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是浙江省辖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处温州市南翼区域经济的中心。西晋太康年间建县,历史悠久,素以物华天宝、文风鼎盛而著称;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海洋大县、文化大县。全县陆地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万平方千米;辖10个建制镇、1个民族乡;截至2010年底,县内常住人口76.17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
行政区划
平阳县辖10个镇、1个乡:
镇:昆阳镇、鳌江镇、水头镇、萧江镇、万全镇、腾蛟镇、麻步镇、山门镇、顺溪镇、南雁镇
乡:青街畲族乡
历史沿革
平阳县境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为越国领土,公元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越灭隶楚。秦统一中国,属闽中郡。楚汉之际,闽君驺摇(越王勾践后裔)率越人从诸候灭秦击楚。公元前192年(汉惠帝三年),论高祖时佐汉功,封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始有文字可据。三国吴时,在今仙口一带设横屿船屯。晋时始建县,初名始阳,继改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1981年析鳌江以南7区1镇另置苍南县。分县后,平阳县辖万全、鳌江、水头、麻步、腾蛟、山门、顺溪7区和城关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7镇17乡;2000年并为17镇14乡;2010年并为16镇13乡;2011年,根据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区划调整方案,调整为10镇1乡。
人口数据
据六次人口普查,平阳县境人口情况是:第一次(1953年6月30日)342524人;第二次(1964年6月30日)435784人;第三次(1982年7月1日)675467人;第四次(1990年7月1日)702804人;第五次(2000年11月1日)740448人;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76.17万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8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1.6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8人减少0.5人。在性别构成上,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9.39万人,占51.72%;女性人口为36.77万人,占48.28%。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下降为107.13。
在年龄构成上,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47万人,占15.06%;15~59岁人口为53.68万人,占70.4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1万人,占14.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8万人,占10.2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4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7个百分点。
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3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73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715人上升为560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353人上升为118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8471人上升为3116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4735人下降为36150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86万人,文盲率为7.69%。
地形地貌
平阳县县境陆域处北纬27 °21ˊ-27 °46ˊ和东经120°24′-121°08′之间,与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接壤,平阳县城距温州市区50千米,南麂列岛离台湾基隆140海里。鳌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县,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自北而南通向福建。丘陵、谷地、平原、河海一应俱全。
平阳以火山形成地貌为主,其次为沉积地貌,故类型复杂,有中山(1000米以上)、低山(500-1000米)、丘陵(500米以下)、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礁。南雁荡山脉和鳌江水系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四周高中间低。沿海由于海岸长期下沉,造成众多岛屿与喇叭形海岸,海岸线蜿蜒曲折,属里亚斯型沉降式海岸。
气候降水
平阳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温暖湿润。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
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9月)。春雨期(3-4月)暖湿气团势力加强,冷空气势力减弱,冷暖气团相持于华南上空形成静止锋,受其影响,多阴雨天气,平均雨日37天,雨量287毫米,占全年的17%。梅雨期(5-6月)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北推,锋面移至长江中下游流域,县境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强度也较大,雨量420毫米,为全年的25%,雨日39天。5月份的平均雨日达20天,为全年各月之冠。台风雷雨期(7-9月)受台风影响,雨量多,雨势猛,西部山区因地形作用,雷阵雨也较多。7-9月总雨量达630毫米,全年的38%,为雨量最多的季节,雨日43天。秋冬少雨期(10-12月),因受极地干冷空气团控制,雨量较少,且地域分布均匀,总雨量只有290-360毫米。
水文植被
平阳县境,北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有平瑞塘河;西南均属鳌江水系。鳌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东海,而平鳌及萧麻塘河又注入鳌江,与沿海潮汐构成了水文的主要基础。
