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 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14〞-109°56′36〞、北纬26°25′35〞(缺另一数据)。北连会同,东接绥宁,南抵通道,西与贵州省黎平、锦屏、天柱三县毗邻。县城渠阳镇,距会同县城39公里;距绥宁县城78公里;距通道县城85公里;距黎平县城87公里;距锦屏县城79公里;距天柱县城111公里;距怀化市129公里;距湖南省会长沙511公里,距首都北京2022公里。
靖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为邻近十八县市物资集散地,古有:"八邦会靖"之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治县成立以后,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靖州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窗口;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近年来,全县投资近亿元,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新建改造商业网点近30万平方米,靖黎、靖锦等公路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靖州已成为湘、桂、黔周边地区新兴的一座现代化商贸城。
行政区划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6个镇、7个乡:
镇:渠阳镇、甘棠镇、大堡子镇、坳上镇、新厂镇、平茶镇
乡:太阳坪乡、三锹乡、文溪乡、寨牙乡、横江桥乡、铺口乡、藕团乡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靖州苗族自治县境内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即有人类生息。
夏商和西周时期为西南要服地。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城县,东晋至南朝为舞阳县地,隋属龙标县地,唐贞观八年(634)年为朗溪县地。唐中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首领自封为诚州。 五代后周末年,"十峒酋长"杨再思据地称诚州刺史。宋初为羁縻州。宋元丰四年(1081年)正式置诚州。五年析沅州之贯堡砦始渠阳县。崇宁二年(1103年),杨晟臻纳贡归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诚州为靖州,治今渠阳镇、辖永平、会同、通道三县,靖州自此而名,历经896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为靖州府,九年复降为州,裁永平入州,直隶湖广布政使司,清因之。 至清代靖州仍属直隶州,境域广袤。乾隆三年(1783年)曾以宝庆府(今邵阳市)之城步县来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会同专区撤销,先后设芷江专区、黔阳专区、怀化地区。1959年3月撤县并入通道侗族自治县,1961年7月复置。 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简称靖州县)。
民族文化
靖州居住着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瑶族、蒙古族、满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布衣族、畲族、汉族等十六个民族。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61.44%。勤劳智慧的苗侗人民不仅有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自然地理
靖州地处雪峰山褶皱隆起带南端、云南省高原东部斜坡边缘。山地是靖州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加庄园”之称。东、西、南部高峻,北部低缓,中部有一条狭长的山间盆地。整个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呈波浪式降低;境内群山滴绿,奇峰耸翠,全县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青靛山,海拔1178米,山高谷深,林木竹翠,遥相眺望,终年呈青靛色。占土地面积80.84%的山地,大多是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500米到800米之的中低山,只有少量海拔在300米到500米之间的低山,三者的比例为46.28:11.66。除此,就是少量的丘陵、岗地和平原、水域。
平原大多沿中轴线向两侧扩展,只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2%,主要分布于渠水曲流地须和部分山间盆地。最低点在太阳坪乡的咸池,海拔只有278米。这里坡度平缓,耕地集中连片,日照、温度、水源条件较好,四时耕作,轮番收获。是靖州的主要农业用地。
靖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9座,主要有青靛山、鸿岭山、玉华山、陆家坡、九龙山、天龙山等。最高峰为东部青靛山,海拔1178米;最低点为北部太阳坪咸池,海拔278米。
靖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
资源优势
全县有林地面积256.98万亩,森林覆盖率73.9%。活立木蓄积量730.61立方米。主要树种有97科,226属,68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的树种有:银杏、山蜡梅、香果树、楠木、杜仲等14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等11种。观赏树种有月月桂,四方竹等。
独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孕育着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钒、硫磺、金、钨、铝等。据初步勘探,有煤220万吨、锰6.64万吨、石灰石2亿吨、铁90万吨、铝土31.13万吨,以及大量的黄金、矾、耐火粘土、水晶、钴、铀、铜、金刚石、磷、陶土等,还有可作建筑材料的片石、石料和河沙等资源。
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靖州成为著名水果之乡,猕猴桃、核桃、血橙、木洞杨梅等果类珍品,闻名遐迩。靖州的名优特产品,如松茯苓、三元杂交瘦肉商品猪、密饯系列、优质柑桔以及地板条、刨花板等旺销全国,有的还远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概况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靖州这块古老美丽的大地焕发出了无限生机,放射出奇光异彩。1980年以来,靖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家、省、地(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先后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山区综合技术开发试点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窗口,被林业部列为全国林业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县,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商品粮基地县。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湖南西线开发四大城镇群组,八大经济小区中心县之一。2001年又被中宣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几年来,靖州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广播电视工作、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进入全国"百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双文明先进县"、"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靖州第一村贯宝渡村还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64966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52795万元,增长20.6%;第三产业105347万元,增长14.2%。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去年的28.8:20.1:51.1调整为29.1:23.7:47.2。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246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新上及结转项目18个,合同利用市外境内资金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3.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完成年任务的111%;实现直接出口总额71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01.4%;出口供货5450万元人民币;劳务输出113人;在谈项目5个,涉及资金逾4亿元人民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5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规模以上外来工业企完成税费1680万元。
