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省直辖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128平方千米。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有陵水河、都总河、金聪河、港坡河等河流,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长,阳光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陵水黎族自治县下辖9个镇、2个乡及国营吊罗山林业公司。县人民政府驻椰林镇。陵水黎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7.75万人。
隋大业六年(610年)始设陵水县,隶属临振郡;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隶属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之名可能来源于建县时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陵水黎族自治县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方式并存,境内有G223海榆东线、G98环岛高速公路、G361陵昌线等线路途经,海南东环高速铁路过境并设陵水站,分布有新村港等港口。陵水黎族自治县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境内有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清水湾旅游区、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椰田古寨景区等景点。
【行政区划】
陵水黎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
镇:椰林镇、光坡镇、三才镇、英州镇、隆广镇、文罗镇、本号镇、新村镇、黎安镇
乡:提蒙乡、群英乡
【历史沿革】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陵水”一称可能来源于建县时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陵水境域为象郡外徼。
汉代,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平南越之后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领十六县,陵水境域属珠崖郡山南县。初元三年(前46年),罢珠崖郡,以珠崖、颜卢之名并为珠卢县,隶属合浦郡。东汉建初元年(76年),废珠卢县置珠崖郡,仍属合浦。
隋代,大业六年(610年),设陵水县,隶属临振郡。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海南置崖、儋、振三州,陵水隶属振州。龙朔二年(662年),海南增置万安州,改属万安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海南属南汉,陵水仍属万安州。
宋代,北宋熙宁元年(1073年),陵水县降为镇并入万安县。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陵水县,隶属万安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撤销万安军,隶琼州。绍兴十三年(1143年),复置万安军,还属万安军。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琼州路安抚司,陵水县隶属湖广中书行省琼州路安抚司辖地。至元初,县治所从陵水峒博吉李村迁至南山头(今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城东头村)。皇庆元年(1312年),县治所迁再次迁至龙头村海边,后迁至港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隶属广西中书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万安军。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万安军为万州,陵水县隶属万州。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隶万州,属琼州府辖地。
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升崖州为直隶州,降万州为万县,不管辖县,陵水县隶属崖州直隶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陵水县隶琼崖绥靖处。民国二年(1913年),隶琼崖镇守府。民国三年(1914年),属琼崖道。民国十年(1921年)始,先后隶属琼崖善后处、琼崖特别行政区、琼崖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第九行政督察委员公署、海南特别行政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创建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陵水县民主政府成立,隶属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东区行政公署;同年10月,隶属琼崖临时民主政府边海行政公署;12月,又归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东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改为陵水县人民政府。
1950年4月,陵水县全境宣告解放,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管辖。
1951年4月,陵水县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辖。
1954年1月起,陵水县划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5年7月,陵水县人民政府改称陵水县人民委员会,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8年12月,陵水、崖县、保亭和万宁县的兴隆农场及附近农村合并为大县,称崖县。
