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苏州85公里。
西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亦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并连接了新、老镇区。2000 多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廊棚在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凳。
【历史沿革】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
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政府,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政府,设在计家弄内。
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政府,设在米业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2021年11月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4月,西塘古镇入选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
【景区景点】
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西街的尽头,全长68米,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只有0.8米,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
五福桥
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以东,是一座单孔石板桥,桥长14米,桥孔跨度7.5米,是西塘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中国纽扣博物馆
纽扣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馆内有师傅现场演绎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
明清木雕馆
明清木雕馆位于烧香港北。该馆陈列着250多件明清时期以来以西塘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民居建筑木雕,有梁架、梁垫、撑拱、雀替、格窗。
西线新景
2001年起着手规划的西塘旅游西线入口工程,投资1.5亿元,包括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生态旅游停车场;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包括办公区、旅游接待区、游客中心、服务区);占地3000平方米具有西塘水乡特色和人文历史的五姑娘主题公园(包括五姑娘雕像、五姑娘故事砖雕墙、独瓦亭、古戏台等),作为旅游主入口又建造了游船码头,能同时停靠100艘游船,在入口处还新辟了占地6500平方米的旅游购物区和旅游餐饮区。
陆坟银杏
陆坟银杏在西塘镇邮电路坟浜弄口,雌雄一对共两棵。种植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雄银杏高13.5米,围抱3.92米;雌银杏高9.35米,围绕3.08米。
倪宅
倪宅,位于烧香港南,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
烟雨长廊
西塘的雨廊多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2-2.5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
【历史名人】
历史上西塘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张成
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杨茂的作品《观瀑团圆盒》至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着,该作品还被印制成邮票;张成的《剔红紫萼圆盘》被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营寺珍藏。
顾锡东
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于1954年创作了越剧《五姑娘》,其作品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赵宪初
中国当代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一直在南洋模范中学任教,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曾任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副主席。
【古镇价值】
田歌
作为承载着传统文化遗存的西塘,有着千年丰厚的民俗草根文化积淀。田歌是汉民族中的原生态民歌,是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古建筑群
西塘古镇完整保留明清古建筑群25万平方米。
杜鹃花
杜鹃花是西塘的镇花,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清代中期。据最近一版《西塘镇志》记载,西塘曾有杜鹃品种 145 种,其中春鹃50种,夏鹃28种,西鹃59种,毛鹃8种,种植杜鹃花的家庭有 119 户。被称为“杜鹃花之乡”的西塘,在鼎盛期, 杜鹃花总栽量达 5000 盆以上,并且品种繁多,其中一些名贵品种在历届全国杜鹃花节上获得奖项。
珍稀古树名木
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古树木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但古镇内的种植爱好者尽力抢护,使古镇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古树名木。古镇树龄最长的是两棵明代的银杏,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见证了整个古镇的历史发展。据有关部门完全统计,古镇西塘树龄50年以上的有123棵,200-300 年古树有4棵,400年以上的有2棵。
【保护措施】
西塘古镇由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及时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从而使得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得以完整保存。1986年,西塘镇邀请浙江大学编制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开始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请来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围绕全面保护古镇的风貌特色,从城镇性质、职能、布局等方面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2001年1月,嘉善县人民政府依据《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了《西塘古镇保护暂行规定》。2003年,西塘镇又编制了《西塘镇工业园区规划》、《西塘镇旅游发展规划》、《西塘镇环境保护规划》。通过这一系列保护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优化了古镇的布局结构,对西塘古镇的全面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西塘镇政府部门还制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至今已投资2.75亿元,用于古镇景区建设、立面整治、管线地埋、拆除不和谐建筑、河道清淤等。开展了以保护古建风貌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在古镇修缮了多达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同时还在建设新城的过程中,创新设计了融古典和现代艺术于一体的新式建筑,为西塘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此外,政府部门又编制了《西塘镇文化名镇建设规划》,通过政府、社团、民间艺人等各种途径与方法,使得古镇独有的文化得以传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