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况】
巴彦淖尔市,别名巴市、巴盟,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在蒙古语中,“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西、南、东分别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5万平方千米。巴彦淖尔市下辖7个旗县(区)。常住人口为150.34万人。民族方言主要是蒙古语中察哈尔锡乌方言一支。
巴彦淖尔市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北部是乌拉特草原,中部横亘着阴山山脉,南部为河套平原。境内黄河经域绵长,湖泊数量众多。位处西风带,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淖尔地区原始社会就有人居住,先秦到明代长期处于中原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分割或交替统治中。1956年,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成立,开始使用巴彦淖尔的称谓。2003年,国务院批准巴彦淖尔市撤盟建市。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发达,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肉羊养殖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
【行政区划】
巴彦淖尔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
临河区 面积
2354平方千米,人口55万。邮政编码015000。区人民政府驻庆丰东街。
五原县 面积
249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015100。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
磴口县 面积
4167平方千米,人口12万。邮政编码015200。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高勒镇。
乌拉特前旗 面积
747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014400。旗人民政府驻西山咀镇。
乌拉特中旗 面积2260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15300。旗人民政府驻海流图镇。
乌拉特后旗 面积24925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015500。旗人民政府驻巴音宝力格镇。
杭锦后旗 面积
1767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15400。旗人民政府驻陕坝镇。
【历史变革】
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巴彦淖尔市地区在战国时阴山以南属赵国云中郡九原地,阴山以北为匈奴牧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巴彦淖尔市南部属于九原郡辖地。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把中原地区3万户人家迁到北河(即巴彦淖尔市乌加河),进行垦殖,开始兴起农业。
西汉时,巴彦淖尔市乌加河以南的东部地属五原郡,西部地属朔方郡,乌加河以北地则属匈奴统辖。两个郡都由朔方刺史部统领。
三国魏景元三年至西晋太康二年(262年~281年),巴彦淖尔市乌加河以南后套地由羌族政权统辖;乌拉特前、中、后三旗由拓跋鲜卑政权统辖;乌拉特后旗西部和磴口县地区,则由西部鲜卑政权统辖。南北朝初期,市境均为北朝少数民族政权统治。
北魏时期(386年~534年),黄河南迁,以前的河道改称乌加河,巴彦淖尔这才有黄河后套之说。
隋开皇五年(585年),设立丰州管辖乌加河河套地区。唐朝初年,市境仍属丰州,辖境包括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等地区,隶属于关内道。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漠北铁勒诸部归服于唐,唐朝设置燕然都护府,下辖有巴彦淖尔市北部地区。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辽基本统治巴彦淖尔市境,并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北派驻应天军。西夏开运元年(1034年),党项族李元昊建西夏,在乌拉特后旗置黑山威福军司。
元至顺元年(1330年),甘肃行省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管辖乌拉特后旗和乌拉特中旗与乌拉特前旗大部及后套地区;乌拉特前、中二旗东部一部分地区归属中书省德宁路管辖;磴口县地区则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管辖。
明初,巴彦淖尔市境阴山以南属宁夏卫,隶属陕西统领;乌拉特前、中、后三旗地为东胜卫辖境,隶属山西统领。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以后,蒙古毛里孩、满鲁、火筛等部先后进入河套地区。明嘉靖年间(1522年)以后,衮弼里克图墨尔根击败火筛部,河套以东及阴山前后为阿勒坦汗子孙所分据。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将磴口县地区编属为阿拉善和硕特旗辖地。清乾隆四年(1739年),将阴山以南后套地区划归山西萨拉齐厅遥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置五原厅统领后套地区,隶属山西归绥道。
民国二年(1914年),巴彦淖尔市全境除磴口县外,皆划归绥远特别区管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绥远省政府因省会归绥沦陷,辗转移驻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随后在此设立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这里一度成为西北抗日前线的政治、军事要地。民国31年(1942年),绥远省政府在后套地区实行“新县制”,扩建为6县1镇,并作为省政府驻地。1949年9月19日,后套地区和乌拉特三旗和平解放。