1959年10月,崖县(原属陵水县)管辖的分界岭(牛岭)以北地区(即兴隆、南桥、牛漏等地,含兴隆公社、兴隆华侨农场、南桥公社、南林农场、东和农场)划归万宁县(今为万宁市)。
1961年6月,从崖县分出,恢复陵水县建置,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县政府驻陵城镇。
1962年,陵水县隶属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68年5月,成立陵水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撤销陵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陵水县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和海南建省筹备组管辖。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北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相连,西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部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南海。县域南北长40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约11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组成,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为平原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峰为吊罗山三角峰,海拔1499.80米。东北部西南走向的吊罗山脉与西北部东南走向的七指岭山脉呈“八字形”相交于县域西北部,将东部浅海沉积平原以敞口围住,形成陵水盆地。盆地内部零星分布着两大山脉及其余脉延伸形成的孤丘和台地。
气候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度,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长,阳光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春季少雨,夏季多吹南风及东南风,秋季多台风,且雨水偏多,冬季无霜,多吹北风及东北风。东北部至东南部沿海一年四季均受海洋季风的直接影响,湿度较大,容易降水。冬季多受冷空气影响,但大牛岭山脉挡住南下的寒流,海风使海上的热气流强势北上,使空气变暖,形成该地区四季无严寒的特点。吊罗山脉对该县的气候起着关键作用,其形如新月坐落在该县的北部,把海上飘来的大量降水云层拦住,造成降雨。
陵水黎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25.6℃。1月平均最低气温13.8℃,7月平均最高气温35.2℃;极端最高气温为37.4℃,出现在20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3℃,出现在2005和2007年。全县平均降雨量为1760.3毫米。降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从地域上分,降雨量北多南少,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从时间上看,有丰、歉年和旱、雨季之分,全年旱、雨季分明,每年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为旱季,5—10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2010年是降雨量最大的一年,为2590.6毫米,月雨量最大的为2010年10月的1313.1毫米。
水文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河流交错,共有大小河流150多条。主要河流有陵水河、都总河、金聪河、港坡河,其中,陵水河为最大河流,主要干流发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峨隆岭,支流发源于吊罗山,全长75.7千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的群英、本号、提蒙、椰林4个乡(镇),从水口港流入南海。
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岸线全长118.57千米,占全省海岸线的6.09%,自然岸线长度约为83.48千米,自然岸线保有率约为70.4%,管辖海域面积1898.9平方千米。境内以北的海岸属于潟湖型海岸,以南属于山区丘陵港湾海岸。境内海域潮汐平均潮差在1米左右,大潮差在2.5米左右。潮汐的大潮流速在0.5节左右,多为偏东南走向。境内海域日潮涨潮落两次,日潮为上午8—9时,夜潮为1一3小时,后一天的来潮时间比前一天向后推移30—60分钟时差。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陵水黎族自治县普通高中招生2086人,同比下降3.74%;高中在校学生58727人,同比增长2%。普通初中招生5565人,同比下降3.67%;初中在校学生16279人,同比增长5.8%;初中毛入学率100.75%。普通小学招生5541人,同比下降9.49%;小学在校学生36222人,同比下降1.37%;小学净入学率102%。全年秋季教育扶贫(移民)学生达62人。公办幼儿园33所,幼儿园在园人数8584人,占比58%,同比增长1%。
本科院校: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实施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的学校)
文化事业
陵水黎族自治县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社会民营团体)9个;文化总馆1个,分馆11个;公共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12个;博物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3%。开展文艺下乡、琼剧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共90场次。
