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晋城市,山西省辖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境居于晋城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丹河与沁河纵流全市,因春秋末年迁晋静公到此而得名,总面积约949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东南门户。 晋城市下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晋城市常住总人口为217.18万人。
晋城市历史悠久,上世纪出土高都、塔水河、下川等史前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历史名人。全市文物古迹众多,代表景点有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析城山、王莽岭等。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所产泽州铁器、兰花炭质地优良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有光机电、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二广、晋运、陵侯、绕城高速与207国道、208国道交织成网,太焦、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行政区划】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城 区 面积
141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048000。
高平市 面积
94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048400。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
泽州县 面积202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048012。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
沁水县 面积26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48200。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
阳城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0481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陵川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8300。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
【历史沿革】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高都、塔水河、下川、和村、八里坪遗址出土文物表明,据今两万年前,今晋城市丹河与沁河流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
尧舜禹时,天下分九州,今晋城市全境属冀州之域。相传留下了舜耕(沁水)历山,渔于濩泽(今阳城)、夏桀居天门,始迁于垂(今城区与泽州县),商汤(阳城)桑林祈雨等众多古老传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今晋城市境内四邑也升为了高都、泫氏、端氏、濩泽四县分属上党和河东两郡。
两汉时期,分全国各郡为13州部,由高都县西分设阳阿县,市境内由四县变高都、阳阿、泫氏、端氏、濩泽五县,分属并州上党郡、司州河东郡。
三国曹魏统一北方,今晋城市区域内变化不大,境内五县分属并州上党郡、司州平阳郡。西晋统一全国后基本沿袭不变,至永嘉之乱后,先后沦为十六国之前赵、后赵及前秦所占据。
唐武德初年(618年),分泽州置建州、盖州、泽州三州,武德九年,盖、建、泽三州复并入泽州。泽州辖县六,即晋城、高平、濩泽、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军北伐,讨伐北汉,泽州赐名高平郡,乃归入宋朝版图。
元中统元年(1260年),于泽州置司侯司,属平阳路,隶河东山西道,为腹里。泽州司侯司辖县六,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司侯司驻晋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山西行省,同时升泽州直隶州,直隶于山西行省,时泽州辖县四,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县省入泽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山西省泽州府,于附郭置凤台县,泽州府辖五县,即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府治凤台城。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行政官厅组织令》,改革清代建制,废府存县,全国府州厅一律撤销,以道领县,山西设置北路、中路、南路3道。裁撤泽州府,五县归山西省中路道管辖;次年,府治凤台县改为晋城县,同年5月,山西改置雁门、冀宁、河东3道,均隶属于冀宁道(道驻阳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制撤销,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同年10月,析出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晋、高、阳、陵、沁五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同年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撤晋城市复并入晋城县,晋、高、阳、陵、沁五县复隶于山西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设置八个专区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督导管理各县,今晋城各地隶属山西省晋东南专区(1967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署领导。
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县级晋城市,由晋东南地区行署代管。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晋城市升为地级市,直属山西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麓,东西宽约160千米,南北长约100千米,总面积约9490平方千米。因四周多山,与周边县、市多以山为界,北依丹朱岭和羊头山与省内长治接壤,西起太岳山和中条山与省内临汾、运城衔接,东、南依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山脉与河南省交界。
