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地处东经107o05′,北纬40o13′,属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县级。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连杭锦后旗,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西靠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相望。面积4166.6平方公里。人口11.53万,蒙古族0.42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97万人。辖7个乡、3个苏木和2个镇。
行政区划
磴口县辖4个镇、2个乡、2个苏木:
镇:巴彦高勒镇、补隆淖尔镇、协城镇、隆盛合镇
乡:渡口乡、公地乡
苏木:沙金套海苏木、哈腾套海苏木
农场:乌兰布和农场、巴彦套海农场、哈腾套海农场、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历史沿革
从1926年设县治到1931年,磴口地区虽有县治之名没有县治之实,地方控制权仍在阿拉善王爷手中。磴口县国民党县政府只有几个人,另设一个税局,人员不多,政府通过收一部分商贸税维持几十个人的薪俸。1932年以后,即马鸿逵入主宁夏,为加强其统治,以利搜刮民脂民膏,才正式任命了县长,设置了村乡保甲机构。
1949年10月23日继绥远9.19起义后,宁夏宣布和平解放。国民党磴口县政府一班官吏觉大势已去,纷纷逃亡,有一些试图隐蔽得以东山再起,有的解甲归田,只留下几个人看门护院,结果土匪乘机劫掠,洗劫后放火烧毁县政府,所有财产档案化为灰烬,无一幸免。宁夏宣布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磴口县委在银川组建,经过暂短培训休整后,以县委书记杨力生,县长李尔直为首的县委一班人分批赴磴口接管磴口县工作。先期到达的人把磴口实际情况反映到县委后,经请示宁夏省委,决定将磴口县委设在三盛公(今巴彦高勒旧城区),磴口县于此而沿用下来。
名称来历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爷在此设磴口署(相当于区)。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响应北伐,经过磴口时发现此处物产丰富,汉民居多,又属交通要道,先设立兵站,后上报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磴口县,先后隶属宁夏、甘肃、内蒙古。解放后虽然新政府移驻三盛公,但依然沿用旧名,称磴口县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地貌明显分为三个部分,东北部为河套平原,地势乎坦,海拔1950米左右;西北部为狼山山地,最高海拔2046米;其余地区是沙漠半沙漠,是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边缘。黄河流经东南边缘,全县大部分地区能引黄自流灌溉。有大小湖泊18个,水面2.25万亩。
气候特征
磴口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控制,天气系统多自西向东移动,盛行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3.0米/秒,瞬间最大风速28米/秒。平均日照时数3 21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72%。全年平均相对湿度47%,历年平均降水143.9毫米,平均蒸发量2 327毫米,为降水的16.5倍。历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36天。平均年总辐射153.66千卡/厘米2,为全盟总辐射最高、无霜期最长的旗县之一。2002年,全年降水总量159.7毫米,比历年平均值高15.8毫米,比上年高41.6毫米。且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气温9.4℃,比历年平均值高1.8℃,与上年持平。全年日照时数3 233.5小时,与历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比上年低143.5小时。全年平均风速2.7米/秒,比历年平均值低0.3米/秒,比2001年降低0.1米/秒。全年无霜期265天,比历年平均值长129天,比上年长11天。全年蒸发量2 505.3毫米,比历年平均值高178.3毫米。全年出现扬沙11天,沙尘暴3次,最大冻土层深58厘米。
水文特征
磴口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黄河。黄河从粮台乡南部二十里柳子流入县境,沿粮台乡、渡口乡两乡东部边缘,由渡口乡北部祥太东流出本县。大势流向由南向东北,境内全长52公里。河流面积5.1万亩,平均宽约760米,河水年平均流量在580~1 600立方米/秒之间,年流总量约310亿立方米。全县引黄灌溉,干渠分支渠共5条,总长为145.98公里,毛灌面积130.7万亩,干渠及大小支、斗、农、毛渠配套,形成密布如织的灌溉网络。
自然资源
磴口县历年平均风速3米/秒,可满足中、小型风力机工作,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引黄总干渠建水电站1处,现年发电量为600万度。域内东部为平原,中西部沙漠,北部山区。除山区外,域内绝大部分可引黄河灌溉,年引水总量1.8~2亿立方米以上,总灌溉面积68万亩。珍贵动植物:黄河鲤鱼,中药材甘草,总面积约20余万亩,年采掘量40~50万斤;还有苁蓉、锁阳名贵药材,黄河县境内水域面积20余万亩。
矿产资源
磴口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和铁,非金属矿有红柱石、白瓷石、大理石、花岗岩、硅石、毒砂、云母、石榴子石、钾长石、建筑用砂石、粘土及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铜矿、红柱石矿、白瓷石矿和纯天然矿泉水四种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利用的有铜矿、粘土、红柱石、硅石及矿泉水。
农业发展
农业主要分布在沿黄河的平原地带上,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黍等。1990年粮食产量49950吨。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葵花籽、酒花等。闻名中外的河套蜜瓜(华来士),该县所产质量最佳。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1990年农业总产值11625.1万元。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7025万元。在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上有电力、化工、建材、农机、塑料制品、皮毛加工、地毯等门类。1998年工业总产植4337万元。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包银(包头至银川)公路横贯县境东南部。1958年建成的三盛公黄河铁路大桥,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包兰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1998年底,县内公路遍及全乡四通八达,所有的乡镇、苏木都通了车。1961年竣工的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不但灌溉着500多万亩农田,而且便利了黄河两岸的交通。境内有多处古城、古墓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