1956年6月,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成立,驻巴彦浩特市,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这是巴彦淖尔盟称谓的开始。1958年7月,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行政公署,迁驻磴口县。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改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巴彦淖尔市下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磴口县和临河区7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个常年开放陆路口岸。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西、南、东分别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为邻,北部接壤蒙古国并拥有边境线369千米。巴彦淖尔市总面积为6.5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巴彦淖尔市的地形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即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阴山山脉横亘巴彦淖尔市中部,从阴山北麓至中蒙界为高原,海拔1000~1800米之间,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是广漠无垠的天然草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是巴市畜牧业主要基地。中部山地为阴山山脉,由西向东,分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三部分。狼山长约280千米,宽约30~60千米,成弧形环抱于河套平原之北,海拔1500~2300米,最高峰海拔2335.2米。乌拉山位于明安川之南,黄河以北,西起西山咀,东至昆都伦敦河,长约94千米,宽约12~30千米,主峰大桦背海拔2334米,山势挺拔,雄伟壮观,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7.75%,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次森林区。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海拔1018~1050米,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微倾,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此外,巴彦淖尔市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东北部深入市境内506万亩。黄河紧贴着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过境,使得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成为中国最湿润的沙漠。
气候特征
巴彦淖尔地处西风带,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3.7~7.6℃,一年之中,1月温度最低,平均为-11~-15℃;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0~24℃。气温年较差是33.4~37.3℃;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14℃。平均气温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山北地区为3.9~4.5℃,河套地区为6.1~7.6℃。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为-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 110~3300小时之间,是中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为126天。
降水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山北地区为100~200毫米,河套地区为150~200毫米,东部山区250毫米。雨量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极端降水量为432.6毫米。冬春两季雨雪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与降水量相比,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032毫米至3179毫米,普遍大于降水量的10到30倍。由于地处西风带,风速较大,风期较长,是巴彦淖尔冬春季节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年平均风速2.5~3.4米。
水文水系
巴彦淖尔市河流水系分外流水系和内陆河水系两大类,外流水系主要有黄河,内陆河水系主要有摩楞河水系、莫林河水系、新尼乌苏河水系、宝日布河水系等。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巴彦淖尔市,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市境内黄河全长333.5千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为315亿立方米。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300多个,面积约47千公顷,多数分布于河套灌区,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10个,其中位于河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万公顷,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5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
【经济发展】
巴彦淖尔农牧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其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连续11年居全区首位。
巴彦淖尔的第一产业主要为农牧业。巴彦淖尔地处北纬40°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是中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中国地级市中唯一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连续11年居全区首位。
巴彦淖尔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以上,居全区第一。培育出“巴美肉羊”“华蒙肉羊”等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入选自治区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五原向日葵”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获批筹建保护示范区。