地形地貌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黄土高原东南缘,古称上党高地,地势险要,属于高原盆地地形。全市大部分位居“晋城盆地”之中,除此之外,到处是层峦叠嶂,群峰壁立,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87.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5%。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9%。最高处海拔2358米,最低处海拔不足300米,相对高差20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全市平面轮廓略呈卵形,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
气候特征
晋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属“长日照地区”。年平均气温10.2~11.7°C。年平均降水量626-750毫米,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6.4%。年降水日数为90-98天。全市气候温和,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晋城市可分为温寒作物区、温凉作物区、温和作物区、温暖作物区,多年无霜期为197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
水文水系
晋城市境内河流纵横,主要为丹河和沁河两大流域,以及卫河的支流。其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全市第一大河流沁河,全长485公里,发源于沁源县境内,汇入黄河。第二大河流丹河,全长121.5公里,发源于高平境内,注入沁河。
【交通运输】
公路
高速公路有7条包括二广高速、晋新高速、晋城绕城高速、安(泽)阳(城)高速、陵侯高速、晋运高速等,基本形成了“两横两纵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布局。普通国道有3条包括G207、G208、G342等,基本呈现“一横两纵”的格局。普通省道7条包括S225、S227、S229、S242、S331、S332、S333等,基本形成了“一横三纵”的格局,县道、乡道以及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村道组成了农村公路网络,公路总体上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发展。
铁路
晋城市境内已运营的有1条高速铁路和2条普速铁路,分别为太(原)郑(州)高铁,太(原)焦(作)铁路和侯(马)月(山)铁路,市域范围内铁路线路总长共计264千米。境内3条铁路主要呈纵向分布、互不交织。
航空
晋城民用机场选址获批,机场位于泽州县金村镇红岭村,距市中心13千米,机场性质为民用4C级支线机场,占地约3340亩。阳城通用机场纳入《山西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0)》,机场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匠礼村,占地约1600亩,空运手续已上报省批。
【风景名胜】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北部,面积达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相传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的路上经书掉落水中,而在此山晾晒经书而建寺。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等。景区内有缅甸僧人赠送的六尊“玉佛像”、台湾佛教基金会赠送的三千册《大藏经》。原中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寺院题名。
◆笔峰禅寺
笔峰寺,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南的文峰社区,始建于唐朝初年,是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共有上下两个院落,上院以笔峰塔为中心,主殿供奉五方智文殊菩萨,东西分别有文昌帝君、孔夫子殿、关帝夜读春秋殿等。下院为一进三院的传统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地藏殿等。寺内最为独特的建筑是具有古文化代表性的“文笔峰”宝塔。塔门石匾上刻有“天开文运”,古代风水中说,东南起文峰,所以东南建塔,为扶一方文运之脉。
◆怀覃会馆
怀覃会馆,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巷街,是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彰德、卫辉、怀庆3府在泽州府的行业会馆。据考证,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侧殿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今存建筑多为明代遗物。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大殿、拜亭、耳殿、廊庑等。院内有一对高2米多的石雕雄狮,气度非凡。
◆青莲寺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南17千米。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 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冶底岱庙
冶底岱庙,也叫东岳庙、泽州岱庙,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岱庙最晚宋代就已有之,历金、元、明、清等各朝又屡加修葺。岱庙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鱼沼、竹圃、舞楼、天齐殿。下院有清泉、鱼沼各一,是除泰山以外的唯一一座岱庙和道教主流全真派道场,2001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坐北朝南,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有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东西配殿、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等,其中玉皇殿为北宋遗构,成汤殿建于金,余为元明清建筑,各殿内有宋元明塑像三百余尊,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会寺
海会寺,又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唐昭宗御赐名为“龙泉禅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又赐名为“海会寺”。寺内有金、元、明、清的佛殿,是一组很有价值的古建筑群。 正院、僧院、塔院,总面积为1728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中古建专家赞誉的“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坐落于山西晋城市城区古书院社区,是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的学堂。程颢坚持“以教化为先”,兴办乡学,发展教育,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其大儒、“程朱理学”创始人的身份,都曾在古书院讲学。宋时的提刑学士黄廉赞誉“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
◆景德桥
