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南省直辖自治县,位于环北部湾城市群内,地处海南岛西部,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东方市以昌化江为界对峙相望,西北濒临北部湾,东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连,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下辖7镇1乡,常住人口23.55万人。
昌江黎族自治县拥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不仅有2万年前的人类遗存钱铁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以及“黎族文化活化石”王下乡洪水村船型屋部落,还有皇帝洞、峻灵王庙、赵鼎衣冠冢、昌化古城、治平寺、双溪书院等名胜古迹,还有赛龙舟、昌城琼剧、黎族山歌、军话山歌、村话歌等地方特色文化;有昌化、海尾、新港、沙渔塘四大渔港,西线环岛高速公路直抵棋子湾旅游公路入口;有棋子湾国家级海洋公园、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等四大公园,也是全省少有的保护较好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行政区划】
昌江黎族自治县辖7个镇、1个乡:
镇:石碌镇、叉河镇、十月田镇、乌烈镇、昌化镇、海尾镇、七叉镇
乡:王下乡
【历史沿革】
昌江县是海南岛建置较早的郡县之一。
唐虞,为南交。
夏商周,为扬越之南裔。
秦,为象郡之外徼。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至来县(辖区包括今东方市),属儋耳郡辖。
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废儋耳郡地,置崖州,该县境归属崖州辖。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又析西南地置临振郡,以汉至来县地析置义伦县、昌化县、吉安县,昌化、吉安设在本县境内。义伦、吉安属珠崖郡,昌化属临振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儋州,治义伦,领昌化,同时省吉安入昌化。贞观元年(627年),又析昌化县复置吉安县,辖于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儋州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昌化郡为儋州,废吉安县置洛场县,昌化县仍属儋州辖。
五代,属儋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废昌化、感恩县为藤桥镇,以隶于琼管安抚司。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昌化县,属昌化军辖。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废昌化军为宜伦县,昌化县归属琼州辖,十四年(1145年),复置昌化军,昌化县归属昌化军辖。端平二年(1235年),改昌化军为南宁军,昌化县划归南宁军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军复州,昌化县仍属儋州。
清初,昌化县仍属儋州,光绪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广东直隶州,昌化属崖州辖。
民国三年(1914年),昌化县易名为昌江县,隶属广东省琼崖道辖。
1949年12月,昌江县与感恩县合并,为昌感县。
1958年12月,成立东方县,昌感县并入东方县。
1958年12月,昌感、白沙、东方三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大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61年6月,东方县分设东方县、白沙县、昌江县,新置昌江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12月20日,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昌江县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县改为省直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北偏西部。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以昌化江为界与东方市对峙相望,西北濒临北部湾,东北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连。版图狭长,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平均21.5千米,辖区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土地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山体呈东南向西北延伸倾斜,东南部崇山峻岭,中部山岭重叠,西部丘陵,沿海地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00?1000米。境内海拔300米以上山峰57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总猴岭、雅加大岭、狗岭、毫肉岭、霸王岭、戈枕岭、峨理岭、旧林岭、燕窝岭、黄牛岭、打端岭、仑岭、坡伦岭等24座,均集中在东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区。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峰有保梅岭、马岭、金牛岭、石碌岭、圆号山、巴贤山等集中在七叉镇、石碌镇境内。海拔500以下的山峰有昌化大岭、三架岭、金鸡岭、峨沟岭、利枝岭、鸡心岭等分散在石碌、十月田、乌烈、昌化、海尾等镇境内。境内最高峰猕猴岭位于霸王岭海拔1655米,最低点峨沟岭位于乌烈镇海拔348米。