巴彦淖尔市农业品牌“天赋河套”获得2020年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位第一等5项奖项,“天赋河套”还荣登2006~2020中国品牌15年卓越发展力品牌榜,成为15个获奖品牌中唯一的区域公用品牌,并入选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
巴彦淖尔致力于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典型的例子有乌拉特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河套文化艺术节、龙舟赛等。 [53]巴市还实施”旅游+农牧业”战略,建设了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示范村镇,拓展了产业融合新领域。积极探索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
巴彦淖尔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5所,在校生19.4万人,教职工2.3万人。其中,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12875人,教职工1181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19141人,教职工2614人;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13242人,教职工1562人;初中36所,在校生33554人,教职工4452人;小学88所,在校生78092人,教职工7286人;幼儿园200所,另有中小学附设幼儿班18个,不计校数,在园幼儿36837人,教职工5905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64人,教职工113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西部一所综合类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85年创建的河套大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备案。著名经济学教授陈良璧先生为首任校长。2012年河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套学院,实行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两级管理体制,以自治区管理为主。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集高等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游学教育、专升本教育为一体,具备单独招生资格的综合型职业院校。
文化
巴彦淖尔市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拥有文化馆8家,公共图书馆8家,备案博物馆13家。
河套文化博物馆:位于泛河套文化圈的核心地带——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整个建筑体量宏伟,达64000平方米,其中博物院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大型历史文化博物院。河套文化博物院基本陈列,将古往今来的河套人文历史融于一炉,提炼凝聚,分成文化生态篇、先人演进篇、岩刻春秋篇、青铜铸史篇、长城嬗替篇、水利开拓篇、文化升华篇七大单元,展出文物近5000余件(套),图片523幅,制作景观54处,集中展示了河套文化萌生、发展、成熟、兴盛的历史全貌,是河套文化的一部立体百科全书。
医疗
巴彦淖尔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49所。其中,医院5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63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所,其他卫生医疗机构1所。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73人,注册护士6589人,床位数1214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9人,注册护士4.4人,床位数8.1张。
巴彦淖尔市医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巴市150余万各族群众的医疗保健和各旗、县、区急危重症转诊患者的救治重任。医院综合实力雄厚,为国家级爱婴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中国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罕见病联盟成员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与考官培训基地(临床类别),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河套学院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临床教学基地。
【交通运输】
巴彦淖尔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沿黄经济带的重点城市,是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路网的交汇点,连接蒙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拥有“两走廊一通道”的节点城市(两走廊:京藏走廊、西部陆海走廊;一通道:沿边通道),境内G6京藏高速、G7京新高速交汇相连,12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巴彦淖尔市的天吉泰机场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通航8座城市。
公路
巴彦淖尔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农村牧区公路里程分别达到386千米、470千米、1314千米、20041千米,公路总里程新增2106千米,达到2.3万千米,密度达每百平方千米35.6千米,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巴彦淖尔市有110国道、G6京藏高速、G7京新高速,以及12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
铁路
包兰铁路横贯巴彦淖尔市境;临哈铁路、跨黄河运煤专线锡乌线、中蒙运煤专线神华甘泉、国铁西甘铁路均已建成通车。包银高铁巴彦淖尔段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5年竣工。2023年,包银高铁巴彦淖尔段新建白彦花西站、乌拉特前旗西站、五原东站、临河西站、磴口西站5座车站,其中临河西站为新建最大站。临河西站房建筑面积7998.6平方米,站场规模为5台12线,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200名旅客候车;站房采用钢结构屋面,由球型网架拼接而成,最大跨度达86米,寓意高速发展的巴彦淖尔经济振翅高飞。