全县拥有河道总长550千米,水域面积1866平方千米。鳌江在平阳流域面积为343平方千米,干流长度28.4千米,流域平均宽度12千米,距河口27千米。集水面积地区为浙江丘陵山区,周围分水岭的高度约海拔330米左右,山溪均系卵石河床,而且沿江有宽阔的卵石滩地。
平阳县植被丰富。据2001年统计,全县森林面积70.3万亩,森林蓄积10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6%;宜林荒山绿化率93%;路、河、渠、堤绿化率91.4%。
自然资源
平阳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平阳粮食产量在温州各县之冠,有“平阳百万仓”之誉,矾山有“世界矾都”之称,食盐则置南监场专门管理,海产资源也十分丰富。1981年分县后,明矾、食盐及部分亚热带植物已归属苍南县,水产主要在南麂渔场,但因滥捕及海水污染,水产品已岌岌可危,有些面临灭绝。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平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皮革制革、塑料包装、机械电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县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5%以上、产值占全县的98.1%。规模工业迅速发展,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94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38家,企业集团13家。2001年,拥有国家、省、市级在建技改项目62项,总投资9.08亿元。产品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30多个。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出口产品8个大类、近30个品种,产品销往54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70余家,2000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13.1亿元。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萧江塑包科研生产园区、平阳经济开发区鞋业园区、昆阳服饰工业园区、水头皮件制革工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给平阳的工业经济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
2000年以来,平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产业提升、中心集聚、生态优化、开放带动、城乡统筹、和谐构建”六大战略,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为主基调,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12.7%;工业总产值335.2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进出口总额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4.7%;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77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4元,分别同比增长8.2%和10.8%。2006、2007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潜力中小城市(县)百强和全国中小城市(县)综合实力百强。
农业发展
平阳农业发展迅速。全县农业总产值从1981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6.1亿元,增长9.8倍,年均增长9.6%。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该县把推广轻型栽培、推广良种、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和开展高产示范竞赛作为粮食的增产的重要措施,把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和十二大商品粮基地建设作为粮食稳产的保证,采取抓点办方的办法,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该县粮食生产以生产稻谷为主,常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总产为23.5万吨。
牧业生产走向规模化。该县始终把畜牧业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点来抓,采取经济扶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农民走农科教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经营。截至2007年,建成规模养猪场76个,规模养禽场586个,生猪存栏稳定在9万头,家禽存笼数稳定在150万羽左右。
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马蹄笋、大黄鱼、鸽蛋、早香茶等特色品牌日益打响,南麂大黄鱼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保护,荣获“中国马蹄笋之乡”称号。
工业发展
平阳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理念,以工业发展、重点工程推进、商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和富民攻坚“五大工程”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园区集聚、品牌提升、项目推动、选商引资”战略,狠抓扶持政策出台落实,狠抓项目投入生产,狠抓瓶颈制约破解,狠抓工业环境优化,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针对平阳区域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实际,开辟建设了鳌江省级经济开发区、昆阳服饰基地、萧江塑包生产基地、水头皮革皮件生产基地、万全轻工生产基地、郑楼标准厂房、墨城不锈钢基地等工业发展主阵地,扶持培育了庄吉、乔治白、远东、英博、晨光等一大批规模龙头企业,申报创建了“远东”、“庄吉”、“乔治白”等众多国际国内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免检产品等,吸收引进了罗赛洛等国际明胶巨头,基本形成了皮革皮件、塑料包装、商务礼品、服装服饰、电子通讯、机械机电、印刷等七大支柱特色产业,相继成为“中国皮都”、“中国塑编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工业总产值由1981年的794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35.2亿元,增长420.9倍,年均增长26.2%。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60亿元,是1981年7945万元的453倍。
