千米,人口248147,政府驻茈碧湖镇,下辖6个镇、3个乡
剑川县 面积2250平方千米,人口160471,政府驻金华镇,下辖 5个镇、3个乡
鹤庆县 面积2395平方千米,人口243031,政府驻云鹤镇,下辖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
漾濞彝族自治县 面积1860平方千米,人口97610,政府驻苍山西镇,下辖4个镇,5个乡
南涧彝族自治县 面积1738.82平方千米,人口192942,政府驻南涧镇,下辖5个镇,3个乡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面积2200平方千米,人口267474,政府驻南诏镇,下辖4个镇,6个乡
【历史沿革】
大理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疆域。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隶属于永昌郡,原西汉时设置的叶榆、邪龙、云南、比苏四县不变,并新设置了博南县(今永平县)。
三国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晋王朝把蜀汉设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来,设立宁州。
南朝时期,中原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云南相继为宋、南齐、梁、北魏、西魏、北周统治。
隋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杨坚派遣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在云南设置了恭州、协州和昆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遣使到洱海地区招抚“昆明”蛮诸部。武德七年(624年),州都督府长史韦仁寿将兵五百人,到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天宝八年(749年)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南诏间爆发了“天宝战争”,在其后40年的时间内,南诏不断向外发展,拓宽了版图,建立了东接贵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西北与吐蕃的神川(今丽江)为邻,东北达戌州(今四川)宜宾的多民族集合体国家。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宝佑二年(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来云南建立行省。赛典赤撤销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军事性的建置,改设路、府、州、县,建立了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尚设立了甸、寨、军民府等。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迈进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则布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的政令统一局面。元代云南行省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属于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诸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称为“三司”。明代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
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内地。
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省军政府改清朝的迤西道为滇西道,大理地区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滇西道改称腾越道,大理地区隶属腾越道。
民国七年(1918年),云南县更名祥云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中央政府通令,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除道制,大理地区各县直隶省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各地设立12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地区分属第四区(蒙化、弥渡、祥云)、第八区(凤仪、大理、宾川、邓川、洱源、漾濞、永平、云龙)、第九区(鹤庆、剑川)。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专署驻大理县。
1952年,缅宁县由大理专区析出,划入缅宁专区。
1953年,大理专署移驻下关市。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理专区,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临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北接丽江市。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距昆明市331千米,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气候
大理白族自治州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州内海拔最高4295.8米,最低730米,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C,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气温: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12~19℃,最热(六月)月均温在19~25°C,无候平均气温≥30℃的酷热期,35℃以上的高温日数一般不出现或出现甚少。最冷(一月)月均温在5.0~13°C,无候平均气温≤0℃的严寒期,年温差12~14°C。一天内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在13~20°C。降水:全州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3~9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17%。全州年平均降水量836毫米,最多大理市1055毫米,最少宾川仅有56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各地无霜期225~345天,无霜期较长。
水文
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等教育(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13848人,在校生39608人,毕业生8724人。其中,研究生招生1112人,在校研究生2868人,毕业研究生687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2736人,在校生36740人,毕业生8037人。各类中等专业教育(云南建设学校、大理技师学院、大理州财贸学校、大理卫校)招生4081人,在校生13342人,毕业生4676人。职业中学招生6530人,在校生18074人,毕业生6261人。普通高中招生22700人,在校生65958人,毕业生20228人。初中招生38343人,在校生114296人,毕业生38131人。普通小学招生32635人,在校生228282人,毕业生38689人。学前教育幼儿园在园108060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89.8%。
