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于海南省,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东接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153.24平方公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蒸发量大,季风变化明显的特点。下辖6个镇、3个乡、1个县管农场和6个居。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56018人。
明代称“宝停司”,清代改称“宝亭营”,民国24年(1935年)正式设立行政县,1948年2月解放,1987年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7年3月,入围“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主要有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茶溪谷景区、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行政区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6个镇、3个乡:
镇: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
乡: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广东省政府决定设置保亭县,由崖县(现三亚市)的不打、六罗、首弓、三弓、抱龙峒、同甲峒、水翁峒,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保亭、六弓、七弓、乌牙峒、巅门团、百石团、五指山、七指山、水满峒、分界岭吊罗山,万宁县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的竹根峒、太平峒、茄曹峒、合水园,定安县的船埠、南引图、冬加团、母端山等地组成。
1948年2月11日保亭解放,4月16日成立保亭县民主政府,县府驻地保城镇,隶属琼崖东区专员公署。同年8月,成立少数民族边海区地委和专署,保亭隶属该专署。1949年3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同年7月保亭县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1951年2月,撤销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保亭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管辖。1955 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属自治州辖。1958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同年,保亭、陵水、崖县、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合并称崖县。1959年11月恢复保亭县,隶属海南行政公署。1962年2月,恢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月,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隶属海南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东接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北依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境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53.24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陆地总面积的3.4%。县城建成区面积5.45平方公里。
气候
保亭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0.7-24.5℃,冬季温暖如春,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800-2300毫米,负氧离子浓度在每立方厘米8200个以上,可谓“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
【社会事业】
教育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98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其中1所民办1所)、完全小学30所,教学点22个,幼儿园3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4所)。现有中小学在校生2169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390人,初中在校生5442,小学在校生13861人。幼儿在园人数6462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72人。
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10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1个, 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全县病床位数647张,同比增长11.6%;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98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0人。其中执业医师203人,执业助理医师301人,注册护士349人,药制人员27人,检验人员38人。
【风景名胜】
和坊茶楼
和坊茶楼地处县城七仙大道南端东侧(毗邻保亭车站),项目占地2200多平米,总建筑面积950平米,建筑高度21.3米。汲取明清建筑中阁楼的精髓与当地黎苗民族元素,被誉为“海南第一茶楼”,民间有“不到和坊喝一壶,别说来过黎苗族”这一俗语。建筑由仿古阁楼、厢房、四柱七楼牌等建筑物有机组合而成被授予“两岸交流基地”美誉。
七仙岭温泉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七仙岭脚下的一座盆地内,是海南岛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游客最喜爱的海南岛特色精品景区”之一,其地理坐标为东109°35′-109°45′,北纬18°14′-18°44′,她三面群山环抱,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七仙岭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左右,冬暖夏凉,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200个/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坐落在三道镇的甘什岭、位于南榆中线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亚东线高速公路6公里,面积300亩,始建于1993年,于1995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自然景观包括:黎族田园风光、海南岛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摈柳园、多种亚热带古树、山泉溪水成多级瀑布从园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观有:“奥雅宫”(黎族头人住的房);“隆闺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娱乐的场所)等。来海南旅游观光客可参与黎家古老的弓骛射击,品尝黎家竹筒饭和黎家山茶,观赏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由于景区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位于三道镇,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景区距三亚市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是名符其实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金三角”地区。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于毛感乡境内,距保亭县城约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只有极少数采药人偶尔闯进过林中,因为不了解这奇怪的石头,他们敬畏地将此山称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在偶然中发现这一处瑰宝,并命名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本已独得大自然万般宠爱。1996年,距此数十里地的一个苗村搬迁到南片石林旁的一处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层浓郁的苗家风情。
【历史文化】
传统器乐
保亭地区的黎族有杞、哈、赛等方言,每个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习俗亦有所异,但其文化艺术娱乐等方面基本相同。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谜语、舞蹈、音乐的艺术和织锦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劳动歌,情歌、哀歌、生活自然等。
黎族民间舞蹈《打柴舞》《打碗舞》《八音舞》《双刀钱铃舞》《逗娘舞》等等。黎族民间传统竹木乐器种类主要有口弓、鼻箫、利咧、洞勺、拜、哔哒、独求鼓、叮咚木等八类。爱好者组合的业余“八音乐队”,即小铜锣、小木鼓、木琴、竹笛、唢呐、铜铃、小钹、毕哒8种乐器组合的演展队。乡村举行婚礼、入新屋的时候,都请来八音队,吹吹打打通宵正旦。它是黎族社会文明进步史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精品。
黎族织锦
海南省黎族织锦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中保亭是全海南省黎锦最集中的市县之一。在宋元两代时,黎族的棉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织工艺品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这一时期历史上最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黎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不仅改革和创新了去籽、弹花、纺线、织布等纺织工具,还运用和推广黎族纺织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技术,织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花纹图案。到明清两代,黎族织锦发展达到顶峰,黎族织造的"龙被"等黎锦精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名优特产】
红毛丹
红毛丹是典型的热带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磷、铁、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红毛丹生长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保亭最适宜发展种植红毛丹。
四棱豆
四棱豆:又称翼豆、大翼豆、四角豆等,是豆种植物四棱豆属中的一个栽培品种,在保亭四季都能正常生长,其鲜豆荚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优质豆荚单荚重25克以上,荚长20公分以上,型如杨桃成棱,鲜荚翠绿,可炒、可煮、可生吃或泡成酸菜吃,还可作冷盘,肉质香脆,风味鲜美,在部分大中城市为稀有新奇的高档菜。
树仔菜
树仔菜:属热带灌木,树仔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维生素C和蛋白质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细嫩多汁、肉质脆、无渣滓、味道鲜美,炒食、煮食均可,由于粗生耐长,种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持了原有天然属性,是具有保亭山区特色的"绿色食品"。
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中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因此,龙眼历来被人们称为岭南佳果,因其既可鲜吃又可作药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保亭龙眼种植面积26000亩。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12月2日,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11月18日,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