交通状况
靖州系湘西南通往贵州、广西的咽喉,公路209国道北连会同、怀化,南通广西的柳 州、桂林。靖州至邵阳、靖州至黎平两条省道与靖州至锦屏、靖州至天柱等县道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铁路有枝(城)柳(州)线南北穿行,境内长达46.5公里。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靖州已成为湘、黔、桂3省(区)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中心。县境南起平茶镇小岔村,北至甘棠镇山门村,东抵文溪乡宝冲村,西达大堡子镇铜锣村。南北纵长58公时,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00.51平方公里,合330.08万亩,占湖南省总面积1.04%。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教育文卫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1146人,下降6.2%;专任教师973人,比上年下降4.8%。普通小学62所,招新生3416人,增长11.7% ;在校学生16944人,增长3.5%,专任教师1130人,增长4.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3%;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9.1%。
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实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的维修如期启动,现已基本完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侗芦笙节已作为国家级侯选名录进行申报;雕花蜜饯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市级名录。圆满完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苗族歌鼟赴2008年奥运演出事项正在策划中。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0个,卫生工作人员8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76人,卫生机构床位609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4张。
旅游资源
靖州历史悠久,山灵水秀。从出土文物证实,靖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夏商时期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明朝时期已是湘、桂、黔三省边界地区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以后,江西、福建、两广、贵州、永州、长沙、衡阳、宝庆等"五省八帮"商人陆续来到靖州开设店铺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辉煌的历史自有秀美的山水相映。位于城西部的飞山,以其"险、峻、奇、秀"而被誉为"楚南第一峰"。与飞山隔城相望的五老峰,五峰并列,犹如五位慈祥的老人喜迎各方宾客;在第三峰悬崖绝壁之上,五峰古刹庄严肃穆,终年人潮不绝。与五老峰隔江对面的桂香山,枫柏林立,苍翠欲滴。有绿色公园之称的湘西南最大的林场-排牙山林场更是令游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名扬省内外的"飞山夕照"、"五老晴暾"、"渠江夜月"等"靖州十景"是靖州美丽山水的绝作。独具异质,丰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则更是一道绮丽的风景。
侗族服饰
风土人情
侗族文化是块正在开垦的处女地,是民族文化艺术的沃土;过去藏在深山人未知,今天正在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侗歌是侗族民间文艺的主要组成部分,歌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喝酒有歌,见菜有歌,吃饭有歌,递烟有歌,结婚有歌,“三朝”有歌,祝寿有歌,吊丧有歌,恋爱逃婚有歌,起屋上梁都有不少了歌,唱歌唱得笑,唱歌也唱得哭。侗家生活离不开歌,几乎人人都能唱歌。他们大都见物抒情,即兴成诗,随见随编,随编随唱,出口成“歌”。歌词大多反映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比较直露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好、恶、褒、贬,如玩山时男方对女方唱歌情。
在寨牙乡岩脚、平茶乡官团、沙坝一带,侗歌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两大类。有伴奏侗歌主要是长篇叙事的琵琶歌、侗笛歌、木叶歌等。琵琶歌由歌师一人边弹边唱,长篇叙事《琵琶歌》能唱几晚甚至十几个晚上。内容大多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有是从汉族故事中移植过来的。短笛和木叶伴奏的多属情歌,是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即兴演唱的短歌。无伴奏的双人对歌,多在坐夜或主客寨青年男女互相邀约时对唱。喜庆仪式和酒宴上领唱。合唱的侗歌也是无伴奏的。侗歌的曲调调,高山调,夜歌调、琵琶夜调、多耶歌调等。侗族乐器有侗笛、琵琶、木叶、芦笙、莽筒、长号、牛脚琴、高音唢呐和大号铜锣。侗族的芦笙有大小之分。平茶乡官团、沙坝一带的大芦笙,演奏时,一人紧扶、另一人劲吹,其音粗犷浓浊。大芦笙周围则是一圈小芦笙,形成众星拱月之状。
民间舞蹈和侗歌一样,如繁星闪烁、似百花争艳。目前仍然流传的主要是哆呓、哆毽、芦笙舞、扇子舞、手帕舞、龙灯舞、狮子舞、春牛舞、寨牙乡岩脚等侗寨至今流行的哆吼舞是靖州侗族人民进行群众性社交活动时的集体歌舞,每逢喜庆日子或正月“行年”,表演者十几人数十人围成一个大圆圈,不分男女老少,前后以手搭肩,在歌声中二进一退,舞蹈朴实无华,自然洒脱,节奏分明。哆毽在青年男女中进行,一般二女一男,用公鸡尾羽和牛皮做成的毽子如春燕凌空飞舞,又似鸽哨发出阵阵鸣响。哆毽既是民族舞蹈,又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寨七乡岩脚村侗族姑娘吴晓兰表演的“哆毽”,在全省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为靖州捧回了奖杯,争得了荣誉的“唱春牛”独具待色,演唱者捧出一条扎红彩的木制春牛,对牛吟唱,锣鼓伴奏,或模拟劳动动作伴舞别具一格、两人撑持的特大龙头和龙身是公开的,龙身长的70多节,短的也有30来节,如此“巨龙”摆开阵势舞亦各有千秋。平茶乡沙坝村、寨牙乡岩村的侗族踩芦笙明显地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大号芦笙居中,年青姑娘摆手帕,扭腰肢,环绕大芦笙翩翩起舞,舞步或进或退,腿脚一曲一弯,姑娘的外围还有一圈手握小号芦笙的男子边吹边跳,男女两支舞蹈按一定舞步,不时交换位置。整个舞蹈气势雄浑,场景壮观。
神话、传说和故事人作为口头文学,是靖州侗族人民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靖州侗族民间故事有歌颂青年纯洁爱情的,如《姜良姜妹》、《刘金刘美的故事》;有颂扬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如《吴勉的故事》、《吴应凤赶“野猫”的故事》;也有尊敬老人、瞻养父母的《倍园故事》等,题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