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隶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巧家县东与曲靖市会泽县接壤、南与昆明市东川区毗邻、西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等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地处滇川两省腹心地带。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7公里,南北长约98公里。,巧家县常住人口为462173人。巧家县人民政府驻地白鹤滩镇,县城距省会昆明268公里、昭通151公里、四川西昌169公里。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巧家先民和周边会泽、东川先民共同创造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堂琅文化”,境内遗存蒙姑石棺墓群、乾隆年间“安澜吉水”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遗迹。人文荟萃。巧家是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云南提督、民国政府授陆军上将李福星,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张开儒,共青团云南省委第一支部书记李国柱等历史名人故乡。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在巧家境内历时14天成功抢渡金沙江,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14年省人民政府将巧家县确定为革命老区县。
【行政区划】
巧家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
街道:白鹤滩街道、玉屏街道
镇:药山镇、大寨镇、茂租镇、东坪镇、小河镇、新店镇、老店镇、马树镇、崇溪镇、蒙姑镇、金塘镇
乡:红山乡、包谷垴乡、炉房乡、中寨乡

巧家县地图
【建置沿革】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武帝置三降县,属越嶲郡。东汉,置堂狼县,属犍为属国都尉。 三国蜀汉,为堂琅县,属益州朱提郡。 西晋至南朝梁,为宁州堂狼县地。 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大业年间为东爨地。 唐初,置唐兴县,南诏,属拓东节度辖地。 宋大理国为东川郡乌蒙闷畔部地。 元为东川路辖地。元宪宗年间置闷畔万户,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东川军民府,二十八年(1291年)升东川路。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邓州、川州、赵州、姚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置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东川路均属之。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上邓、川、赵姚4州省入东川路。大德四年(1300年)置淄都县、乌撒县,后省。 明为东川府辖地。洪武十五年(1382年),东川路改置东川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东川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废,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东川军民府,寻自府西南马鞍山徙治万额山南。 清初沿明制,为东川军民府,属四川省。雍正四年(1726年)4月,四川省属之东川军民府划归云南省,改置为东川府。雍正五年(1727年)7月,于巧家汛地置会泽县,属东川府。雍正七年(1729年)4月,徙会泽县治于府城。雍正八年(1730年)7月,东川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3月,于原会泽县旧址置巧家抚彝府同知(后改设巧家厅),属东川府。 民国二年(1913年),巧家厅改为巧家县,属滇中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巧家县属昭通专区。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巧家县属昭通地区。 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巧家县属昭通市。
【地理环境】
位置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巧家县东与曲靖市会泽县接壤、南与昆明市东川区毗邻、西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等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地处滇川两省腹心地带。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7公里,南北长约98公里。巧家县人民政府驻地白鹤滩镇,县城距省会昆明268公里、昭通151公里、四川西昌169公里。
地貌 巧家县是云南省地形最为复杂的县城之一。巧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金沙江环流于县境西北,牛栏江萦绕于县境东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高原山地构造,地表被江河深切割,山高谷深,地势高差悬殊很大,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位于药山顶峰。
气候 巧家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控制,雨热同季;冬春受极地大陆季风控制,干凉同季。年均气温21.1℃,无霜期347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1.2毫米;境内太阳辐射强,年均辐射量为135.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7.4时,日照率60%—80%,有效积温7646.7℃—8264℃。
水文 受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和药山山峰的影响,形成了高海拔、低河谷的高山深谷地形,境内径流丰沛,河道水力坡降大,水资源丰富,正在修建的白鹤滩水电站规划装机1600万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37.6万千瓦。全县河流均属金沙江一二级支流,过境河流主要有金沙江、牛栏江、以礼河,县境内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条,总流程长359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 全县有学校305所,其中幼儿园24所(公办12所,民办12所),小学253所(村级完小192所,教学点61个),初中22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高中3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4057人,其中学前教育11257人、小学45897人、初中27339人、高中8694人、职业学校681人、特殊教育189人。教职工4602人,其中幼儿园138人、小学2372人、初中1383人、高中597人、职中77人、进修学校13人、特殊教育学校22人。
卫生 有卫生机构 248家,其中公立二级医院2家、民营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19家、村卫生室192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0家。卫生技术人员1571人(其中公立医院1107人、民营医院464人);执业医师 284人(其中公立医院208人)、执业助理医师135人(其中公立医院113人)、注册护士707人(其中公立医院433人)。病床位2350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499张(包括民营医院560张),乡镇卫生院811张。。
【交通运输】
全县共有公路2410.38公里,其中,国道两条135.47公里(巧蒙二级路、昭巧二级路),省道1条131.14公里;县道12条706.63公里,乡村道117条1437.14公里,公路覆盖率74.28公里/百平方公里。 格巧高速公路于2020年1月2日建成通车,线路全长63.787公里,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路基宽度25.5米,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一级。
【风景名胜】
药山
药山位于巧家县境内。金沙江和牛栏江环山而过。药山山体面积220平方公里,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米,雄踞于昭通群峰之上。2005年8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受北—东向构成控制发育成型,药山走向近于北—东。西坡地势陡峭,悬崖绝壁从两江汇流的谷地中凌宵而起,柱地擎天,高不可攀。南坡地势较为平缓,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林区,诡异瑰丽的高山岩溶景观都集中在这一片。
【地方特产】
主要特产有马树红毡、小碗红糖、斑铜工艺品、天然蚕丝被、巧家奇石、青花椒、核桃、芒果、蓝莓、枇杷、草莓、火龙果、洞藏包谷酒、红山灰豆腐、大寨芭蕉芋粉条等。特色小吃有卷粉、熨斗粑、包谷粑、稀豆粉、砂锅米线、破酥包子、小米猪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