景德桥,俗称西关大桥,中国著名古桥之一,横跨在山西晋城市城区白水河上,连贯两岸公路,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今名。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马、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螭首,均精巧。
◆珏山
珏山,位于山西晋城市城区东南13千米处丹河的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可寒山
可寒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沟镇,是晋城市著名的3A级景区。山中建有乾明寺,源于唐代,明清数次重修、增修,总占地面积达24000余平方米,沿中轴线主要修复了照壁、护法广场、法堂、山门、钟楼、鼓楼、转经阁、大雄宝殿、望月楼、斋房院及周边偏殿等大型建筑。唐风建筑群风格,气势恢宏,古风古香。
◆山里泉
山里泉,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西南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独特神奇的地质地貌奇观,涛涛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蜿蜒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景区近邻207国道18千米,距晋城市区50千米、济源市区51千米。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九女仙湖
九女仙湖,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太行山沁河峡谷中,东距晋城市城区30千米,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千米,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拥有晋城市境内最大的水域面积,并以湖中耸立的巨石奇观——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传说而得名。湖水源自于晋城第一大河沁河,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补充水源。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柳宗元遗族耕读发家,始造河东柳氏府邸一进十三院,占地三万多平米,是中国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
◆蟒河风景区
蟒河风景区,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蟒河镇,面积58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蟒河的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龙戏珠、水帘洞、饮马泉、小黄果树瀑布、流银瀑布、黄龙瀑布、黑龙瀑布、天龙瀑布、蟒湖等,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据专家评价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A级景区。总面积3.6万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2001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播映,也是《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2011年1月14日,皇城相府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析城山
析城山,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方圆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千米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其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又称“蜂窝城”,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处于沁水、阳城、泽州三县的交界处,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建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
湘峪古堡位沿河而建,历史建筑区域总占地面积约3.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800平方米。湘峪古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末堡寨式村落。湘峪村由村内的三个居住性堡寨和外围的四个防御性兵寨组成,村内的三个堡寨分别为现存的大寨、东寨,以及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的南花园。村外的兵寨分别为岳城山的东寨、可乐山的南寨、老马岭的北寨和虎山的西寨。
2006年5月,湘峪古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其内部阁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共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余处,涵盖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其民居文化包括了我国现存并仍然能够居住使用的各个朝代建筑。
◆王莽岭景区
王莽岭,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20℃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
◆棋子山
棋子山,又名谋棋山,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西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 陵川棋子山均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圣”聂卫平为“象天枰”进行了揭幕,并在巨型棋枰上进行了围棋表演。2014年1月棋子山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晋城市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凤凰欢乐谷
凤凰欢乐谷,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东南约30千米处,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重峦叠嶂,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从天然门到黑龙潭,景观星罗棋布, “五步一景、十步一潭”,溪水流翠,清泉潺潺,到处可见翠滴流珠。上游河道因有天然形成的石门一座,故称“门河”。
◆羊头山石窟
羊头山石窟,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神农镇羊头山顶,建于北魏太和年间,石窟佛龛就地以石雕凿,凹凸起伏,奇异纷呈,形象逼真。北齐、隋唐又屡有建造,工程浩大,历经百余年。山上大小石窟据记载原有40余处,现又发掘清整出九处。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山风景区
