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位于浙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东北部,距杭州175公里)。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5.89万人(2010年底)。
县人民政府驻五云镇黄龙路38号。邮编:321400 代码:331122 区号:0578
缙云县行政中心大楼,缙云县标志性建筑
行政区划
缙云县辖8个镇、8个乡:
镇:五云镇、壶镇镇、新建镇、东渡镇、舒洪镇、东方镇、大洋镇、大源镇
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溶江乡、胡源乡、石览乡、方溪乡、七里乡
历史沿革
今缙云地,《禹贡》 “ 扬州之域 ” ,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境上浦乡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唐武德四年(621),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三年(1914),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 道,缙云县属瓯海道。十六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 6 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地名由来
《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得名。
人口民族
全县人口为43.6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5.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已进入老龄化县。性别比例为108:100。平均寿命为75岁。民族以汉族为主,畲族有400多人。
自然地理
缙云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
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1500米,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度地段 。全境地形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全县大部属亚热带气候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3--8月间,为全省多雹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
全县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条,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其中好溪为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穿境入丽水,干流在境内长66.11公里 ,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资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盘溪电站为“一水多用,梯级开发”的典范,为联合国指定的亚太小水电技术培训实验基地。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9亿元,分别增长4.7%、18.7%和10.3%。人均生产总值18766元(以户籍人口计算,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02美元),比上年增长13.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8.3:58.3:33.4调整为7.6:59.7:32.7。全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增长1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当前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多种制约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房地产行业低迷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消费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赶超进位的压力较大等。
农业生产
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实现农业总产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82万亩,增长1.4%,实现粮食总产量70105吨,增长0.4%。全县的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4.9:45.1调整为56.1:43.9。
畜牧业的结构得到调整。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9972万元,比上年下降2.3%。生猪出栏9.94万头,比上年增长4.6%;羊出栏1.97万只,比上年增长5.3%;家禽出栏342.9万只,比上年增长6.5%,实现禽蛋产量2334吨,比上年增长11.4%;实现蚕茧产量1873吨,比上年减少3.3%。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实现产值持续增长。全年实现林业产值762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完成迹地更新11154亩;国债造林2704亩;生态公益林补植507亩,低产林改造537亩,中幼林抚育11270亩,顺利地通过了省营造林检查组的验收。到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6 %,森林资源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立足自力更生,同时又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完成水利项目82处,新建和改善渠道11公里,水毁堰坝修复23处,防洪堤修复5.5公里,新建饮用水工程12处,恢复蓄水17.4万立方米,新增蓄水6万立方米。增加或改善灌溉农田5287亩,防洪农田2540亩,受益人口4.63万人。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8.5万方,投劳15.9万工,总投资达1068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化肥施用量29176吨,农村用电量3765万千瓦小时。
工业经济
2007年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扶持政策,编制产业规划,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3亿元,增长38.6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园区开发扎实推进,建成区形象得到改观,劳务、教育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各3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扶持项目1个、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2个。支持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一批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名牌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2个。切实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企业积极性充分调动,实际利用内资7.1亿元、外资398万美元。重点实施好26个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全县完成工业投资14.5亿元,增长48.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1%。外贸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47?3%,自营出口总额占全市四分之一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在前两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8.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实现投资22.10亿元,占全县总投资的95.2%,比上年增长9.6%。
工业投入放缓,面对全国开发区(园区)的清理整顿和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制约,工业实现投资10.25亿元,比上年回落了7.4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比全县总投资的增幅快17个百分点,它对全县总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7.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24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3%和136.5%。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通过努力,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全县总投资的23.6%,其中土地购置费3.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77万平方米,是上年的2.6倍。
交通邮政
缙云县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台金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北到省会杭州为2.5小时路程,到上海为4小时路程,已纳入上海四小时交通圈,到台州为2.5小时。到周边市所在地仅1—3小时路程。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务良好。全年完成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公路货运量205万吨,货运周转量5186.5万吨公里,实现公路客运量394.9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889.8万人公里;实现铁路客运量19万人次,货运量44万吨,业务总收入1979万元。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交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路管养水平得到提高。台缙高速公路缙云段完成年度投资28002万元,是计划的132.1%;乡村康庄工程完成投资6542万元,是年度目标的108.3%。到年底,已全部完成了省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和县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专业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64%,干线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67%,县道养护平均好路率达60.9%,全部达到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电信通讯事业继续发展。全县电信局、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等单位共实现业务总量13935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9.52万户,增长8.3%,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87万户,增长12.6%;移动通信用户15.2万户,增长24.1%。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0.1部/百人,提高到21.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8.1部/百人,提高到34.7部/百人。拥有互联网注册用户12571户。全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
对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1亿元,增长13.0%,比上一年度快0.5个百分点。其中县的零售额10.13亿元,增长14.6%。县以下零售额7.38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28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2.17亿元,增长13.0%;其他行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2.9%。市场运行在竞争中不断规范,城乡市场在调整中发展,到年底全县城乡个体工商户数达8674户,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私营企业户数达1439户,增长5.5%。
对外贸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出口收购总额17.78亿元,增长7.6%,实现外贸自营出口总值9342万美元,增长27.6%。
仙都景区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相传为黄帝升天成仙之地。黄帝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已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该景区逐步成为浙江西南旅游热点和影视天然摄影棚。仙都“奇峰异石”、“田园风光”、“黄帝文化”集于一身,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3亿元左右,旅游业已成为该县三产的龙头。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小仙都、黄龙寺风景区、铁城、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六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 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舆地志>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仙水洞:自鼎湖峰沿溪上溯百步,步虚山麓有一石洞。洞中泓泉出自崖逢间,如悬珠垂露,滴于石池,味清凉甘醇。大旱不竭。据传,饮此水可延年益寿,成为神仙。故名仙水洞,亦名镜岩。昔有道士周景复遍游名山,遇名师传授吐纳之术,后回仙都,居此洞中,以竹梯为级,辟谷晏坐,每日焚降真香一柱读《灵宝度人经》,饮服泉水,步履矫健,形神鹤立百有余年仙去。著名诗人陆龟蒙《题镜岩周景复尊师所居诗》:“见说身轻鹤不如,石房无侣共云居”。周景复饮服此水修炼成仙。
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姑妇岩:俗称婆媳岩,在仙都主景区人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东,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静坐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兴许是大自然的疏忽,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残酷虐待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于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鲜红的呢。元赵拱辰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尔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娱行人望姑。”
缙云特产
缙云麻鸭,有悠久的历史,明成化版《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清光绪时开始建孵坊进行人工孵化。解放前,小本经营发展不快,如新建笕川村,利用新建河谷盆地养鸭,也仅三五户放牧群鸭,每群七、八十月。解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缙云麻鸭以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等优势,冲出浙江, 走向全国。 2011年6月缙云麻鸭被国家农业部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缙云县大洋、前路、壶镇等乡镇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所产茭白鲜嫩脆口、质优味美,近年来逐渐在省内外市场打响了品牌。目前该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同时,该县积极为菜农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邀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开设讲座,优惠为农户供应茭白专用肥及茭白田杀虫灯等物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茭白种植积极性。目前,该县前路、大洋等乡镇的茭白销售最高价达到了每公斤3.8元,亩均收入近6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