文化事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47个。其中,文化馆14个,图书馆13个。全州共有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98.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9.9%。
国家一级图书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医疗卫生
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05个,拥有床位数23575张,卫生技术人员28667人。其中,医院111个,卫生技术人员1707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技术人员629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292人;妇幼保健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2134人;卫生院108个,卫生技术人员4338人。
【交通运输】
航空
大理凤仪机场位于大理市凤仪镇和海东乡交界处,距离大理市区12千米。机场有发往昆明、西双版纳、腾冲、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班。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40分钟;大理至西双版纳,每日均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50分钟。大理至广州,每周一、二、四、六各有一个航班,起飞时间为中午12点40,航程约3小时,经停昆明。大理至北京,每日都有航班,经停昆明,总航程约5个小时。
铁路
大理火车站位于新城东边云岭大道。火车站每天有4趟列车发往昆明,行程359千米。
公路
大理有3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一个发车处,分别为:大理客运总站、下关客运站、大运车站以及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大理客运总站是大理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车站有发往省内昆明、丽江、六库等地的长途客车,同时也有开往外省的长途车。
下关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车站主要运营发往大理所属郊县以及昆明、丽江、中甸、六库、腾冲、瑞丽、景洪等地的长途客车。车站发往丽江的长途汽车每半小时一班,最晚一班发车在下午6点半,3个半小时抵达丽江。大运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大运宾馆旁边。车站主要经营发往省内大理周边郊县以及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汽车。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在大理古城内,有开往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车,途经下关。
【风景名胜】
洱海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和“西洱河”,位于云南大理郊区,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洱海共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湖水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民没有见过海,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银都水乡
大理州银都水乡新华村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AA级景区。新华村原名石寨子,坐落于云鹤古城以北7千米处,距丽江机场12千米,村子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全村有1149户人家,5227人,白族占总人98.5%,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寨子。农家小院内家家户户甘泉簇涌,环绕着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是现世界上最大的泉眼群。景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被世人称之为“大理的小别院、丽江的后花园”。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是古南诏国旧址,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及武庙、文庙、杜文秀帅府、五华楼、蒋公祠、坐客白家、龙泉巷等古建筑。大理古城现已成为大理旅游发展的核心景点。
西门街古建筑群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西门街,由何可及故居、张勉宅院、昭宗祠组成。何可及故居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典型四合院,由门楼、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占地面积364.97平方米。张勉宅院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为两进院,由正房、过厅、南厢房组成,占地面积404.61平方米。昭宗祠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三进院,由祠堂、过厅、门楼组成,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单檐硬山顶,占地面积1086.2平方米。三处建筑均为明代中晚期的建筑遗存,特色浓郁。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背靠着大理苍山龙泉峰,面对洱海,南接大理最高学府大理大学,北连“千年古街”大理三月街,被白鹤溪和梅溪环绕其间,东距大理古城1.5千米,占地面积274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整个景区由大理国、辽国、西夏国、女真族部落四个国家组成。于2002年为拍摄央视版40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而专门投资兴建,它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色、艺术要求”三结合的原则,参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风格进行规划和设计。景区主要景点有大理国城门、皇宫、镇南王府、大理街、大小辽街、西夏王宫、珍珑棋局等。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面积约为500平方千米。位于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处于云岭山脉的南端,历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它磅礴的气势。苍山十九峰夹十八溪形成梳状的地貌。最高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由于山势陡峭,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具有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垂直气候,植被茂密,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苍山是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山中盛产五彩斑斓、天然的大理石。苍山无论在地质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学科领域中,都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被公认为世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