2024年7月22日零时起,新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包银高铁开通奠定基础。
航空
巴彦淖尔市的主要机场有天吉泰机场、乌拉特中旗机场。
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天吉泰镇境内,距临河区中心距离33千米,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2010年1月26日,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动工兴建,2011年12月30日,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正式通航。航站楼面积7076平方米,航站楼设2座登机廊桥;机场民航站坪面积20749平方米,机坪设6个机位,其中3个为C类机位;跑道全长2600米、宽45米,可起降波音737-800、空客A320及以下机型。
乌拉特中旗机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东北部。乌拉特中旗机场于2016年1月31日正式首航,是华北地区第一个按照通用机场标准建设,具有短途运输功能的通用机场;也是中国第一个接入互联网旅游平台的通用机场;同时还是自治区第一个开通旗县直通首府的通航航班的通用机场;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0人次的通用机场。开航以来,乌拉特中旗机场,先后开通了至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海和鄂尔多斯等多条不定期航线。
【旅游资源】
巴彦淖尔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秦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农垦区、游牧区及民族聚居区。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彦淖尔特有的历史古迹,孕育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
乌拉特草原埋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员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考古队进行过三次发掘考察,获得了大量古生物资料。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还有乌龟、禽鸟及爬行动物、野生植物化石,对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发展变迁及物种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如今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所建的赵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长城遗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御外侵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之上的长城遗迹就是秦将蒙恬所建,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长300多公里,由石块垒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
乌拉特草原上南北并行东西延伸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最北防线。
巴彦淖尔市辽阔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数十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址,它们形式、布局、规模、建筑方式各异,分布于各个地区。高阙塞:战国时赵武灵王修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塞之一,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九原郡址:河套地区最早的郡治。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其下设有十六县,本境内就有四县。此外,较著名的还有鸡鹿塞、光禄塞等。
巴彦淖尔市有极具考古价值的恐龙化石、阴山岩画,有尘封久远的秦汉长城遗址、古城址,还有大量的古墓群,以及代表佛教文化的古代庙宇。阿贵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唯一的红教建筑。在巴彦淖尔市现有的600多件文物中,从最原始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和铁器,从早期的手制彩陶到精制发达的瓷器均有发现,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精品。这些民族文物的保留与发现,更进一步展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纵观河套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的文明进程与中华文明共生共荣。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巴彦淖尔市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开发出乌拉特草原风情游,乌梁素海观鸟游,河套农业生态游,乌拉山森林探秘游,黄河枢纽工程观光游,古长城、阴山岩画怀古游,荒漠草原边关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形成了湖光山色旅游线、西部大漠风情旅游线、牧区边关民族风情旅游线、河套田原风光旅游线。沿着四条线路您将会领略乌兰布和沙漠的浩瀚飘渺;倾听母亲河脉搏的跳动;饱览乌拉特草原的辽阔与广袤;体验河套田原的优美恬静;感概黄河水利枢纽的壮观雄伟;品味草原高尔夫运动的高贵典雅;感受藏传佛教的庄严与凝重;惊叹阴山岩画的质朴与生动。
以黄河枢纽、乌兰布和沙漠、阿贵庙为主的黄河大漠风情。以110国道为主轴,沿黄河一线,主要景点有黄河水利观光旅游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黄河铁路大桥、黄河公路大桥)、人根峰、五原义和渠带状公园、头道桥度假村、甘露寺、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区、纳林湖旅游景区。