气候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热带北缘,属于典型的干湿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又紧接东亚大陆南缘,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岛屿气候特点。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阳光充足,蒸发量大,热量丰富,干湿季节明显。每年5—11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同时,县境处于五指山脉的西北侧,冬春季偏东气流不能进入,造成雨量稀少,干旱明显。夏秋季则是偏西气流的迎风面,使东南部山区形成明显的雨水季节。西北部滨海地区,地势平坦,缺少地形雨,仅有明显的降水系统入侵影响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
水文
境内河道属昌化江、珠碧江两大流域。其中,昌化江流域面积1237平方千米,占24.0%;珠碧江流域面积231.2平方千米,占20.9%。除昌化江和珠碧江两大河流分别从南北境界流入北部湾大海外,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织,主要河流有:南绕河、七差河、卡叉河、朗代界河、乙涝河、石碌河、青山河、纳凤河、沙地河、靛村河、南罗河、保突河等12条。主要河道:一级河沙地河、卡叉溪2条,总长18.5千米;二级河石碌河、南罗溪、保突沟3条,总长57.7千米;三级河7条,总长147.7千米。河流总长度317.9千米,河网密度5.08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3.2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5.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3.2亿立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昌江黎族自治县各级各类学校共101所(公办74所、民办27所)。其中,幼儿园43所、完全小学28所、小学教学点11个、初级中学4所、九年制学校11所、完全中学2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42800人(公办36968人、民办5832人)。其中,小学阶段在校生19417人、初中阶段在校生9454人、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4585人、职业高中阶段在校生1502人。在园幼儿7842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2858人(专任教师2817人),其中,在编教职工2786人、未入编特岗教师69人、编外高中教师3人。
文化事业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6间。全年送戏下乡62场,其中文化惠民下乡演出49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8场。
医疗卫生
昌江黎族自治县有各类卫生机构14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2个。全县医疗机构拥有病床位共1014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21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67人。执业(助理)医师522人、注册护士792人、药师(士)94人、技师(士)113人。
【交通运输】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东北距省会海口180千米、东南距三亚市190千米(全程高速公路),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昌江黎族自治县各镇全部实现公路通车;昌江县城有铁路直达海口、三亚和八所港,粤海铁路贯穿全境,工业开发区内设货运及客运站点。
昌江境内现有225国道公路,西线高速公路、省道石昌公路、石霸公路、粤海铁路、石八线铁路等,构成“卅”字型的运输线,已形成由陆路、水路(铁路、公路、水路)等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海南省岛西对接南北对流,水陆路立体交叉的重要黄金交通枢纽中心。粤海铁路将昌江并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带。
粤海铁路、石八铁路线过境。其中粤海铁路线境内长14千米,为100米钢轨铁路,设有叉河站,通往海口市、东方市、三亚市;石八线境内长12千米,为50kg/LM重钢轨铁路,石八线设石碌火车站1个,通往东方市、三亚市;年货运吞吐量4532万吨。
西线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35千米,双向6车道,有太坡、叉河互通立交桥2个出口,通往海口、三亚;国道225线过境,境内长22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海口、东方、三亚;省道石昌线长58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十月田、乌烈、昌化等镇。
昌化、新港、海尾、沙鱼塘等4个港口均有运输船只通往广西、广东及省内沿海港口。
【旅游景点】
昌化岭
昌化岭风景区位于石碌镇西50千米的海滨,西端延伸至秀丽的棋子湾海滩,岭高460米。岭巅之洞天仙境由六块巨大的岩石垒成,巨石底面平整光洁,石层下有一深洞,洞的中间有一圆井,深约六米,井水清甜,人们名之“玉液”。洞中又有一条20多米长的石缝通道,人称“一线天”。
石碌铁矿
海南石碌铁矿位于海南岛昌江县石碌镇境内,北距省会海口市190多千米,西与八所港有铁路相通,相距仅52千米。是我国冶金部大型露天矿之一,因铁矿品位高著称,是中国最大的富铁矿。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千米。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正南一千米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
棋子湾