剑川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位于剑川县南部的石钟山。石钟山古时候称为中山,因有形如巨钟的红丹霞岩,故称为石钟山。石窟分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共计16窟139尊造像,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石窟群,有“南天瑰宝”之称。石钟山石窟在内容上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外国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等几类,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佛图寺塔
佛图寺塔位于大理市下关镇羊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南距下关三千米,东距214国道约500米。佛图寺塔,现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的故事而来。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大理市大理镇西门村委会大纸房村东北侧,座落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一千米许的点苍山中和峰之三月街场上,地处南诏、大理国故都羊苴咩城遗址西南隅。碑历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此碑是云南元碑中的精品。碑文记述唐天宝年间,唐三次派兵讨伐南诏等史实详细,史论确切,对研究元代初年政治、军事及云南地方史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千米,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必经要道。《南诏德化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青石质,正书,文字剥蚀严重。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坡山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ISO9001-14001国家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南北两小塔的距离皆70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石宝山·沙溪古镇景区
石宝山·沙溪古镇景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21千米,距大丽高速公路15千米,景区位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怒江的交通要塞关键节点。景区由石宝山和沙溪古镇二部分组成,总面积达300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石宝山景区历史悠久,古迹荟萃,主要由石钟山石窟、宝相寺、金顶寺、海云居、石龙民族文化村组成。沙溪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上的寺登街是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和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镇是一个纵贯2500多年古道历史、生生不息的古道重镇,是中国西南地区“活的楼兰”,是一部凝固的茶马古道历史,是研究茶马古道历史的“活”标本。
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岛位于洱海东北部的双廊村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洱海三岛之一。风情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剑川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
石门关景区
石门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规划面积28.2平方千米,距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关约24千米,距漾濞县城12千米。景区集“雄、险、奇、秀、幽”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生活习俗等人文景观为一体,是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麓,原名“无底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距大理古城25千米。景区内清泉甘凉、蝴蝶相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国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在其游记中描写了蝴蝶泉:“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蝴蝶泉景区以“蝶、泉、树”三绝作为主要展示景观,其中主要景观有蝴蝶泉、梳妆池、五龙池、对歌潭、情人湖、蝴蝶博物馆、蝴蝶大世界、徐霞客雕塑、望海亭、观泉亭、石牌坊。
【历史文化】
音乐
白族音乐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最终形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
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巍山洞经音乐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大理洞经音乐融入了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虽然音色之中偶有区别,但是在乐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锣、鼓、二胡、三弦、绕、铃子等为伴奏。
曲艺
白族调: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时随口兴唱的一种曲调,以白族话演唱,生活气息浓厚。
诵经调: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诵经时所演奏的曲调。主要乐器为木鱼等,曲调庄重、和谐,显得古老、深沉。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洞经古乐,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调上还存在一定区别。
本子曲:实际上是白族调的一种,分为独唱和对唱。独唱时,除了起头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无限重复,只在节奏与感情方面略作调整;对唱时,每人八句,反复进行。
吹吹腔:俗名“板凳戏”,是白族的古老剧种之一。吹吹腔以大理为界限,大理以南称为南派,以北则称为北派。两派风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讲究韵律,风格多样,表演生动,地方色彩浓厚。
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曲艺。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白族民间故事以及汉族的文学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蓝季子会大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本子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东腔。南腔婉转、轻柔,北腔平直、顺畅,十三腔高亢、粗犷。
传统工艺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