以中旗、后旗草原、戈壁、口岸为主的乌拉特草原民族风情和边关探险。沿中蒙边境一线,涉及甘其毛道边境中蒙跨国旅游区(千人僧人庙遗址、蛤蟆石、成吉思汗套马杆洞和发财洞)、乌后旗恐龙化石区、乌拉特梭梭林一蒙古野驴生态旅游区、希热庙宗教旅游区、乌盖佛教文化旅游区、小九寨沟旅游区、小庙沟地质旅游区、小佘太历史文化观光区等旅游景区。
以后旗、杭后工业园区及河套田园风光为主的工农业旅游观光。主要景点有隆胜星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镜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河套酒文化博物馆、维信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后旗青山镇马奴庄园、青山镇工业园区、杭后大顺城工业园区。
【风景名胜】
◆纳林湖旅游区
纳林湖旅游区位于纳林湖兰布和沙漠腹地哈腾苏木境内,里,巴哈公路侧湖而过,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湖的,沙生植物造型独特,争奇斗艳,极具观赏价值。
该旅游区休闲娱乐项目较多,可划船、可岛上餐饮、也可沙浴、垂钓、乘驼、骑马或沙地摩托车竞赛。湖边沙漠带野鸡、野兔成群,是好的狩猎场。纳林湖形成40余年,由黄河水补给。进水闸均已建成,排水十分便利。项目建设地周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相互映照,源远流长。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开放性湿地旅游区、国家级龙舟赛赛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自治区重点创建的15个品牌景区之一。
景区包括文博中心、蒙古大营、塞上明珠广场、黄河广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万丰村、水韵阁、黄河观凌塔、酒庄老镇、黄河渔村、多蓝湖、富强村、镜湖等主要景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几千年来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的历程,充分展现了河套文化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景区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龙舟赛、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已成为巴彦淖尔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
黄河三盛公中国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干流上中游的“几”字弯头,地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该风景区依托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而建,该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唯一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工程造型别致,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平原引水灌区。以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黄河文化为底蕴,以“低碳环保,生态和谐”为开发理念,融黄河文化、自然奇观、文化创意于一身,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形成充分体现水利原真性、原创性和原生态的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也是科普修学、工业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未来,这里将努力打造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地、黄河文化传承地和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区。
◆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距包兰铁路、110国道12公里。乌梁素海海域宽阔,水产丰富,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素有“塞外明珠”之美称,水域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是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乌梁素海周围是葱绿的乌拉特草原和奇峰矗立的乌拉山,游人至此,既可领略乌梁素海美丽的风光,体会乌拉特草原风情,又可观赏乌拉山天池奇观,是集山、水、草原三大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2020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沙海湖国家沙漠公园
内蒙古杭锦后旗沙海湖国家沙漠公园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太阳庙农场境内,处于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黄河故道所在河套平原上,南临黄河,北靠阴山,总面积 367.13 公顷,其中沙化土地面积 300.27 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 81.79%。
沙漠公园是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国家沙漠公园是防沙治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治沙模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
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内蒙古高原,行政区划属巴彦淖尔市。地质公园由磴口沙漠湖泊园区和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园区组成,面积314.01平方千米。
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的一级构造单元为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及华北陆块,三级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岩型被动陆缘、阴山隆起及鄂尔多斯坳陷。
2012年4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中国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境内,南靠110国道和包兰铁路,近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西接塞上明珠乌梁素海,北傍乌拉特草原,东与包头市毗连。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乌拉山森林公园成为内蒙西部地区的旅游胜地。“塞外小华山”
