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份。民国二年(1913年)时,因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名。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并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南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西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市交界。马关县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4乡9镇1个农场社区管委会127个村委会(社区)。马关县常住人口为318704人。
【行政区划】
马关县辖9个镇、4个乡:
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
乡:南捞乡、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
【建置沿革】
马关县境,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马关属益州牂牁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3月,属兴古郡进乘县。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爨(白蛮)地。 隋代属昆州。 唐初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僚子部。 宋代大理国前期,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镇矣尼迦部。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属南路总管府阿僰万户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属临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开化府;雍正六年(1728年)9月,设马白关;雍正八年(1730年)设马白同知专理对外事务;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等地归中国,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宣统三年(1911年),安平厅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义影响下,于11月5日响应革命竖旗反正。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属蒙自道管辖,后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 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西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市交界,东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1公里,最小纵距24.7公里。马关县面积2676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马关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边缘,境内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23米,为石灰岩山地与峡谷相间地貌,在石山起伏较为平缓地区,有高大的石峰林与深沉的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无较大坝子,山地和窄型谷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87.7%,丘陵盆地占12.3%,县境大致可分为中切割低山峡谷区、中山缓坡区、中山温凉山区、岩溶山区、丘陵盆地区5种地貌单元。
气候特征 马关县境内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低坝河谷炎热,中山浅丘温暖,高山温凉,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80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327天。
河流水系 马关县境内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42条,主要有盘龙河、那么果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江河、大南溪河等。
【社会事业】
教育 马关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2所,在校生人数61039人,同比增长6.7%,专任教师人数3707人。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入学(园)率分别达76.3%、102.5%、99.64%、86.06%,同比分别提升了1.2、0.9、0.02、2.3个百分点。高中教育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95.1%、80.94%、96.01%,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7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82.76%。
卫生 马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乡镇卫生院16个,有村卫生室124个。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数1400张,同比增长4.5%;卫生医疗技术人员992人,同比增长2.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6人,同比增长6.3%。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风景名胜】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中山公园为滇军第九旅十八团一营一连所建,入园处有牌坊,上书“中山公园”四字。2001年4月,马关县对中山公园进行改造建设,2002年3月完工。
安平广场
安平广场位于马关县城骏城路旁,分为文化广场、绿荫广场和荷塘广场三个部分,是集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广场,总占地面积100亩。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马关县和麻栗坡县交界处,总面积为34.44万亩,是综合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生物类别野生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风俗民情】
庆生 婴儿满三天后,称“打三朝”。满一个月时,岳母家及其亲朋好友便相约带上一些婴儿的穿戴、鸡蛋等礼物前往祝贺,称“送祝弥”。满一岁,为孩子办“周岁”。让孩子“抓周”。为老人办生称“做寿”,亲朋前来贺生称“祝寿”,小辈前来贺生称“拜寿”。
婚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过程有说亲、走媒、传槟挪、报日子、过礼、迎亲、回门等项。1950年后,男女平权,实行一夫一妻制。1990年春,共青团马关县委员会向马关县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发出《破大操大办之旧俗,树文明婚礼之新风》的倡仪书,同时为14对新婚夫妇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县委书记、副书记为新婚夫妇当主婚人和证婚人。
去世 年轻人死,谓之“短命”,草草掩埋了事;中年以上的人去世要办丧事。老人断气时,儿子要为其“接气”。死后停于堂屋正中,设灵牌和引魂幡。出殡前一天“开悼”,亲朋前来上祭,出殡时撒“买路钱”,琐呐、响器、放爆竹、鸣枪、跳打、抬祭幢等。途中有“搭桥”、绕棺、回灵等。葬后第二天还要“复丧”,后有守孝或念经超度亡灵等。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行殡葬改革,1981年县民政部门在县城西郊建殡仪馆,提倡火葬。
衣着 20世纪30年代前,马关县多数人穿蓝士布或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少数富裕之家穿绸缎。男子穿对襟衣,女子穿面襟衣。富贵之家男人,有穿长袍马褂或长衫的,年轻女子也有少数穿旗袍的。40年代有部分穿西装。50年代后,各种机织布料、毛料服装也多了起来。有各式毛衣、风衣、罩衣、长短大衣及牛仔衣裤等。女装兼有各式裙子。鞋类有塑料凉鞋、胶鞋、各式皮鞋、旅游鞋等。
饮食 马关县境内山区和半山区大部分人家以玉米、荞子等杂粮为主食,坝区多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两餐。城镇一日三餐,烹调多喜酸、辣、麻味,用葱花、芫荽、辣子面、醋精、酱油、花椒等拌成的“蘸水”。设酒席须凑足八碗菜。
住房 清末时,马关县境内建筑材料以土、术、竹、草为主。房子多是两面分水,用滑竹或木棍编成掌笆做“楼板”;墙用泥土春成,中间为堂屋,两边做卧室或厨房。民国时,有瓦房。中间一格开大门,进大门为堂屋,堂屋左右各有两个房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镇居民建盖砖混结构房,多为二至三层。
禁忌 正月初一忌扫地,忌串门;初一至十六忌在门前晾晒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妇忌进新郎家门。新媳妇娶进家不满三天忌上楼和串门,不满一个月忌在娘家过夜。产妇不满一个月忌入他人门宅。“开财门”、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猪、牛、马等大牲畜忌入别家门宅,忌扛着锄头进家,忌背着空背篮和挑着空水桶进家。舀饭忌舀甑子中间的饭。忌用刀砍门槛或垫在门槛上砍东西。未婚青年忌吃猪蹄叉;小孩忌吃鸡头、鸡脚、鸡下巴等。
【名优特产】
马关茶 马关茶是一种山茶类植物。乔木,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花腋生,白色;蒴果扁球形。
塘房桔 塘房桔是一种柑桔品种,属马关县特产。常绿乔木,有皮薄、肉嫩、成熟期晚等特点。
马关马 马关马属文山马的一种,四肢结实有力,蹄质坚韧,具有耐粗耐劳,耐热耐潮等特点。
马关无角山羊 马关无角山羊是马关县特有的一个地方羊种,1987年被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马关大种鸡 马关大种鸡,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种志》中正式定名。特点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头尾昂扬,容易饲养。
草果 草果是一种常绿叶下生长的植物,味道清香,具有消食健胃、去腥防腐、防暑等功效。常用于烧、烤、卤、炖、煮制各种菜肴、制做各种酱菜和治病,市场前景广阔。马关的草果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生产的草果果实味浓,深受消费者青睐,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 2013年,马关草果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专家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
【荣誉称号】
2001年,马关县被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 2022年8月11日,入选“云南省美丽县城”。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