剑川木雕:做工精细,造型多样,形象生动、美观,质地坚硬柔韧,可谓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种类繁多,根据地区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分为山区、坝区和洱滨区的白族服饰。洱滨区白族服饰以周城、喜洲、挖色等白族服饰为代表,色彩清新明快,折射出环境的优越性。坝区白族服饰以洱源、剑川、鹤庆为主要代表,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主要表现在袖口、裤腿边的装饰。而鹤庆甸南新娘服具有宫廷的韵味,新娘帽和上衣的制作具有特色。白族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多彩的款式和制作工艺,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传统节日
绕三灵:绕三灵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第一天,顺苍山绕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俗称神都),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洱海边的河俟城金圭寺(仙都),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第三天,绕回马久邑村祭祀后结束。在绕三灵会上,老年人互诉情谊,年轻人尽情歌舞,被誉为白族的“狂欢节”。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
石宝山对歌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认为当天在石宝山上舒展歌喉能够得到吉祥与安康,因此,节日当天,周边白族群众多会由四面八方汇聚于大理剑川的石宝山,唱调对歌,观光游览。
耍海会:又称捞尸节。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白族民众身着盛装,汇聚于洱海之畔,乘坐彩船泛游洱海、唱山歌、对调子。大理、下关地区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民间信仰
南诏土主庙:南诏土主庙是中国800万彝胞寻根祭祖的地方,作为南诏发祥地的巍宝山,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彝族祭祖节,省外的四川、贵州,省内的红河、楚雄以及州内各县市的彝族同胞齐聚巍宝山南诏土主庙,与巍山彝族同胞一起欢度延续千年的彝族祭祖节。
白洁圣妃庙:白洁圣妃庙的由来与大理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着的“火烧松明楼”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千百年来,白族人民为了纪念智慧与敢于直面强权的贤淑而坚贞的白洁夫人,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举行祭祀活动。妇女们用凤仙花根捣烂包手染红指甲,即是对宁北妃(白洁夫人)以手拨土寻夫时血染指甲的怀念。
红山本主庙:红山本主庙所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曾经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和李宓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被供奉为本主后号称“赤男灵昭威光景帝”。红山本主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会期,渔船汇集,庙会演变成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日,进而形成开海节。从2008年起,大理州市政府每年在红山半岛举行“洱海开海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白族扎染技艺、白族绕三灵、彝族打歌、南涧“彝族跳菜”、 白剧、耳子歌、剑川白曲、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大理三月街
省级:诺邓火腿制作技艺
【地方特产】
剑川八大碗
剑川八大碗历史悠久,相传原来是大理国段白王来用招待周边南亚、东南亚等十六个国王所用的国宴,由于这些国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荤素搭配。由于段白王是剑川院傍人,后来传入剑川民间,成为待客的风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八大碗荤素搭配,烹调序味美可口,老少皆宜。还将把白乡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讲究意趣,体现了白族好客的情怀,富有民族特色。
剑川八大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隐喻吉祥与祝福的名字,分别是:红曲肉——“延年益寿”,粉蒸鱼——“年年有余”,千张肉——“千岁平安”,木耳豆腐——“和和睦睦”,酥肉垫竹笋——“舒舒服服”,水粉丝——“情意绵绵”,金丝坛豆——“相思百年”,百合扣肉——“百年好合”。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礼俗,历史悠久,早在唐樊绰《蛮书》就有记载“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从制作,到敬茶、品茗,有着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现多以融合白族传统歌舞形式呈现。细酌慢饮,宾主情谊,尽在茶中。头道茶,经过土陶罐中文火的熏烤,香中带苦,故名苦茶。二道茶,配制时加入了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味甜带乳香,故名甜茶。三道茶中放入了花椒、姜片、桂皮,集麻辣、香甜、茶香于一体,故名回味茶。大理白族三道茶,融进白族人对生活的解悟和智慧,“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意味余韵悠长。
大理酸辣鱼
大理酸辣鱼以洱海鲫鱼为主材,配以红椒、青椒、木瓜、杨梅或乌梅为原料,用土灶烧柴火煮成,有时还会放入土豆和豆腐作为辅料,在大理民间,几乎家家会做酸辣鱼,其味美鲜香、酸辣可口,一直以来都是白族家宴上的主角以及待客的“招牌”。
乳扇
乳扇是以鲜牛奶为食材,混合食用酸浆使其凝固,然后拉抻如扇子形状的薄片,因而得名。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卖”,指的就是大理的乳扇。大理的牛奶还可以煎、烤、烫、烩、炸、煮、炒。
生皮
生皮是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所谓的生皮,就是在杀猪的时候,用稻草火烧去毛,故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生皮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选取猪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用稻草或麦秸烧火将猪皮烤至表层发黄,然后用水洗净,以葱、姜、辣椒、炖梅等调料调制蘸水,生蘸而食。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2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9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2020年6月1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
2021年12月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选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名单,并予以公示。
2021年12月14日,确定为市级2019-2021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地区。
2023年1月28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