乌拉山森林公园北魏时称跋那山;唐代叫朝那山;清代叫穆纳乌拉。
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确定的45个国家森林公园中最大的一个。
【文物古迹】
巴彦淖尔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被公认为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岩画之一,中国七大岩画宝库之一。乌拉特后旗大坝口,乌拉特中旗、磴口县以及阿拉善盟的阴山里有大量岩画,数量高达5万余幅。阴山岩画最密集的地方是乌拉特中旗西南一带,位置在今五原县北乌加河的山峦里。
秦汉古长城遗迹
巴彦淖尔市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境内共有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等4条长城,绵延1007千米,占内蒙古自治区长城总长度(7570千米)的近七分之一,占中国长城总长度(21196千米)的5%。2020年,巴彦淖尔市的秦汉长城广申隆段、秦汉长城同和太—东希日朝鲁段、汉代鸡鹿塞障城、汉长城西尼乌素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彦淖尔市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03项市级非遗项目。巴彦淖尔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传承人55人、盟市传承人365人、旗县级传承人435人;公布的自治区级文化艺术之乡11个、市级文化艺术之乡27个,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3个。
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山调、乌拉特民歌、蒙古族驼球和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外,巴彦淖尔市其他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河套面塑、乌拉特服饰、传统沙嘎游戏、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工艺、乌拉特“祭拜自然”风俗等。
二人台
西路二人台是由清朝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曲艺打坐腔结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动作发展而成。之后,由山西逃荒的难民传到内蒙古西部,又吸收了蒙古族歌曲而进一步成长起来。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从而逐渐发展盛行在河套平原上,其发展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风搅雪”、“打软包”、“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六个阶段。西路二人台音乐由山西、陕西民歌,码头调、江淮调、佛教曲牌音乐、鼓吹音乐、晋剧曲牌、蒙古族民歌等。同时,又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秧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各自分为亮调、慢板、快三眼、流水板及快板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东路二人台是由古代民间口头文学与当地民间音乐相互融合,并加入太仆寺旗方言,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太仆寺旗“东路二人台”,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以及地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性,曲调悠扬高亢,如行云流水,舞蹈淳朴粗犷,节奏明快,具有短小活泼、花样繁多、节奏紧凑、幽默诙谐、朴实健美等艺术特色,剧目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始终与坝上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河套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面塑一种重要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黄河流域的面塑的捏制风格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面塑从制作方法上分为生面塑和熟面塑。相传在尧舜时代,当人们为避灾祸,捕杀猎物祭拜天地求神灵,后来,为了节约,便用面粉调和后捏成猪、羊等造型代替活物,即所谓“花供”,也就是早期的面塑。
沙嘎游戏
“沙嘎”是指驼、牛、羊连接后蹄和小腿之间呈游离状的踝骨,俗称羊拐。沙嘎游戏在蒙古族聚居区域均有分布,尤以在阿拉善右旗、乌拉特中旗、苏尼特左旗等地区传承广泛。沙嘎游戏玩法主要有拾羊拐、接马儿、打羊拐、打运马儿、骆驼下羔子、智力锁、抛羊拐、垒青蛙、金龟、赛马、摔跤、猜羊拐、丢羊拐等100多种。沙嘎既是游戏工具,又是一种艺术品,如由原色到染色、加工打磨、挖空注以金属的铜羊拐等。远古时期,沙嘎最初被用于占卜活动,之后逐渐成为独立的游艺玩具。
【习俗】
巴彦淖尔市有丰富的民俗活动。那达慕、河灯节、九曲黄河阵灯油会等民俗活动是重要的节庆礼俗;蒙古族驼球、赛驼、赛马、博克、射箭、祝赞词吟诵等表演形式都是代表性艺术体现。民间社火、猜灯谜、脑阁、舞龙舞狮等活动都反映出深厚的农耕文化。
巴彦淖尔特有的乌拉特服饰作为当地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装饰,代表了乌拉特人的生活习俗和特性。乌拉特服饰的历史渊源和特征与其他蒙古族服饰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于制作手工技巧和服饰颜色上的讲究。乌拉特百姓在服饰上基本保持一般百姓的讲究,头饰简单,材料普通,样式并不多。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
笼旺火
巴彦淖尔的春节习俗有笼旺火。巴彦淖尔的人们在春节旧历腊月(十二月)三十日三点到七点,穿戴整齐,张灯结彩,摆好案桌、焚香、祭拜天地诸神。接神时,各家在院内放置木架,并在木架周围堆叠炭火,时辰到了就点燃,名为发旺火。没有炭的人用柴代替。家人都围着旺火烘烤,取接旺气,用意为避邪秽。
祭火
巴彦淖尔的风俗有祭火。据了解,蒙古族将火视为神圣、生命、力量和兴旺的象征,火是生活、家庭和民族的保护神。人们通过举行祭火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吉祥,祝愿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脑阁表演