平阳第三产业实现跨越发展。2007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62.3亿元,是1981年的144.9倍。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不断攀升,由1981年的23.2%提升到2008年的46.5%。
基础设施
平阳基础设施配套完备。以“三水两路一桥”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平阳引供水工程、昆鳌排污工程、顺溪水利枢纽工程竣工;104国道平阳段、57省道平阳段拓宽改建全线完工;瓯南大桥建成通行;甬台温高速公路平阳段、昆鳌大道、500KV温南输变电工程、温福铁路平阳段、水头城市防洪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还建成了平阳大厦、平阳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和一大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文化和教育设施。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工程建设扎实有效。
平阳水电设施完善。截至2005年,已建成小水电站45座,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平均总发电量达5274万千瓦时。另有火力发电厂一座,年总发电量达6500万千瓦时。随着顺溪水库的启动建设,电力供应更加充足。在温州市率先进入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行列。
城市建设
平阳城市化建设迈出大步伐。按照鳌江流域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集镇”三级城镇体系规划不断完善,全县17个建制镇集聚了79%以上的人口,99%以上的工业和87%的商品市场。昆阳、鳌江、水头、萧江、麻步、腾蛟六大镇工业产值占了全县的90%。昆阳、鳌江两镇进入全省百强镇行列,昆阳、鳌江、水头、萧江四镇进入温州三十强镇行列。按照“优化布局、促进融合、做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推动昆鳌组合城市发展,着力把昆阳镇建设成为政治文化中心,把鳌江打造成为金融商贸中心。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同步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拆除旧城面积50多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02.7万平方米。行政区划调整后,昆阳、鳌江两镇总面积达到182.4平方千米,总人口22.9万人。截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8.4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达50.6%。截至2005年,全县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2亿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占86%。
平阳县职业中专
社会事业
平阳科教文卫等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象棋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教育强县”等殊荣。
平阳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合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教育新格局。1998年,全县共有小学269所;初级中学45所;高级中学12所;幼儿园35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27所;电大分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成人文技校遍布各乡镇。规模较大的学校有平阳中学、平阳职业中专等。
平阳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鳌江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九五”期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897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105项;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208项,其中省级8项、市级31项;创建省级星火示范镇2个、省级星火示范企业14家;培育省区域性星火支柱产业2项;经浙江省科委批准建立了浙东南星火培训基地,成为2个省级基地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组织实施1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5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取得授权专利280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
平阳共有卫生机构89个,县级综合医院3个,县级中医专科医院1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进修学校1个,药品检验所1个,医学科研所1个,中心卫生院6个,卫生所8个,乡镇卫生院34个及32个分院,共有13所省文明卫生院,15所等级卫生院。病床位共1079张,卫生系统人员2145人,高级职称29个,中级职称191人,全县医生数427人,每千人占医生数0.55人。
交通通讯
平阳交通便利。104国道、57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贯穿境内。全县跨省市超长途客运线路72条,通达21个省、市,总长达91239千米。“九五”期间,新、改建公路152.5千米,通村简易公路1350千米,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百年商埠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联运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达110万吨,是对台贸易的重要口岸。
平阳邮电通讯功能完备。拥有程控电话18万门,已形成包括程控电话和自动寻呼、移动电话、光缆通讯系统在内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立体通信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进入了全国邮电通讯百强县行列。
旅游资源
平阳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融山、水、洞为一体,集史、地、文于一身的大旅游体系,新老风景名胜旅游项目缀遍境内。
