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朔州市,别称朔、马邑,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千米。朔州市常住人口为1578963人。
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朔州市。朔州市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是右玉精神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境内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现存最古老北齐长城,保存相对完整的有327千米,万里长城和万里茶马古道在右玉杀虎口交汇。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内阁首辅王家屏以及全国“双百英雄”人物李林、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陈日新等。
【行政区划】
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朔城区 面积179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036002。
平鲁区 面积231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038600。区人民政府驻井坪镇。
山阴县 面积165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036900。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
应 县 面积170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037600。县人民政府驻金城镇。
右玉县 面积196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037200。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怀仁市 面积1230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38300。县人民政府驻云中镇。
【历史沿革】
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生息。
春秋以前,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
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时,置雁门郡,治善无(今右玉县)。
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
东汉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
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会昌三年(843年),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三州。咸通九年(868年),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
五代时,在后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金仍之。
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
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隶察哈尔省。
1952年,划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
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
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
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
199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又划入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2018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地处大同盆地西南端,南临忻州市,北接大同市,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西宽约145千米,南北长约为133千米,位于黄土高原,夹内外长城之间,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南至太原市200千米,北距大同市129千米,呼和浩特市230千米,东到北京市502千米,总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朔州市整体是黄土覆盖的山地形高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过渡性质明显。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6.5%;丘陵面积364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4.3%;平原面积41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9.2%。地势形态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一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全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区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一西南向的长条状的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平行于桑干河谷的地面坡度为1/800—1/1000,垂直于桑干河谷方向的地面由近山1/200逐渐减缓至1/1200,盆地最宽处48.5千米。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大同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0多座。
气候特征
朔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朔州境内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至7.3℃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4.9℃至-9.4℃。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至3100小时,年日照率为63%至65%。
水文水系
朔州市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儿女山、黄土坡、虎头山、黑驼山、两狼山为界,以西为黄河流域,以东为海河流域。黄河水系分布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苍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红河、干河、偏关河等6条河流。流域面积295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全市的主要水系,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有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马关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界河、浑河、口泉河、大峪河、鹅毛河、小峪河等20条河流,流域面积769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3%。
【魅力朔州】
煤炭之都
朔州市近两千平方公里均含有丰富的煤碳资源,煤炭储藏量430亿吨,2008年煤炭开采数量、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鄂尔多斯。可以说是中国地级煤都市。煤炭对经济的贡献在60%到70%之间。第二产业中,煤炭魅力朔州的比重占到了整个第二产业的70%以上。近几年来,朔州市坚持“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方针,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努力推动煤炭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促进了现有煤矿技术改造和采煤方法改革,加快了一批大型矿井和大型洗煤厂建设,逐步向新型煤炭工业基地迈进。平朔煤炭工业公司2个露天矿和2个井工矿生产能力4500万吨,全市原煤生产能力已达到11250万吨,实现了亿吨煤炭产能的突破。煤炭深加工进一步延伸。煤炭行业运行呈现出产量适度增长,销售进一步扩大,效益明显改善的特点,成为我市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电力之城
朔州市拥有整个华北最大的火力电厂、神头第一电厂、神头第二电厂,这两个电厂同处一个地方总装机容量在350万千瓦,在华北地区是第一大火力发电厂集聚区,到2008年底为止,朔州市总共装机总容量470万千瓦,按照朔州市150万人口人均计算,发电量名列全国第一,年发电量在250亿吨,就单独的地市来看,朔州在全国名列前茅。近几年来我市电力工业坚持“上新上大、内外并举、煤电联营”的方针,积极推进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加快以低热值煤为燃料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和煤矸石电厂建设,积极发展风能发电。电力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市共有发电企业9家,总装机容量470万千瓦,在建企业8家,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火力发电企业达到9家,煤矸石发电企业达到6家,风能发电2家。火力发电、风能发电、煤矸石发电多头并进,我市的电力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陶瓷之地
近年来我市陶瓷行业大力技术工艺,逐步由 低档 产品向中高档产品迈进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市的特色 产业,也是全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
乳品之乡
我市乳品行业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乳品业的发展,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积极扶持、培育乳品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内农区较大的乳品加工基地。目前,全市共有
规模以上乳品企业9户,拥有44条液态奶生产线,生产能力近50万吨。
【交通运输】
公路铁路
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复线、大运二级公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平万公路、朔蔚公路,大运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穿越朔州的荣乌高速公路山西段正在建设中。铁路专用线和公路干线纵横交错。
航空
原平朔安太堡机场,2004年末停飞。
朔州滋润机场,2023年12月18日正式通航,首条航线为上海浦东航线,现已开通航线有上海,天津,长沙,计划开通的航线有北京、广州、成都、西安、海口、厦门、深圳、呼和浩特、哈尔滨等。
【风景名胜】
◆崇福寺
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
崇福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其主要建筑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在平面轴线上沿南北纵向延伸,是一座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崇福寺虽历经朝代更迭,但仍保留有传统建筑的记忆以及历朝历代建筑的传统工艺,不仅延续了建筑历史文脉,有利于相关文化教育和宣传,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生活文化水平。保护崇福寺建筑装饰遗产文化,对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1965年5月24日,崇福寺被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崇福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杀虎口
杀虎口,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黑驼山东麓。1963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峙峪遗址。峙峪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一处较大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峙峪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达数万件之多,其中石制品近2万件。根据放射性炭 14测定结果,其年代为距今28135+1330年。峙峪遗址地层清楚、时代明确、文化遗物丰富而集中,显示了发达的细石器技术的迹象。因此,在探索中国华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峙峪遗址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2019年10月7日,峙峪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武古城
广武古城分东、西、南三门,不设北门,街巷格局方正。坐落在山阴县西南、雁门关外古长城脚下。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旧广武村。
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包括城门马面),马面紧贴墙体,雄伟稳健,其尺度大小不等。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原城门上有门楼,在解放前和“文革”当中破坏。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旧广武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其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2019年1月,旧广武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朔州老城
朔州老城位于市区南部,占地1435亩,四周城墙长3734米、宽25米,城内四条主街呈“井”字交错相通,原有住户5千余户2万多居民。总体布局以“四轴三环双中心”展开,分六大区域。“四轴”包括东西大街、南北大街两条商业轴及“十”字交汇的两条景观绿化轴;“三环”即环城墙公园绿化带,城内环城马道,文昌阁为中心的环形商业步行街中街;“双中心”包括以文昌阁和北门周边形成的中心商业区,以崇福寺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展示区。“六大区域”即商贸活动区、民俗文化区、历史展示区、绿化休闲区、传统和现代特色居住区。工程规划用地86.4公顷,其中政府公建面积6.3万平方米,开发规划用地59.29公顷,开发部分总建设面积72.25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区政府斥资11亿元用于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风貌的恢复重建,包括崇福广场、文昌阁、南门、城墙的保护修复,古县衙、特色民居、三孔大门异地迁建等。同时配建别墅、商铺、教育、医疗、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再现千年老城的车水马龙和商业繁荣。
【历史文化】
垒旺火
垒旺火是朔州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新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骡驮轿
“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
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大秧歌”,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走西口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