历山,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面积24800公顷,是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风景独特,景色迷人,到此一游,犹如人在画中走,神随仙景游,这里保存着晋城市最完好的一块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历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四大自然景观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
◆舜王坪
舜王坪,位于历山自然保护区内,传说是上古时代舜帝耕作的地方。舜王坪是历山自然保护区的主峰,海拔2358米,是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和黄河中下游惟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
舜王坪有5400余亩草地,绿草如茵。据当地老乡介绍,舜王坪生长着十几种中草药。牛吃后,既防病又上膘。每年春忙过后,周围村的农民就把牛赶上舜王坪,任牛群自由生活,无人管理。晚上,每个牛群聚集一方,公牛围成一圈,双角簇立,担任警卫,保护在圈内的母牛、小牛过夜,防止野兽袭击。秋忙时节,村民才赶牛下山,秋收秋种。
【历史文化】
地方文化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蜗皇窟,也在泽州县金村镇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阳城县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高平一带。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晋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早。汉代上党(今山西东南部)的谷物就输往京师,冶铁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时期,“阳阿古剑”曾独步天下,时人难求。唐代泽州因丝织业兴盛而被定为贡丝之州。宋代,出现“其输市中州者,唯煤与铁日不绝于途”的兴旺景象。明初,晋城是全国13冶之一。明清时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之说。到了近代,被称为“九州针都”的大阳所产的钢针几乎供应着全国每一个家庭。晋城的“泰山义”剪刀和阳城的犁镜更是享誉全国。蛋品制造、玻璃生产等现代工业的兴起也早于省内其他地、市。阳城的乔氏琉璃曾被北京故宫建造时使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晋城全境解放,饱经战争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晋城“五小工业”迅速崛起,曾被原晋东南地区和山西省树为“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典型,全国曾在晋城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阳城白煤炼铁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就受到冶金部表彰。
地名由来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文物古迹
晋城市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宋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8处,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沁河流域分布着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 [164]51处省保(待公布)、56 处县保。全市6县区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48处文保单位和21件(套)三级文物成功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城市新增15名山西省级传承人、10个市级非遗项目,建成各级各类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室)44 个。珐华器工艺品因其高超的制作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重要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山西三宝”之一。成功向省厅申报 3 家非遗扶贫工坊。
【民间艺术】
晋城剪纸
晋城流传甚广的民间装饰工艺品之一。剪纸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故又称“刻纸”。其内容有花卉、鸟兽、虫鱼、人物、戏剧情节等。
晋城面塑
晋城面雕是一种以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工艺食品,经过人为处理,揉成面团,雕塑成型后蒸熟赋彩,制成一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工艺食品。
微雕石算盘
仿古工艺品。在泽州县府城村东关帝庙内,原有石算盘一架,长60毫米,宽40毫米,高8毫米,与石柱联体雕成,为关帝庙中的精粹。20多年前被盗凿。后由泽州县大阳镇南社村民间艺人秦可忠重新仿刻而成。复制微雕石算盘长45毫米,宽厚35毫米,高8毫米,柱、珠、盘三位联体,珠似绿豆粒大小,由独块石料琢成。
上党八音会
八音会在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六县(市区)广为流传。八音,即中国古代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旋、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阳城道情
阳城道情,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说唱艺术。阳城道情因兴盛于阳城南关,故亦称南关道情,其曲调优美婉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高平九莲灯
高平九莲灯,是流行于高平一带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原称“九连灯”,由八洞神仙为王母娘娘拜寿的故事演变而成。
陵川十不闲
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陵川县平城镇一带。由中国民间舞蹈霸王鞭演变而来。参加人数可多可少,表演者每人手持一根1米多长的竹子,两头穿眼,装上铜钱。表演时,以本地秧歌舞步,手持竹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舞动,敲击四肢、肩、背,不断打出有节奏的响声。多载歌载舞,曲调为当地民间小调。
沁水狮子舞
沁水狮子舞,流行于沁水县梅河、沁河流域。用麻染色做狮子皮毛,附于用竹签扎成的狮子架上。表演时前后两人,另一人手举红色绣球在前面引逗,俗称狮子舞绣球。有独狮表演,也有大小狮子共舞。动作有狮子上山、下山、翻桌子等,雄狮龇牙咧嘴,豪放狂傲,形象逼真,非常好看。
晋城黄河灯会
