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全县总面积1751.10平方公里,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0公里。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平均降雨量1308.1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266.3小时,年平均气温15.9°C。
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凤凰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行政区划
凤凰县辖9个镇、22个乡:
镇:沱江镇、廖家桥镇、木江坪镇、阿拉营镇、茶田镇、吉信镇、山江镇、腊尔山镇、禾库镇
乡:齐良桥乡、官庄乡、桥溪口乡、水打田乡、林峰乡、都里乡、落潮井乡、新场乡、茨岩乡、黄合乡、大田乡、三拱桥乡、竿子坪乡、两头羊乡、火炉坪乡、麻冲乡、板畔乡、千工坪乡、木里乡、两林乡、柳薄乡、米良乡
历史沿革
凤凰县历史悠久。《凤凰厅志》记载,夏、商、殷、周以前,这里即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把其所辖的广大地域划分为36郡,凤凰所在的黔中郡即为其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后几经变革,西汉期间凤凰归辰阳县辖,西晋归镡成县,东晋改归舞阳县,但一直属武陵郡管辖。
1949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直至今。
地理环境
凤凰县北部地形为山区丘陵间杂着两片盆地,南部白泥江两岸是一片开阔谷地。 凤凰县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余为谷底、盆地。
丘陵 地貌较为破碎,丘陵分布比较分散。县境中部为主要丘陵区,南部河谷区内也分散着一些孤丘。
盆地 较大的盆地有凤凰盆地和归湖盆地。
凤凰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山峦重叠,林谷深幽,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凤凰山多,境内有腊尔山、青龙山、南华山、巴斗山、九重岩等47座山峰。
沱江河是凤凰县的母亲河,为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至泸溪县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干流全长131公里。在凤凰县境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气候特征
凤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平均降雨量1308.1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266.3小时,年平均气温 15.9°C。
自然资源
凤凰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天然金刚石、汞、铅锌、水泥灰岩、无烟煤、石煤、大理石、硅石、锑等35种矿藏,其中汞的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铅锌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县城内盛产江竹豆、玉米、茶叶、油桐茶、生漆、椪柑、板栗、猕猴桃、黄柏、杜仲、红晒烟以及系列山野。
凤凰朱砂享誉天下,又名丹砂、辰砂。曰丹砂因其颜色丹红,曰辰砂因凤凰汉朝时属辰阳县。凤凰县境西南从猴子坪至茶田富有巨大的朱砂矿田,发现并开采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朱砂可入药,《神农本草经》载有46种无机矿物入药,按治疗价值分上中下三品,朱砂列上品之首。
经济概况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8109万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200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962万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947万元,增长1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424元。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6∶18.5∶61.9调整为18.5∶18.4∶63.1。全县财政总收入18304万元,增长25.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72万元,增长28.46%。财政总支出82036万元,增长35.73%。省定为民办实事27项考核项目全面完成。
农业重点开发粮油、烟草、畜禽、水果、蔬菜、药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增值、建材、轻工等方面构建新的体系,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商贸重点健全沱江中心市场、金都商贸城、阿拉边贸市场、腊尔山边区市场等商业网点设施;民营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水利工程管理逐步向农林水、电、路、通讯发展。
教育科技
全县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56人,招生75人,毕业生106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20347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537人,招生1348人,毕业生1126人。初中在校学生16810人,招生5103人,毕业生6283人。小学234所,在校学生35707人,招生56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63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8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23%。全县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140人 ,比去年增加了33人,三本上线人数346人,本科上线由去年466人/万,增加到486人/万,连续两年达到州定12/万的标准。及时免除全县中小学学杂费及部分教辅资料,及时发放贫困生生活补助和助学金。2009年,凤凰县有53804人享受免费教科书,金额达657万元,有22936名贫困家庭寄宿生享受补助,补助费682.77万元;及时发放了少数民族助学金40万元,1254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及时发放贫困高中生的助学金71.2万元,有749名贫困高中生得到补助;及时发放中职学校的学生助学金31.5万元,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70名。