有“贝藻王国”和“碧海仙山”之美誉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有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堑、银瀑、岩景为“风景六胜”、儒释道三教荟萃而著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有林木参天、碧浪排空的国家级南雁森林公园,有浙江省的精品旅游景点白云三折瀑,有古老韵味、独具艺术风格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屋,有革命圣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省“一大”会址,有风光秀丽、泉水淙流的市级风景名胜区赤岩山,有书法名家刘海栗、沙孟海、林剑丹书写镌刻的品位极高的霁山碑林、中国棋王碑林,有明正德庚午年间最早石刻的位于南雁门风景区的摇动岩摩岩,有称为“傍海洞府”的西湾风景区,有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百僧堂、宝兴寺和东狱观等众多景点。每年慕名来平阳的游客逾百万人。
南南雁荡山距温州市区87千米,离平阳城关32千米,总面积97.68平方千米。分东西洞、顺溪、畴溪、石城、东屿五大景区,因山顶有荡,秋雁栖之而得名。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怒瀑飞奔,“儒、释、道”三教荟萃,文物胜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南雁自然景观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为主要特色,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等自然风光六胜而闻名遐迩。苏渊雷楹、赵朴初书的对联曰“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
南麂列岛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五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距鳌江港30海里,陆域面积11.3平方千米,拥有大小岛屿23个,似一盘明珠镶嵌于万顷碧波之中。
顺溪陈氏民居多为古老建筑,始迁祖名陈育球,明隆庆年间举家从大岙迁至顺溪落户。经过百余年生聚繁育,传至清初陈嘉询(1691-1760)一代,开始大兴土木,营建第一座大屋,其子孙从祖屋分出各立门户,择地重建大屋。样式类似祖屋,惟面积大小有别,现存大屋计有清康乾年间陈嘉询祖屋、乾嘉年间陈显仁、陈安仁、陈作仁大屋和嘉道年间陈崇仁大屋共五座。
平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山门、凤卧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现存革命遗迹众多,形成了以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为主的革命圣迹景观群。2005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正式发文,将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
文化民俗
元宵闹花灯是传统民俗,各地花灯各具特色。平阳的头发吊灯堪称一绝。头发吊灯高约1.6米至1.8米,直径1.2米左右,为八角亭台结构。灯以竹条、麻秆、芦苇秆和彩纸扎制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上面两层分组安插戏曲人物、飞禽走兽,如“武松打虎”“姜太公钓鱼”“狄青比武”“空城计”等画面,以头发丝牵住关键关节,组成有情节的活动画面,底层是可旋转的走马灯。“亭台”柱上还贴上灯谜、对联,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纸作衣冠竹作体,火为血气发为魂。”这是平阳当地诗人描写头发吊灯的一副老对联,贴切而又吊人胃口。
太平钿剪纸是平阳很有特色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既具备我国剪纸艺术两大派系之一的南方剪纸细腻灵秀的风格,又包含着平阳独有的民间味道,从南北朝时期至今代代相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事太平钿剪纸的一般是女性,以农村妇女居多。
“卖技”是平阳万全地区一种特殊的民间曲艺。以清唱见长,并无乐器伴奏。也叫“卖奇”“唱排街”。其演唱形式同温州道情。在平阳,“元旦之夕,土人连袂入人家,编造俚词高声朗唱,谓之‘卖技’,连三宵而止。”(《平阳县志》)一般是到一处,唱一行,视其内容即兴编唱颂扬吉词,要点钱和糕米一类,如到豆腐店,唱词为:“豆腐店,有名堂,我把情形说分方,豆子圆圆根又长,出在湖广并襄阳。豆腐渣,阿妈买去养猪娘;豆腐水,阿姐揭去洗衣裳。衣裳洗,雪能白,随日晒,喷能香”等,故俗称“唱三十六行”。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平阳木偶戏,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平阳民间就有木偶戏活动,民间还传承着古老的药发木偶。另外平阳还是南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平阳出戏子”之说,如南戏的《张协状元》第53出就有一段借鉴木偶戏“舞鲍老”的场面,平阳木偶戏尊崇杭州府铁板桥头田都元帅为祖师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平阳木偶戏枯木逢春,取得了很大成就。“文革”十年(1966-1976),剧团撤销,人员归田。1978年恢复成立“平阳县木偶剧团”,集提线、布袋、杖头、人偶为一体。改革开放以来,平阳县木偶剧团荣获省市及国家级200多项奖项,扬名中外。该团是浙江省唯一的专业综合木偶艺术团体。
乡土特产
腾蛟血橙,原名路比血橙,原产地中海沿岸,四川栽培较多,平阳1990年引入栽培。血橙是橙类优良品种,果实中等,果实圆球形,单果重100-120克左右,果皮橙红色或紫红色,果实外形美观,果肉呈丝状或块状血红色,质脆嫩化渣,酸甜适中,味浓具有玫瑰香,汁液多,种子8粒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3.4%,品质上等。血橙四月下旬开花,果实次年一月下旬(春节前后)成熟,耐贮藏。贮藏后风味更佳,是鲜食良种,采摘后可贮藏到5-6月。
平阳早香茶,栽培历史有1200多年,发芽特早,是罕见的早发珍贵品种。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翠;香气高香持久带嫩香,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汤色嫩绿清沏明亮,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成朵,人称温州早名茶之最。经浙江大学茶系采用比色法生化检验,“平阳特早茶”茶多酚占22.86%,氨基酸占4.81%,咖啡碱占4.53%。细胞学机理研究表明:染色体数为30,核型为对称的2A型,属正常的二倍体类型,还证明该系为无生殖品种。
马蹄笋,为平阳传统名优特产,是食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其产于6-10月份,正好填补了夏秋季节鲜竹笋供应的空白,是暑令时节不可多得的清爽可口蔬菜。其笋肉厚实、笋质脆嫩、笋味鲜甜爽口,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是具有美容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江南靖士《平阳马蹄笋》诗:“谁种拿云百万丛,夏秋生子马蹄同。快刀切下真如雪,清气漫来未籍风。条煮片烹随所嗜,家餐馆食屡相逢。早知堪把橘奴比,半亩乡山不让空。” (摘自《南雁荡山古今诗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