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地处30°261′—30°421′,东经119°451′—120°211′,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环太湖经济圈、西枕天目山麓。德清历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在县境内有大量遗存。公元222年在武康立县,公元691年(唐天授2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此后两县长期并存。1958年武德两县合并成德清县,县治在城关镇。1994年县治搬迁至武康镇。现全县总面积935.9平方公里,辖9镇、2个乡、总人口49.2万人。
政府驻地:武康镇云岫南路58号。邮编:313200;行政代码:330521;区号:0572
行政区划
德清县辖9个镇、2个乡:
镇: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洛舍镇、新安镇、雷甸镇、钟管镇、禹越镇、莫干山镇
乡:筏头乡、三合乡
历史沿革
德清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县境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灭属楚。秦汉两代,为乌程、余杭县南疆北境。三国入东吴版图,吴黄武元年(222),武康立县,初名永安。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为永康。太康三年改名武康。唐天授二年(691),析武康东境17乡立德清县,初名武源,景云二年(711)改名临溪,天宝元年(742)又改名德清。此后两县长期并存。
公元222年在武康立县,公元691年(唐天授二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此后两县长期并存。1958年武德两县合并成德清县,县治在城关镇。1994年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武康镇。
气候特征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无霜期220—23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3-6月以偏东风为主,多雨水。6月为梅雨期,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地面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热。8-9月常有台风过境,酿成灾害。10月秋高气爽,雨量稀少;11月至次年2月,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少雨。
德清对河口水库
自然资源
萤石、石煤、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以及磁铁矿、铌铁矿、褐铁矿等18种。主要木本植物有竹、松、杉等500余种,动物有鱼、虾、蟹、猪、牛、羊、兔、豺、狼、豹、水獭等。德清山河毓秀,土地肥沃,特产富庶,素有“名山之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的美称。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主要有中外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莫干山等,区内以早园竹、毛竹生产为主。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淡水鱼、畜禽的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平原区,主产粮、畜、林、茶。全县以粮桑生产为主,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经济概况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6470.5元,折合824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48719.5元,折合7300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5∶59.1∶33.4。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GDP比重为33.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现代物流业发展增速较快,2010年全县物流企业实现营业额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新培育超亿元物流企业10家。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42元,分别增长10.3%和13.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2:1,收入差距比上年又缩小了0.17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
农业。2010年,全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开展“两区”即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
农村。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农业生产条件、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县有876家农户、43个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共购买各类补贴农机具3294台(套),总购置金额1221.6万元。水稻机插推广取得新突破,全年机插面积1.7万亩,比上年增长83.0%。全县农机化程度大大提高,机耕、机收面积分别达到99.0%和96.0%。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全年新增县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总量达到8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农业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总量达到89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创品牌,发动生产主体单位进行“三品”申报,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2只,绿色食品4只,无公害农产品66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全县共计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288户,完成4117户。“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各示范村和整治村创建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机构,强化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入围省十大民生工程候选名单。
工业投资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32家,总数达到7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东新区平台建设19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2亿元。“五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3.1亿元,体育中心、人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乾元日产10万吨水厂、丰桥港改造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商检大楼、余英溪三期改造、城南污水处理厂项目顺利完成。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接待国内游客6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接待入境游客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7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旅游门票收入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品牌创建成果丰硕。在2009年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基础上,2010年10月我县被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莫干山风景区完成国家4A级景区验收工作;新市镇被授予浙江省旅游强镇称号,并且成为浙江省27个小城市试点镇之一;五四村、上柏村、劳岭村、后坞村、青墩村被授予浙江省特色旅游村称号;武康镇创建湖州市旅游强镇、钟管镇蠡山村创建湖州市特色旅游村验收工作也已完成。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并逐步迈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出口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进口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5%。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械电子产品出口额为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9.2%,比上年增长56.2%。休闲文化产品出口额为1.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5.5%,比上年增长42.1%。医药化工产品出口额为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6.5%,比上年增长23.7%。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传统市场的出口也有所恢复。全年我县商品对大洋洲、俄罗斯、东盟新兴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71.8%、66.3%、64.8%;与此同时,对日本、美国、欧盟传统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为34.5%、33.4%和27.7%,都较一季度有大幅度提升。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363万人,比上年增长5.0%,货物运输量2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4.2亿人公里和17.3亿吨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111.3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3.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775辆,年净增7094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8984辆,年净增6640辆,比上年增长29.7%。