脑阁表演内容主要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表现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人物的故事,如《昭君出塞》。根据剧情需要会穿不同的民族服饰和配饰;也有一些现代题材的剧目。在正式表演时,脑阁架分单人架、双人偏架、3人高低架、担篮架、转架等,每一成人与儿童的组合就称为“一架”,演出时,要把铁架子套在一男子身上,儿童站在架子上(差不多离地有两米高),伴随着音乐、鼓点进行表演。
搏克
搏克俗称蒙古式摔跤,是一项古老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蒙古族搏克是蒙古族“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之首。正规的蒙古族搏克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积,例如8、16、32等。搏克的比赛场地没只有一块平坦的草地或者平地。搏克的比赛规则简单,比赛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重量级别,摔跤手膝盖以上的任意部位落地即为负。在古代,搏克曾是选拔官员的标准,在平民和贵族间都深受欢迎,成吉思汗也是摔跤好手。巴彦淖尔市等多市有流传这项体育传统。
乌拉特服饰
乌拉特蒙古族衣饰划分为平民服饰、贵族服、宗教服。平民服与贵族服在样式上没有区别,只是材料与颜色方面有所不同。其特点是立领,以领口的叠状决定钉扣的数量,蒙古领、袖口有时有“突入”(马蹄袖),有时没有,富贵人袖口样式有“突入”。平民服以大麻布为料,贵族服以绸缎为料。现代乌拉特服饰在过去样式的基础上,肩膀有了接口、袖口上的“突入”都用绸子替代。按季节的不同,蒙古袍分为单袍、夹袍、棉袍。蒙古靴分为平民穿的突尖布靴、毡靴,贵族靴。帽子有头冠,帽耳过去用皮制作,现今用绸子制作。
【饮食】
巴彦淖尔地区的面食和羊肉制品最为出名,该地区的饮食文化是河套饮食文化的主源之一。手扒肉、烤全羊、冰煮羊、河套硬四盘、河套面精、烩酸菜、糖麻叶等都是巴彦淖尔地区蒙汉人民日常钟爱的餐桌美食。
巴盟面筋
巴盟面筋,闻名遐迩。作为内蒙古传统风味小吃,正宗的巴盟面筋,由产自河套地区精选雪花粉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入口爽滑,富有韧性。面筋冷热均宜,四季可食,深受内蒙古人喜欢。面筋,民间叫做“酿皮”,又称“昭君皮子”,传说是昭君出塞发明的小食品。《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介绍“四大美女与美食”时称:在西北地区还流行以王昭君命名的“昭君皮子”,就是人们在夏日常吃的“酿皮”。
巴盟烩菜
烩菜是巴彦淖尔市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其烹制过程是——将大块的肉、土豆、白菜、胡萝卜等烧熟后,再烩在一起,加入适量佐料,“大杂烩”就大功告成。再用大盘盛上,方便劳作后的壮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或是对付馒头。
河套硬四盘
河套“硬”四盘是红烧扒肉条、酥鸡、丸子、清蒸羊肉四道菜的统称,在清朝时就享有盛名,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项目。河套“硬”四盘分别以河套农家猪肉、鸡肉、羊肉为主料,要经过煮、蒸、炸等七、八道工序制成。河套硬四盘”是河套婚丧嫁娶,摆席宴宾必不可少的四道压桌菜,在清朝时是富贵人家宴客的佳肴。
【地方特产】
河套蜜瓜
河套蜜瓜又称华莱士。正宗的河套蜜瓜外型溜圆,标准瓜重0.5公斤左右。色泽黄,品尝一口,可以享受到梨、苹果、蜜桃、香蕉的美味,醇香甘甜,为瓜中珍品。河套蜜瓜以磴口产的最好。得天独厚的沙土、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使这里的蜜瓜色、香、味俱全,在区内外久负盛名。如今,河套蜜瓜已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向日葵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油料作物。巴彦淖尔市种植的向日葵有食用型和油用型两种,当地称食用的为花葵,油用的为油葵。油葵皮薄、籽粒饱满,含油量高,是制油的主要原料。年产1.5亿公斤,含油率高达40%左右。花葵粒大易嗑,较油葵含油率低,加工成五香瓜籽、多味瓜籽后,味道极好,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年产1亿公斤。
黑瓜籽
黑瓜籽是从一种叫“籽瓜”的瓜中剥出的瓜籽。籽瓜(黑瓜籽)是河套灌区继向日葵、甜菜之后兴起的第三大经济作物,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5.9%,占经济作物面积的18%。黑瓜籽籽粒饱满,深受区内外客商及消费者的欢迎。
河套苹果梨
河套苹果梨俗称丑梨,是河套平原上的特产,其中以临河产最为有名:个头大,颜色好,汁多味浓,营养丰富。1988年被评为国家优质果品,1991年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鉴定会上被评为中国优质水果,1996年临河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发展部命名为“中国苹果梨之乡”,2000年面积为10.1万亩,产量4336.5吨。
西瓜
西瓜是河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以个大、味甜、多汁、爽口远近闻名。有新红宝、郑杂、皮二、红雨二号等优质品种。一般每个西瓜在3公斤--
5公斤之间,最大的有10公斤,平均亩产7000余公斤。由于河套地区气候条件独特,西瓜的含糖量高达12%,是人们夏季解暑止渴的瓜中佳品。年产量在4亿公斤左右,除当地食用外,大量销往包头、呼和浩特、京津地区、东北三省及南方的一些省区。
二狼山白绒山羊
二狼山白绒山羊是绒肉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产地为阴山山脉一带。二狼山白绒山羊体格大,全身毛洁白光亮,柔软整齐。毛长平均在15公分以上,单只剪毛量0.4公斤——
0.8公斤。绒层厚度4公分—— 6公分。成年羊平均产绒量为365克,最高可达750克。所产羊绒具有轻、暖、软等特点,是毛纺工业的上等原料,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也是巴彦淖尔市打入国内外市场的拳头产品。二狼山白绒山羊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无臊味,品质良好,净肉率为35%——
40%。
肉苁蓉
生长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番茄
巴彦淖尔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所产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国内其它产地;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6%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