晋城市民间文艺活动,历史上晋城一带有在街头院落筑旺火、搭彩门、架彩棚,悬灯结彩以庆贺节日的习俗。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在城镇的繁华街区以红黄蓝白条布编棚搭彩、悬灯数里的规模。1989年元宵节期间举办了“晋城市首届黄河灯会”,泽州路编棚搭彩绵延数里。之后又连续举办了多次。黄河灯会已发展成为包括灯门大赛、灯棚大赛、彩灯园艺、民间灶火、八音会、节日焰火、文艺戏剧调演等综合性民间艺术节。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自公元前6世纪发明。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在熔炼铸造时先将采得的矿石粉碎,再经高温焙烧去硫,然后方可入炉,通过观察铁水色泽判断其成色。
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
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是今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的一种传统制针技艺,创自于明嘉靖年间,是山西冶铁技术发展至明清时期的典型代表。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期是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的鼎盛期。优越的采矿、冶炼条件促进了大阳手工制针业的迅速发展,制针业的兴起又繁荣了大阳的经济和文化,逐步形成了地域性的“针文化”,大阳也被誉为“九州针都”。
高平黑陶工业
高平黑陶,产于山西省晋城市的高平市。黑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高平市作为炎帝神农的故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五行工艺”的黑陶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中华瑰宝。
【特色产品】
大理石
山西晋城市陵川县产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磨光后呈镜面光泽,五光十色。品种多达28个,既有奇缺的绿斑玉,又有少见的金星墨玉、红云、晚霞及汉白玉等。
猴头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蟒河,沁水县舜王坪境内的原始森林中栎树上生长的猴头,个大、色鲜、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功于滋补。
太行灵芝
晋城地区特产,是著名的中药材,分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
琉璃制品
是阳城传统工艺制品,色泽鲜亮,经久不褪。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地的古建筑在修缮中,阳城琉璃制品是其用料来源之一。随着制陶技艺的进步,陶胎由粗瓷变为细瓷,品种也有增加,色彩多样,工艺精美。
陵川党参
是著名的中药材,尤以产于黄松背的“黄背参”为最佳。其横断面呈“五花形”,油性大,无渣滓,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人参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
沁水紫皮蒜
沁水紫皮蒜产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端氏镇。特点是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为晋城地区名土特产品。
泽州红
晋城为中部地区多样化果品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其主要栽培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特别是以盛产山楂闻名中国。山楂栽培历史在晋城已有300多年,是中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
太行菊
又称野菊花,产在南太行的晋城、济源、新乡山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岩石上,当地以头状花序代菊花用。该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约有1000属,主产温带地区, 其中17属为中国特有属。其清肝明目比菊花效果要好。
泽州甜柿
适生区主要为山西晋城市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高平市、陵川县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
【特色饮食】
晋城十大碗
是晋城地区特色综合菜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十大碗的十大菜系主要有木耳圪贝、烧大葱、毛头丸、过油肉、小酥肉、 糊卜肉、糖醋溜丸、油圪麻、天鹅蛋、甜饭等。其以凉菜、热菜、汤菜、主食为系统体系,按照“十大碗”、“六六”、“八六”、“八八”为区分标准,是本地区婚丧嫁娶、宴请宾朋的特色饮食。
炒凉粉儿
是晋城市一道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 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
蒸槐花
蒸槐花是一道晋城小吃。蒸菜可用的原料很多,春季一般用野菜,如荠菜、面条菜、白蒿等来蒸,夏季多用荆芥、茼蒿、茄子,秋冬季节则用土豆、萝卜、胡萝卜、莲藕等来蒸,将蔬菜择洗干净,块茎类的经过切细丝,拌上面粉(或玉米面、小米面),上屉蒸熟,用调料拌匀直接食用,或者蒸熟后炒食,亦菜亦饭、方便快捷、别具风味。
清汤饸饹
是最具晋城特色的一种小吃,做法简单又极具特色。清汤饸饹的配菜需要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也可以加豆腐、加土豆等等。胡萝卜和豆角洗干净切成丝,过水粉条在水里泡好,放少许盐和味精,用手搅拌均匀,混合好的菜离很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
大米过油肉
是山西晋城一带的特色小吃,制作原料有猪瘦肉、蒜薹、西红柿等。晋城大米过油肉的特点是多汤水,具有浓厚的晋城地方特色。
烫面饺
晋城传统风味小吃,此品种由北宋时期的“角子”演变改制而来。以七分烫面三分死面和面制皮,韭黄、鲜肉作馅,形似月牙,背面有褶如百叶裙,汤满肉鲜,面皮筋光香甜。
毛头丸
毛头丸子是阳城的独特佳肴,其主材是萝卜。丸子表面毛茬茬的,如同黄毛丫头的头发,因此得名。
素氽汤
是晋城特色风味小吃。起源于清朝的泽州府(今晋城),素氽汤不同于其它地方氽汤,别具风味,成为晋城人喜庆宴席必备的汤肴。
巴公烧大葱
用瘦猪肉丝或羊肉及大葱加佐料烧制。制作时先将巴公大葱葱白切段8--10厘米,用开水煮熟,油炸,再过水,捞出去水备用,在碗中放入少量虾皮,把烧好的葱段放入碗底,中间放入炒好的肉丝,撒少量白糖,蒸后扣到盘中,浇上少量烧葱原汁即可食用。
阳城烧肝
晋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高平烧豆腐
据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秦军将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40万人,激起了高平人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便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
陵川党参炖土鸡
是陵川风味美食,厨师们用党参与土鸡搭配,炖制出美味、滋补的地方美食—陵川炖土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