医疗卫生
陵水黎族自治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9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4个,卫生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计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90个,民营医疗机构101个。陵水县共有医院病床196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44人,其中执业医师899人(含执业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145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9人。
【交通运输】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交通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方式并举的“三足鼎立”局面。境内有G223海榆东线、G98环岛高速公路自东北向西南从穿境而过,东北至海口196千米;西南至三亚市60千米;沿G361陵昌线西至五指山市91千米。海南东环高速铁路过境并设陵水站,分布有新村港、水口港、港门港、港坡港等港口。
公路
陵水黎族自治县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要通道,贯通全县、辐射各镇、连接周边市县的公路交通网络。
陵水黎族自治县公路中,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境内有国道3条(含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6.32千米,省道3条,通车里程51.30千米,县道11条,通车里程95.75千米,乡道通车里程267.69千米,村道通车里程1101.09千米。
铁路
2010年,海南东环高速铁路建成,从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通过,并设有陵水站,结束了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没有铁路的历史。每天有多个班次的动车停靠陵水站。
航运
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沿海分布着新村港、水口港、港门港、港坡港等港口。新村港为国家一级渔港,是海南省重点渔港之一,港内设有1个旅游码头,4个吨位级码头,全港可容纳500艘60吨位以上渔船停泊。港内还设有一个旅游码头。
【风景名胜】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位于陵水县牛岭分界洲岛,为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是集海底、海上、空中为一体的立体型、多资源旅游景区,景区有“鬼斧神工”、“大洞天”、“剌桐花艳”等20多处自然景观,并有暗礁潜水、峭壁潜水、沉船潜水、海上摩托艇、海底漫步、海上拖伞、沙滩酒吧等独具特色的海上娱乐项目。
清水湾旅游区
清水湾旅游区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环岛东线高速英州出口,为4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酒店、餐饮街区、游玩设施、景观景点等。
北纬18°,世界上最美的一条纬度,它把夏威夷、墨西哥城、孟买这些光听名字就能浮想联翩的地方串联了起来,而在中国的海南,这里有最清澈的海水,清水湾也因此得名。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海水一点也不比亚龙湾的差。据当地人说,清水湾的海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海洋水质标准,能见度高达25米,沙滩平缓涉水200米远,水深也不过2米,是世界顶级的天然海滨浴场。由于海沙极细腻,走在沙滩上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唱歌声”,被誉为“会唱歌的沙滩”。一位外籍专家称,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拥有这样的沙滩:美国的夏威夷,澳洲的黄金海岸,还有就是中国的海南清水湾。
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
南湾猴岛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约14公里的南湾半岛,三面环海,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岛上除了有热带植物近400种,动物近百种,原始的自然环境和2500多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外,因此人们称之为“猴岛”。它是我国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景区。二期开发的海边项目,浪漫天缘景区也对外开放了。 由于景区在半岛上,如果要进入猴岛,可以选择乘观光索道直接抵达景区,或者选择坐船抵达半岛的码头,然后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前往南湾猴岛。时间上大致都在8-10分钟左右。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将会是猴岛雕塑广场。看到是一只猴子正坐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捧着人的头盖骨在思考。这个雕塑可是是美国著名的红色资本家哈默博士送给前苏联领导人列宁的礼品雕塑的复制品。 观赏完雕塑,来到花果山猕猴游览区。由猴队长的带领下高举旗帜可爱猕猴的迎宾仪仗队,还可以看到猕猴的水上乐园——“浴圣池”,可以看到在五星级游泳池的猴子们或潜水、或游泳、或高楼跳水。 在猕猴杂技表演区可以看到充满“人性”的猕猴。
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
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距三亚市80千米,海口市200千米,规划面积2000多亩,占地面积870亩。景区是以海洋元素为主题的大型海洋主题乐园,2022年一季度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35.33万人次。
