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东与景谷县接壤,南与景东县、镇沅县接壤,西与耿马县相连,北与云县交界,2下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临翔区下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临翔区常住人口36.98万人。
临翔有“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之誉,是亚洲第一大锗金属矿区,探明锗煤储量1390 万吨,占世界储量的六分之一、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年平均气温17.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避暑、避寒旅游城市”,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举办地。 2020年9月,被授予云南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行政区划】
临翔区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
街道:凤翔街道、忙畔街道
镇:博尚镇
乡:南美拉祜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
【建置沿革】
西汉,为属哀牢地。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临翔区境属永昌郡不韦县。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永昌郡不韦县东南增设雍乡县、西南增设永寿县,今临翔区境属永昌郡雍乡县。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置宁州;今临翔区境仍属永昌郡雍乡县。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临翔区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唐,属剑南道。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宝应元年(762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掌”(保山盆地)置永昌节度、统辖澜沧江以西地区;今临翔区境属永昌节度。 宋,为大理蒲满孟佑地。 元,中统二年(1261年),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今临翔区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分设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等行政区。洪武十七年(1384年),“勐卯弄”迫于压力也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同年,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分别升级为府。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归流,始称缅宁。勐缅长官司为缅宁厅,属顺宁府,隶迤西道,后改隶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析缅宁、勐连地,设镇边厅。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改缅宁厅为缅宁县,属普洱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第十一视察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第十四视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为第五视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第十视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分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缅宁归第五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为第九区,驻地缅宁。 1950年,缅宁县成立人民政府,属大理专区。 1952年,缅宁县划入缅宁专区,为缅宁专区驻地。 1954年7月,缅宁专区改为临沧专区,缅宁县改为临沧县,临沧县属临沧专区、为临沧专区驻地。 1959年1月,临沧县、双江县合并,成立临双县,年底恢复临沧、双江两县建制。 2003年,撤销临沧地区、设立地级临沧市,撤销临沧县、设立县级临翔区,县级临翔区属地级临沧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翔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紧靠澜沧江沿岸,东与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与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相连,北与云县交界。东西横距55千米,南北纵距83千米,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临翔区地形由北向南倾斜,东西宽55千米,南北长83千米,平均海拔1500米。
气候特征 临翔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17.9℃,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水资源 临翔区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径流面积覆盖全区。
【交通运输】
临翔区距省会昆明598千米,国道214线和323线穿境而过,临沧机场每天有航班飞往昆明、大理和思茅。随着糯扎渡电站建成后澜沧江航运开通,又可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水路相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临翔区共有学校数258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107所,幼儿园12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生8186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32087人、小学在校生29563人、幼儿数1296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92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28人;共有专任教师5274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354人、小学专任教师1724人、幼儿专任教师774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362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0人。教育经费总支出8.11亿元,同比增长53.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8.96%。
文化事业 临翔区共有公共文化机构1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室(含乡村级)104个,馆藏图书157.22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量4.27册。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含村村通、户户通)8.3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5.72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拥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6座。