棋子湾在海南岛西海岸区域,位于昌江西部,在昌化镇北3公里处,距昌江县城石碌镇55公里。此湾东倚昌化岭,西连大海,东西长约20公里,呈S状,石多沙白浪静。该湾水清见底,沙细质软,洁白如银。海岸奇峰林立,怪石磷峋多姿,林木苍翠,山花烂漫,清泉欢畅,阳光明丽,四季如春,是难得的天然浴场,也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怪石嶙峋,色彩各异,林木茂密,绿草如茵,清泉欢歌,银色的沙滩与湛蓝大海面连成一片,让人的心灵享受飞翔。
2016年8月25日,棋子湾被国家海洋局列入第五批国家级海洋公园。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9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054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891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0530公顷。保护区范围西北自昌江黎族自治县大章村及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农场,西南到昌江黎族自治县保芬老村、大炎老村及南方村,东到白沙黎族自治县子保村、打炳村和昌江、白沙两县行政区界。
保护区对掌握海南黑长臂猿个体、种群大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发展趋势等各方面信息,尤其是查清出海南黑长臂猿生态、繁衍的主要生态因子以及栖息地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切实可行性的海南长臂猿的保护计划以及为其适生环境的恢复、营建、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斧头山自然保护区
斧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昌江东部,在县城石碌镇20千米处,属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海拔1200多米,除了生长着鸡毛松、陆均松、油杉、苦梓、花梨等名贵树种外,还生长着大量的名贵药,如益智、灵芝菌、凉姜、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保护区里栖息着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长臂猿、云豹、黑熊、水鹿、穿山甲、巨松鼠、杜鹃、画眉、八哥、鹦鹉、喜鹊、太阳鸟等。
海南昌江海尾湿地公园
海南昌江海尾湿地公园位于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的海尾镇石港塘,距离高铁站16千米,离高速公路34千米,交通便利。公园面积5054亩,其中,湿地保育区1523.4亩,恢复重建区3068.7亩,宣教展示区55.35亩,合理利用区362.85亩,管理服务区43.35亩。
皇帝洞
皇帝洞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南部王下乡牙迫村南瑶河畔的五勒岭下,距县城石禄镇60余千米。洞宽约60米,深约130米,高25米,面积约7800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
皇帝洞地处昌化江支流南浇河与洪水河交汇处南岸,洞穴由西向东延伸,洞口朝西北,距河床高约20米。洞口高20米,宽20米;洞穴高约30米,宽20~30米,进深约110米,面积约5700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1984年,文物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古代遗物,并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单肩石斧、双肩石锛等以及青铜时代的泥质红陶樽、瓮、罐和青铜器残片等,陶器纹饰有米字纹、雷纹、网格纹、绳纹等。发现的动物化石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为6540年。属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洞穴遗址。
【民俗文化】
黎族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或更早一些,在年代上相当中原地区的殷周之际,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黎族历来都是土著自居,称岛上其他民族为"美"(客人的意思)。
黎族舞蹈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其他民族中也是不多见的。黎族舞蹈主要起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及特有的自然崇拜和宗教文化观念表现。不论是舞台上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还是黎族民间固有的那些原始表演形式,无不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作用的联系。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整体装饰效果。 海南苗族同胞精心制作的银饰工艺品种繁多,如项圈和手镯就有实心、空心、镂花、圆柱、六方形、棱角形等。银饰多为苗族银匠手工制作。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系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其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名优特产】
昌江美食的味型受海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物产资源、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其主要流是新、鲜,清、香、美,主要味型有:原鲜味型,多见于海产的制作,白切乳猪,白切小羊、清蒸鱼头、海蟹之类,咸鲜味型,常见于小炒酸瓜皮海鲜汤,冬瓜海螺汤;多味型,常见于猪尾巴花生堡,鱿鱼粉丝堡;糖蟹味型,用于青瓜冷菜几油炸鱼、油炸排骨;五香味型及姜葱味型,用于肉类腌制和卤汁。
昌江还有乌烈乳羊、黎族山兰酒、鱼茶、昌江芒果、昌江海鲜、野生蜂蜜、黎族土陶等原生态的美食和土特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