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云南省辖县级市,由曲靖市代管,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盘州市相邻,南与曲靖市沾益区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总面积6069.88平方千米,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省会昆明市240千米。宣威市辖9个街道、13个镇、7个乡。宣威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189813人。
宣威市是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多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宣威市地处滇东北,位于滇黔省际节点,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行政区划】
宣威市辖9个街道、13个镇、7个乡:
街道:宛水街道、西宁街道、双龙街道、虹桥街道、来宾街道、板桥街道、凤凰街道、丰华街道、复兴街道
镇:格宜镇、田坝镇、羊场镇、倘塘镇、落水镇、务德镇、海岱镇、龙场镇、龙潭镇、宝山镇、东山镇、热水镇、杨柳镇
乡:普立乡、西泽乡、得禄乡、双河乡、乐丰乡、文兴乡、阿都乡
【建置沿革】
格宜尖石器时期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本境为部分彝、白族部落的分布区域。秦朝统一后,在开通五尺道的同时,“颇置吏焉”。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设犍为郡。犍为郡领焚道(今四川宜宾)、江阳(今四川泸州)、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乐山)、资中(今四川资阳)、符(今四川合江)、牛革卑(今四川简阳)、南广(今盐津、威信及四川筠连)、汉阳(今贵州威宁、水城)、朱提(今昭通)、堂琅(今巧家、会泽、东川)、郁郭(今宣威)等12县。《汉书•地理志》郁郭县缺注,地域方位不明确。但《水经•存水》有:“存水出犍为郁郭县”的记载。存水即今宣威北部的可渡河。故郁郭县即在今宣威。 东汉,并郁郭县入汉阳县。 蜀汉时,复置郁郭县,改属建宁郡(郡治味县,今曲靖)。晋沿袭于三国时期的建制。 南北朝时期,郁郭县隶宁州建宁郡。南齐改建宁郡为建平郡,郁郭县依旧。南朝梁以后,宁州大姓爨氏割据,郁鸵县置废不详。 隋朝时期,曾一度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府治味县,今曲靖),对邻近地区进行统治。但受到当地各民族的反抗,随即撤销南宁州总管府,“弃其地”。原郁郭县归属不详。 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招降各民族,即其部落设置州县,以其首领为刺史、县令,是为羁縻州县,与内地汉族地区的正州、正县有别。《道光云南通志》认定麻州在今宣威。南诏反朝廷,攻陷了唐初设置的所有羁縻州、县,麻州废。按《蛮书》记载和《元史•地理志》的追叙,9世纪中叶,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即磨弥部),其地域包括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灭大理国,六年于本境置磨弥部万户,以宣慰使安举宗领之、隶磨弥万户府(今曲靖)。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后所军屯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明天启二年(1622年),乌撒士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一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沾益之称仍在原城,土知州仍居河东营。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直至清雍正四年。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士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亩。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而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二年(1913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同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 1966年4月,宣威县的白果、选脉、松树3个公社划归贵州省盘县特区。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接贵州省盘州市,南连富源县、沾益区,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水城县山水相依,总面积6069.88平方千米,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省会昆明市240千米。
地质地貌 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为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小(15~25度)、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这一岭脊构成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地分水岭。
气候 宣威市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变率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年平均温14.6℃,最低年平均温12.7℃,年际相差1.9℃。多年平均日照201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最多年为2369.1小时,最少1805.1小时,极差564小时;最多月是3月229.9小时,最少月是9月126.2小时。
水文 宣威市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香河属珠江水系。天然河川径流量24亿立方米。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宣威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8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2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设公立的4个,村卫生室3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厂矿及民营医院15个,个体诊所61个。各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5762张,实际开放床位6100张,每千人口4.59张;在职在编人员1519人,编外人员2100人,执业(助理)医师1942人,每千人口1.46人,注册护士3223人,每千人口2.42人,乡村医生1196人,每千人口0.9人。
【交通运输】
“十三五”期间,宣威市29个乡镇(街道)100%通油路,369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365个建制村100%通客运班车,新增通车公路里程3094.7千米,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5.73千米,宣曲、沾会、杨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375个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2021年9月,威宣高速公路宣威段50千米通车。
公路 宣威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317.83千米。其中国道239.53千米(其中国高网高速137.73千米),省道418.6千米,农村公路10589.7千米,专用道路70千米。
铁路 贵昆铁路纵贯市境,另有田煤、来宾煤矿、宣威电厂、云氮铁路支线4条,境内设有宣威站。宣威站建于1964年,隶属昆明铁路局曲靖车务段管辖,为三等站。
【风景名胜】
东山风景名胜区
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宣威城东5千米的东山山腰,海拔2700多米。风景区主要由玉美人、东山寺、倒洒金钱、赤霞屏、归鹤洞、碟大天、普陀崖、活佛洞、雨珠崖等景点组成,是云南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尼珠河大峡谷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在上游叫可渡河,名为可渡,当地也称泥猪河),上至木通河大桥,下至腊龙岔河,是北盘江上的一条支流,是宣威境内最恢弘、最秀美、最神奇的大峡谷。
北盘江第一桥
北盘江第一桥地处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交界处,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是杭瑞高速公路控制性桥梁工程,坐落于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为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桁架梁斜拉桥。
月牙湖湿地
月牙湖湿地面积约1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生态湿地面积8平方千米,是乌蒙山南端最具代表性的湿地和北盘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聚集地之一,水体面积3300余亩,环湖路长7000余米。
东山镇芙蓉寨
东山镇芙蓉寨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民族村,隶属东山镇,距市区34千米。芙蓉寨俗名榭且,彝语为洼地一潭清水的地方。因地处东山之巅,海拔在2300~2800米之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传统“火把节”,芙蓉寨都举行盛大的斗牛、歌舞、篝火晚会以示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参加、观赏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宣威为清代改土归流后命名,寓有宣扬朝廷威德之意。
文物古迹 宣威市共有革命文物20处,其中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登记保护的一般文物5处。
非物质文化 宣威市有46个非遗项目,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12个,县级非遗项目30个。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李存勋、陈会群),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50名;建成非遗传习馆、传承体验中心9个。
【地方特产】
宣威火腿 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是宣威最富盛名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复制的地理标志产品,2001年被列为第二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5年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宣字牌”宣威火腿入围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零售、食品类)。
倘塘黄豆腐 是宣威市倘塘镇的传统特色美食,用当地高山黄豆和黄石渣山泉水作原料,用酸浆点制,再以姜黄煮染上色,挂成一串串金黄色的豆腐。经过三煮三挂后,豆腐口感细腻饱满,姜黄染色使豆腐更易保存并具有通经活血的保养作用。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是在本地的原料、水质、气候条件和饮食文化下形成的,世代传承,2017年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