德清山水毓秀、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德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品流通快捷。宣(宣城)杭(杭州)铁路、杭(杭州)宁(南京)高铁(在建)、104国道、09省道、杭(杭州)宁(南京)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杭运河、杭湖锡线航道贯通全县。南北连接苏南和杭(杭州)宁(宁波)绍(绍兴)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2008年开通全国首条跨市公交K588德清——杭州,加速两地的交融。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德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2010长三角最具商业发展潜力的十大县、浙江省首批小康县、浙江省首批信息化试点县、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浙江省教育强县行列,并被省委、省政府规划为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全年申请专利1335件,其中发明专利246件;专利授权1206件,比上年增长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比上年增长2.8%,有8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奖。科技帮扶企业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581.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4项,新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有7项,创历史新高。品牌建设继续迈进,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6件,省知名商号2件。“洛舍钢琴”品牌被认定为我县首个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新列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各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新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家,县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德清经济开发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教育。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5184人,专职教师1705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738人,专职教师306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6197人,专职教师1437人;幼儿园393班,在园幼儿12093人,教职工数1032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99.0%。“轻负高质”深化有效教学,2010年高考再传捷报,全县文理科上重点分数线447人,上线率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重点万人人口上线率列湖州市第一,并连续7年超省平均水平。成功创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组建了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包含8个合作企业、9所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联盟”助推校企合作,为培养企业所需的专用人才提供新模式。2010年9月我县首所特殊学校,即县培康学校建成,总投入达950万元,已接收29名智障儿童,该校建成成为衡量我县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卫体育
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单位87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书量21.4万册,报刊藏量2.4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3.4万人次,流通图书17.0万册次。“欢乐德清”群众文化活动常演常新。全年各级各类文艺演出1060场,其中专业演出98场,广场活动75场,基层文化活动887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000场。
卫生。全县实行合作医疗或者医疗保险的村数达到151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5.8万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2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5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7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26人,注册护士644人,卫生防疫人员59人。2010年孕产妇分娩比例为100.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7.0‰。
体育。全年县以上体委系统举办运动会8场,在省以上运动会共获金牌9枚、银牌4、铜牌8枚,被市政府授予“湖州市竞技体育贡献奖”,成功举办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2010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浙北片区“种文化”湿地户外体育活动、第二届中国(下渚湖)湿地越野挑战赛、德清首届全国钓鱼大赛、环太湖老年体育圈经验交流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和工作交流研讨会,扩大德清知名度和美誉度。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3.1亿元的县体育中心于2010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全县农村新建造篮球场50个,全民健身路径80条,门球场6个。截至年未,全县已有农村篮球场159个,其中灯光球场25 个,健身路径208条,乒乓球桌203张,门球场37片,地掷球场12片。社区体育设施逐步完善,武康镇社区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的全覆盖。
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5亿元,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7%、100.0%、99.9%;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7.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监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达到330天,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5。
社会安全。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254件、死亡68人、直接经济损失358.5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10.6%、5.6%和10.2%。其中,交通事故数210件、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41.9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12.5%、6.9%和9.8%。
风土人情
德清新市羊肉久负盛名,入冬初的10--11月,古运河畔的新市镇,以传统羊肉美食会友笑迎天下客。新市羊肉节由德清县人民政府主办,新市镇人民政府承办。主要活动有:民间庙会、各式羊肉宴及各种羊肉风味小吃,令游客流连往返,乐而忘归。
旅游资源
德清因古人一句“人若德行,如水至清”赞誉而得名。德清县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气候宜人。特别在县西部具有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凉、景、静“四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山中现存二百余幢别墅,无一雷同,可谓古今中外建筑风格之锦,号称“中外别墅博物馆”,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毛泽东、陈毅、朱镕基等各个时期的名人都曾在莫干山驻足,为莫干山增光添彩。山麓不远处有莫干湖,又称“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相呼应,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防风文化的故里,至今防风庙地、碑碣等遗迹遗物尚存,颇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近年曾两次在此举行全国性的“防风”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在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中,至今还保留着一批历史遗迹,有千年古刹云岫寺、文明塔、辉山塔、觉海禅寺、宋代水乡古桥等等,同时在德清的大地上也流传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骨肉亲情,期间还孕育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沈约、孟郊、管道升、俞樾、沈铨、俞平伯、戚寥生等。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浙江省德清县申报的“防风传说”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