卫生事业 临翔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5个,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12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19人。实有床位数4661张。
【风景名胜】
南美拉祜生态旅游度假区
“南美”一词,源于傣语,意为“水之源头”。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南部,距离主城区约48千米,东与博尚镇相连,北与章驮接壤,西与耿马县毗连,南与双江县相连。丰富的自然风光是南美拉祜族乡的一大特色,东有白石岩,西有拉祜族生育之母“石佛”,沿途自然风光独特。
旗山森林公园
旗山坐落在临翔区西侧,海拔为2146米,森林公园内风景秀丽,拥有着旗山、山中神泉、西文笔塔、瞭望塔、登顶石阶、山中亭台等众多景点。旗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78万亩,东至青华大沟以上,西至章驮林场,南至西河,北至青华与上、下帮笃为界,是距临翔区最近的山峰,坡度为25至30度,土壤属花岗岩山地红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每逢夏秋之日,若遇连日阴雨,待到天工放晴之时,便可观赏到云雾如带,缠绕在旗山的山腰,被称之为“旗山玉带”。
临翔—茶马古镇
临翔是千年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古道,一条商道,更是一条各民族交往融合及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内地连接西部、西北部往内地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连通的国际性大通道。
临沧西门公园
位于临翔主城区核心区域,是临翔区集游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西门公园环境清幽雅静,绿树成荫,其古典的建筑风格,也为西门公园增添了一份古韵和风情。
临沧立景阁
2014年6月15日建成,坐落在临翔城郊东边的翠屏山上,距临翔城区3.3千米,由底层建筑基座、观景平台、9层阁身组成,高60米。立景阁占地面积128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97平方米,为钢筋混泥土剪力墙结构、仿古风景园林建筑,其四面通透,层层内收,通体鎏金,与翠屏山葱绿金玉交辉,与北面银殿山遥相呼应。
花果山城市森林公园
位于临翔主城区西南郊,地处飞龙峰下斑凤山麓,面积523亩,临沧城西环路穿过公园。园区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建有“斑凤书院”。20世纪60年代,为治理泥石流滑坡,地方政府在这里培育苗木、种植果树,将荒僻的硫磺箐一带变成林果繁茂的山峦,故称“花果山”。主要以“斑凤亭”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历史,以“野鸭塘”、“四方地”、“岩峰翠隐”、“晓光祥瑞”为代表的地方人文景观。
玉龙湖景区
玉龙湖公园位于临翔区西河北路,是整个临沧城南汀河、西河两岸的生态绿洲,是城市的核心景观,公园体现了自然与人工设计的完美结合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茶文化。公园四季皆美,水天一色,各种鸟类繁衍生息。主要景点有玉龙湖,风雨廊桥、汉白玉桥、索水桥、白鹭岛、玉龙湖凉亭等,集秀丽、静谧、悠然等美学特征融为一体,是市民游客清早晨练、黄昏散步和夜晚观湖赏月的去处。
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城郊25千米处,其风光在历史上曾为临沧十佳景点之一,传说因酷似五位仙人座以论道而得名。景区内山川壮观、奇石林立、密林如海、流泉飞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主要景点有五老飞瀑、情人谷、鹿恋湖、金竹林大叠水、五峰亭等,集雄、险、奇、秀、幽诸多美学特征为一体。
【历史文化】
南美拉祜族服饰 南美乡拉祜族由于长期以来与外界接触少,交流少,因而服饰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拉祜族崇尚黑色,他们认为黑色象征着吉祥美丽、端庄大方、高贵纯洁,因此拉祜族服饰以蓝、黑为主要颜色,传统的男性服饰是对襟无领上衣,两袖的中间部分为黑布,袖端另接与整个面料相同的色布,多为浅蓝色,长及腰部。衣领和袖口另镶色布条。下着宽档长裤,形似蜂筒。 关于“蜂筒裤”,传说南美拉祜族嗜烟,烟雾一起,蜂子就闻味而逃,只有挂蜂和蜜蜂不逃,反而寻着烟味向人靠拢。所以,南美拉祜族人认为挂蜂和蜜蜂是自己的家族,他们把挂蜂的蜡供在家中,加以崇拜,于是男子的裤子就做成蜂筒的样子。当代拉祜族男子的服饰已经相对简化,民族特征不多,但仍背挎包。 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则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服饰特点。在拉祜语里,南美拉祜族妇女的服饰称为“阿波哈拖”,为有领右开襟的长袍,两侧开衩,长及脚面,形同芭蕉叶,据传是因为拉祜族崇拜芭蕉树,所以服饰中不可或缺的加入了图腾崇拜。 女裤长及膝盖上方,裤脚宽大,边缘用各色丝线绣成花边。衣领上用三色的布条拼成一排,直至腰际,布条上再缀上若干排银泡,有的做工精细的服装,所镶的银泡多达600余个,且数量只能是双数,因为拉祜族人认为“筷子是一双,才能夹住东西,走山串寨也要二人成行”,所以衣服上的银泡数量也是要双不要单。
南美拉祜族打歌 南美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打歌”。拉祜族“打歌”一般以芦笙伴奏,打歌种类多样,花样百出。从内容上看,有表现动物生态情趣的,如斑鸿拾食、画眉拾食、布谷(鸟)歌、麂子歌、苍蝇搓脚等,也有表现劳动生产生活的,如扫地歌、扯藤子歌、背背箩歌、哄娃娃歌等。有表现团结的,如江内江外歌、三进三退歌等,共计24种,72般变化。
南美拉祜搭桥节 南美是迄今为止唯一保留搭桥节传统节日的拉祜族聚集地。搭桥节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节日,也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相传很久以前,拉祜人民生活自由自在,幸福美满,万事顺利。后来,随着社会变迁,自然环境恶劣,拉祜人民生活开始走向低谷,民族部落四分五裂,猪牛病死,庄稼受灾,生活日趋贫困,拉祜人民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这个灾难深重时刻,拉祜人民万般无奈,只好求神拜佛,修桥保路为人多行善心,到河边磕头求拜。传说是水龙保护了他们,他们求水龙不要再让河水淹盖田地庄稼。求自然神灵保佑家家户户平安。从此以后,拉祜人民生活生产复兴,民族旺盛,万事顺利。
临翔区傣族象脚鼓 傣族的象脚鼓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集宗教和娱乐的功能于一体,是傣族人民生活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临翔区手工制作象脚鼓,较好地保留了象脚鼓制作的传统工艺,但是因为手工制作较慢,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临翔区境内仅有忙畔街道青华社区、忙巩村、博尚镇勐准村等有部分艺人从事象脚鼓手工制作。因为制作的象脚鼓声音雄浑,回声较好,临翔区的手工制作象脚鼓已经能满足区内对手工制作象脚鼓的需求。多年来,临翔区的傣族同胞一直坚持和弘扬象脚鼓文化,在象脚鼓手工制作和象脚鼓舞方面都颇具特点,并不断发展。2011年5月,临翔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5月,临翔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
【荣誉称号】
2019年6月,临翔区获“中国最佳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2019年8月,临翔区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9月,被授予云南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1年5月10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公示名单(云南省)。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