交通状况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西与贵州省松桃、铜仁两县接壤。目前没有机场及火车站,主要出入交通是汽车。
通过飞机前往凤凰古城,需在张家界荷花机场或贵州铜仁·大兴机场中转;
通过火车前往凤凰古城,需在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站中转。
08年底常吉高速正式开通后进出凤凰又方便快捷不少。
旅游资源
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处,即建于唐代垂拱年间的黄丝桥古城、被誉为溶洞奇观的奇梁洞、飞檐斗拱的古建筑朝阳宫、沈从文故居。自然保护区3处,即国家级的南华山森林公园、省级的两头羊自然保护区和九重岩自然保护区。县城建设古朴典雅,北门、东门古城楼,沱江河畔的吊脚楼别具一格,还有那飞檐斗角的万寿宫、大成殿、天王庙、遐昌阁、万名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
沈从文故居,吊脚楼,南方长城 ,跳岩 ,虹桥 ,舒家堂 ,南华山 ,北门城楼 ,沱江古街 ,万名塔 ,熊希龄故居 ,朝阳宫,沈从文墓,奇梁洞,古城夜景,准提庵,山江苗寨。
风土人情
据有关资料,放蛊是一种古老的黑巫术,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左传》中就有关于蛊的记载。宋人郑樵所著《通志六书》里甚至记录了制造蛊毒的方法,大意是说,将各种毒虫集中在同一器皿之中,任其互相袭击与吞食,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蛊,即毒虫之王。历朝历代官府都针对制造蛊毒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刑律,故放蛊巫术完全处于秘密状态,历代志书史记,关于蛊毒的记录数量虽然不少,总是寥寥数语,并且语焉不详,这就使蛊婆(草鬼婆)与蛊毒变得更加诡秘。
《乾州厅志》记:“苗妇能巫蛊杀人,名曰放草鬼。遇有仇怨嫌隙者放之,放于外则蛊蛇食五体,放于内则食五脏。被放之人,或痛楚难堪,或形神萧索,或风鸣于皮皋,或气胀于胸膛,皆致人于死之术也。”
传说放蛊的手法有三到四种,以手法的不同可鉴别法术的高低:伸一指放,戟二指放,骈三指四指放,后果各不相同。一二指所放的蛊,中蛊人较容易治愈,三指所放就较难治了,倘若是三指四指所放,几乎属于不治之症,中者必死无疑。
中了蛊的人在将死前一个月左右,能见到蛊婆的生魂掩着面前来送物,行话谓之“催乐”。此后如果病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一个月内病人定会死去。治疗中蛊的病人,轻者郎中草药或还可以奏效,重者非放蛊者本人来解才有生路可求。
购物特产
漫步在凤凰古城青青石板街,各种特产及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民间剪纸(虹桥旁边有一位剪纸老艺人)作品,按图案的复杂程度来定价格(2元、3元、5元等)。编织花带,较窄的机械编织的5-7元,手工编织15-20元;较宽的机械编织10-15元,手工编织25-40元。 逛遍古城,似乎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不光是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筑、独特的民俗风情,也由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很高欣赏价值的民族工艺而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块土地的神奇。
特产——蜡染和苗族银饰,蜡染可以到凤凰老街去看看,那有很多,但全手工的可以到熊老师的蜡染作坊去看看。关于苗族银饰可以到老街的三个店看看,一个是扎染坊,大多数是新银制品,二是张桂英扎染坊,主要是扎染和收购来的苗族银饰,第三是六色坊,主要经营老银饰物,这三家是都可以保证银饰品质的。土特产品有松菌油,和罐罐菌。
特色活动
“社巴节”为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的初三到十七举行。在节日里,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小伙子背起鸟枪大刀,老人们带着孩子,背着水酒、猎物,纷纷拥向摆手堂,这时奏起深沉的鼓乐,燃起三堆篝火,放三眼炮与鸟铳,吹起冬冬喹,热热闹闹,翩翩起舞。“社巴节”即是土家人男女老少的全民节日,又是青年恋爱的良好机会,他们对歌,跳舞,成双成对,各择伴侣,巧配佳偶。
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舞蹈,具有浓烈的祭祀色彩,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土家山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兰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少数民族
凤凰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苗、土家、汉三族为主,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73.26%,汉族10.75万人,占27.74%。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与汉杂居。苗族,是凤凰县最古老的民族。远古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远古骧蔸部落的仡熊仡夷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两个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组成。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渊源,凤凰土家族据考证,可能是:廪君蛮巴人后裔。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是一个较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隋代称“岳左”。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