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邻永德县,西与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全县面积2642平方千米,镇康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边境线长近96.358千米,有1个国家二类口岸和6个边民互市点,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窗口。
镇康县属低纬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降雨量1625.4毫米。境内景点有“一洞跨两国”南伞跨国溶洞、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等。地方特色小吃有酸扒菜、竹宴席、鸡肉烂饭、牛撒撇等。镇康县下辖3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南伞镇。镇康县常住人口为17.15万人。是全国第二大德昂族聚居地。
【行政区划】
镇康县辖3个镇、4个乡:
镇:凤尾镇、南伞镇、勐捧镇
乡:忙丙乡、木场乡、军赛乡、勐堆乡
【建置沿革】
镇康县因镇康河而得名,寓意为“镇守边关、幸福安康”。一世纪中期以前,今镇康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镇康境属永昌郡不韦县。 蜀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在永昌郡不韦县东南增设雍乡县、西南增设永寿县,今镇康境属永昌郡永寿县。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置宁州。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永昌郡治不韦县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将郡治南移永寿县,今镇康境仍属永昌郡永寿县。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镇康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唐宝应元年(762年),“勐舍龙”(南诏国)仿唐朝制度在“勐掌”(保山盆地)设永昌节度、统辖澜沧江以西地区;今镇康境属永昌节度拓南城。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大蒙古国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今镇康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元至元八年(1271),金齿等处安抚司分设东路安抚使(镇康路安抚使)、西路安抚使(建宁路安抚使)。今镇康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东路安抚使。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原大蒙古国)裁金齿等处安抚司,原东路安抚使辖地设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下辖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今镇康境属镇康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裁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和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辖地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改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镇康境属镇康路。元延祐三年(1316年),“勐卯弄”(麓川国)向东扩张、镇康路所辖土目归附;今镇康境属“勐卯弄”(麓川国)。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地设平缅宣慰司,今镇康境属平缅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今镇康境属麓川平缅宣慰司。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析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湾甸长官司。永乐三年(1405年),湾甸长官司改湾甸御夷州,今镇康境属湾甸御夷州。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析湾甸御夷州地设镇康御夷州。今镇康境属镇康御夷州。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降直隶镇康御夷州为散州,划入永昌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永昌府属迤西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镇康(土)州治所由永康迁至德党。宣统二年(1910年)9月,改镇康委员为永康州,仍属永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裁府,永康州改为镇康县,改属滇西道(后改腾越道)。民国三年(1914年),将滇西道改为腾越道,镇康县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1950年4月5日,镇康县和平解放;同年5月,镇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府驻德党镇,隶保山专区。 1951年1月19日,原保山县第6区所属忙蚌等16个自然村划归镇康县。同年7月,原耿马设治区所属河外东、西两区划归镇康县辖。同年10月6日,镇康县桂花坝、黄草坝、白泥塘等村寨划归昌宁县。 1952年11月25日,内务部批复:设立缅宁专区,保山专区的镇康县划归缅宁专区。 1954年6月30日,政务院批准:缅宁专区更名为临沧专区,镇康县隶属临沧专区。 1958年12月31日,临沧地委批准撤销中共大雪山区,成立花山和南屏人民公社,划归镇康县辖。 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设立永德县。以镇康县的内地5个区、63个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为永德县的行政区域。镇康县驻地迁驻凤尾坝,镇康县隶属临沧专区。 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镇康县属临沧地区。 2001年12月,民政部批复:同意将镇康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凤尾镇迁至南伞镇。 2003年12月,撤销临沧地区、设立地级临沧市,镇康县属临沧市。 2005年5月29日,镇康县县政府迁驻南伞镇办公。 2021年12月21日,镇康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部,地处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两水之间。县域周长318.6千米,其中国境线长96.358千米,东西宽71.9千米,南北长70.6千米,国土总面积2642平方千米。县境东与永德县接壤,南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毗邻,西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相连,北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怒江相望,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
地势地貌 镇康县境内最高点为木场乡的雪竹林山,海拔2978米,最低点为南汀河军赛段大花桥旁,海拔510米,相对高差2468米。县域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98%,坝区面积占2%。
气候 镇康县属低纬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大部地区气候较热,日照充足,霜期短,四季不明显,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降雨量1585.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境内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10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镇康县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64所。其中,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 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76所(含教学点4 个)、幼儿园77 所。在校学生总数39324人,其中职业高级中学1901人(含中等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生1291人)、普通高中3289人、初级中学8564人、小学18472人、幼儿园7098 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0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初中毛入学率100.1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3.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14%。
文化事业 镇康县有综合档案馆1所,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1020册,艺术表演团队1个,表演场所1个。
医疗卫生 镇康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7个(包括乡、村级卫生院/室)。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154张,卫生技术人员11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4人。
【风景名胜】
南伞跨国溶洞
南伞跨国溶洞位于镇康县南伞镇东南3千米的中缅边境线上,总占地面积6000亩,溶洞内自然景观奇特。从洞内游览2千米即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境内,是云南乃至中国唯一的“一洞跨两国”自然景观。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9年10月31日建立,面积36970平方千米。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疆,临沧市西部镇康县境内。保护区分为竹瓦、忙丙后箐、薄刀山、雪竹林山共四个片区,东西跨度65千米,南北跨度36千米,面积36970平方千米。保护区气候垂直带完整,涵盖从海拔700米的热带雨林到海拔2978.6米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完整。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阿数瑟”曲调源于现实生活,是一种用直白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人们之间的感情的民间演唱艺术。演唱者往往是现编现唱,不用做什么准备,从天文地理、生产节气、男女之爱、古今风物等都可以唱进调子里,每唱完两句,后面都要以“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结束。 “阿数瑟”是中缅边民友好联谊的方式之一,镇康县每年都举办“阿数瑟”歌王歌后比赛。2012年,“阿数瑟”民歌舞乐文化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0月,“阿数瑟”民歌舞乐文化被当时的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镇康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物古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镇康县共普查65个文物点,其中文物新点60个、复查点5个(消失不可移动文物一个),其中石窟寺及石刻1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5项,古建筑2项,古遗址26项,古墓葬6项。
【地方特产】
山茶 忙丙乡马鞍山村一带盛产茶叶,“马鞍山茶”2015年荣获北京国际茶叶展金奖,201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获得第十二届东莞茶叶博览会金奖、临沧“天下茶尊”茶叶节铂金奖、金奖、特优奖。
坚果 镇康县1996年开始种植坚果,目前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11047吨,产值3.39亿元。
【美食小吃】
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佤族语称“布安纳亚”,是佤族菜谱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经过加工的鸡肉混合,故俗称鸡肉烂饭。
牛撒撇 牛撒撇是傣族传统药膳佳肴。撒撇,傣语,指牛苦肠内一种消化液之类的苦汁,系牛撒撇菜的主要原料。牛撒撇菜,以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苦肠汁为原料加佐料制作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