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规划面积2000多亩,占地面积870亩,由五大分区构成,分别为三沙之城、探索港湾、冒险海洋、生态海岸以及富力水世界,拥有“南海之眼摩天轮”“铁锈山激流”“暴风海神湾”等40多套游乐设施设备,有“南海秘境”“海龟馆”“鳐鱼馆”等8大动物场馆。
2022年10月28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椰田古寨景区
椰田古寨景区位于陵水县英州镇椰田古寨,为3A级旅游景区。与著名的蜈支洲岛、南湾猴岛等风景区隔海相望、交映生辉,是海南省新兴的展示苗家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夏,气候宜人,椰树成林,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俗风情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景区现已建成古老文化、奇特风情、椰风飘香、神秘傩蛊、小锤叮当五大游览区和一台“欢乐苗家歌舞”演出。景区以独特的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海南苗家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满足海内外的游客了解海南奇特的民俗文化的爱好。
【历史文化】
疍家文化
疍家人是汉族特殊族群,分布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海鹰、海燕、海鸥三个村庄,其是水上居民,以海为田,以舟楫为家,专以在海上采珠捕鱼为业,2007年底疍家有2554户13786人。疍家人的生产生活习俗主要表现在古代“以船为家”,全家人吃住在船上,并在港口水浅的沙滩上用木头和茅草搭建茅草屋(“高脚房”),主要生产方式是造船捕鱼,方式主要有撒手网、放钓钩、放杠删网、放流刺网、围网等。疍家人在婚恋、节庆等方面有独特的习俗。
可移动文物
陵水黎族自治县建有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为地方性综合型博物馆。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文物731件,其中古代文物319件、民族文物56件、近现代文物42件、传世品文物314件。
不可移动文物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项。
地方方言
陵水黎族自治县汉族语言主要为海南话(海南闽语万陵片陵水小片),新村镇等疍家人群体中通行疍家话;苗族语言主要是海南苗语;黎族方言有哈方言、杞方言和赛方言。
【民族风情】
服饰
陵水黎族自治县赛方言女子传统服饰的主要特征是在右边腋下开襟,老年妇女穿黑色筒裙。盛装筒裙制工精细、图案复杂、色彩齐全,以黑色棉线为底线,杂以红、黄、蓝、绿等各色棉线手工编织而成,主体颜色为红色。图案整体上是横排连绵,随各色线的编织位置不同而形成各种花纹,以“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为主,用横的细线纹隔开各排花纹。头巾黑色,没有任何花纹图案,缠在头上,在脑后打一个结,形成长短不一的垂带。女子盛装时,头插有吊链的银头钗,胸前挂多层月牙形银链牌,戴耳环和手镯。男子传统服装为黑色粗布料制成,上衣长袖开胸,无领无扣,胸前仅用一对小绳代替纽扣,下穿长不过膝的吊裙;头发结髻置于前额,不插发梳,一般到冬天才用黑色或深蓝布巾缠在头上。
住房
清代以前,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黎族几乎是同血缘家族聚居一村,清末民初以后个别村庄有其他血缘的人入住。黎族村落周围种有刺竹,还有叶脊和叶沿都长有短刺的露兜草,长得密不透风,把村子圈围起来,以保护村庄。如今,刺竹围墙早已废除。黎族传统住宅有船形屋和金字形屋。其中船形屋分为高脚式和落地式两种。高脚船形屋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纵向式,一般依坡而建,把若干木桩插入地面,支撑起上面的住屋地板,底层高度一般距离地面1—1.8米不等。落地式船形屋以天然地面为地板,纵向式,两侧筑起矮矮的檐墙,门依然开在山墙的一侧,一般不设窗户,茅草覆顶。金字形屋可分为半金字形与全金字形两种。半金字形屋的屋盖是两坡下水的金字顶,檐墙升高为1米左右,在檐墙处伸出的屋檐特别弯垂,屋脊是中间高前后低,呈“弓”形;全金字形屋与半金字形屋不同之处在于房屋不太高,墙壁不习惯开窗。至2004年,黎族的茅草屋已全部改造为砖瓦建筑,部分富裕户还盖起新式楼房。
饮食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黎族的粮食以稻米为主,次为玉米、番薯、木薯等,有大米饭、山栏米饭、竹筒饭、番茄饭、南瓜饭、黄姜饭、玉米饭、山薯饭、山果饭、糯米粽和糯米饼。有用冷开水或肉汤把刚煮熟的干饭冲调成稀饭的习俗。常吃的菜有雷公根、南瓜、木瓜、葫瓜、白菜、野菜、扁豆酱、雷公笋、鱼茶、肉茶、喃哆、山茶、鱼、虾、田螺、蛤类等。
生产
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各方言之间传统生产方式大同小异,主要有:合亩制、砍山栏、水田耕种、钻木取火、狩猎、竹藤编织、织锦、织渔网、制陶、酿酒,居住于海边的人经常在近海捕捞,居住于内陆的人在河流小溪里捕捉淡水鱼虾螺蚌等。
【地方特产】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有特色黄灯笼辣椒,辣味浓烈;陵水酸粉,富有特色,酸甜爽口闻名海南。另外,琵琶蟹、鸡腿螺、石斑鱼、陵水椰子、槟榔、西瓜、青椒、莲雾、火龙果、菠萝蜜、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均以味美口爽闻名海南省内外。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还有森林野菜如吊罗山的雷公笋、野苋菜、树花菜,以及新村疍家渔排的鱼粥等等。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有新村疍家渔排、陵水酸粉、黄灯笼辣椒、鸡腿螺、沙虫、爆米纸、田艾糍粑、本号镇三色饭、陵水热粉、雷公笋、琵琶蟹、三点蟹、马鮫鱼、野苋菜、大宁萝卜干、文罗鹅、黎家竹筒饭、龙胆石斑鱼、异枝麒麟菜、军曹鱼、龙虾等特色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