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西南部,环抱滇池,西临西山区,北接呈贡区,南和东分别与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区接壤,是昆明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宁区辖3镇2乡3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336平方千米。晋宁区常住人口为34.88万人。
晋宁,是古滇都邑,郑和故里,为世界四大磷都之一,居中国“三阳磷矿”(昆阳、开阳、襄阳)之首。处于“滇中经济圈”的核心腹地,是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南大门,先后获得“2014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2016百佳深呼吸小城”、“2016中国最美丽县城”、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荣誉称号。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行政区划】
晋宁区辖3个街道、3个镇、2个乡:
街道:昆阳街道、宝峰街道、晋城街道
镇:二街镇、上蒜镇、六街镇
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
【建置沿革】
据李家凹、黄牛墩出土的石斧、石纺轮等石器和贝壳堆积物的考古成果佐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息繁衍。 晋宁、昆阳两县“夏商,属梁州,周属雍州”。 战国后期的楚顷襄王元年(前298年),庄入滇建立滇国,都邑设在晋宁区的晋城。昆阳在滇池西南岸,与晋宁相邻,同属滇国。 秦使常(音é)略通五尺道,置隶昆阳为河西县(今古城镇一带),属滇国。 晋宁设县始于西汉,元鼎初(前116-111年)属越。元封二年(前109年),叟反,遣将军郭昌讨平之,因开为郡,号益州,治滇池县。即置县于今晋宁之晋城。昆阳称建伶(今昆阳至易门一带)。至东汉沿用未变。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县名未变,同属建宁郡。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西晋政权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统治,将建宁、永昌等四郡从益州郡划分出来建立宁州。太康三年(282年),改宁州郡为晋宁郡,晋宁仍称滇池县,昆阳则由建伶改为冷邱(地域增加昆阳至玉溪一带),东晋初又改冷邱为建伶。其后没于李特,又没于符氏,太和八年(484年)复为东晋所有。 隋置昆州,寻废。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昆阳为昆州驻地,不久废除。从元封二年至隋初的7个多世纪间,滇池县一直作为历代王朝的郡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晋朝曾为宁州治所的滇池县置晋宁州,属昆州,为晋宁区名之始,取代使用了740多年的滇池县。昆阳改称望(一作“万”)水,属钩州。天宝后没于南诏,晋宁称晋川,昆阳称渠滥川。 大理时,晋宁称阳城堡,昆阳叫巨桥城,同属鄯阐府。 元至正七年(1347年),立阳城堡为万户府。至正十一年(1351年)设巨桥万户府,领三泊(今安宁市的县街一带)、易门2县,同属中庆路。不久又将阳城堡万户府、巨桥万户府改为晋宁州和昆阳州。 明、清时,两县县名沿用,同属云南府。其间,晋宁于明初领呈贡、归化2县,清康熙七年(1668年)裁归化附呈贡。不久昆阳裁三泊附安宁,易门设县。 民国初,称晋宁州和昆阳州,属滇中道。民国二年(1913年),废道改州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县同属滇中区,后改玉溪专区。 1958年,两县合并称晋宁县,县治迁昆阳镇。 1960年,由玉溪专区划出并入昆明市。 2016年11月24日和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复同意撤销晋宁县,设立昆明市晋宁区,晋宁区的行政区域为原晋宁县的行政区域,晋宁区人民政府驻昆阳街道郑和路36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晋宁区,位于云南省中部,距昆明市区60千米。东邻澄江县,南连玉溪市红塔区和江川区,西与安宁市、峨山县、易门县接壤,北与西山区和呈贡区交界,东西横距66千米,南北纵距33千米,总面积13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晋宁区地形属滇中高原浅割的中山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大梁子山海拔2648米,为全区的最高点;西部的小石板河海拔1340米,为全区最低点。东部关岭山系的黑汉山(海拔2494米)、老虎山(海拔2629米)由南而北纵跨晋宁区、澄江县。蛤蟆山头(海拔2511米)、大黑山(海拔2373米)横垣昆阳坝子西南部。中部的滇池沿岸为湖滨盆地,海拔1888米。
气候 晋宁区属低纬度高原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春冬有时干旱,稍有低温;夏秋潮湿,无高温酷热现象。 据晋宁区气象站1957—1988年32年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7.9℃,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19.6℃,年较差11.9℃。极端最高气温31.4℃(分别出现于1958的6月1日和1963年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6.2℃。气温年际变化小,最暖年为15.4℃(出现于1987年和1988年)最冷年为14℃(1977年)年变化幅为1.4℃。
水文 晋宁区可分为3大水系,分属4个流域,北东区属金沙江水系滇池流域,北西属金沙江水系螳螂江流域,南西区属元江水系绿汁江流域,南部则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属长江流域的径流面积1012.29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2.22%。属珠江流域的径流面积仅有59.78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86%。属红河流域的径流面积159.07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2.92%。
【风景名胜】
传统村落
2016年,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部门公布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其中昆明市的3个村落全在晋宁区,分别是晋城镇福安村、夕阳乡一字格村、双河乡田坝村。 晋城镇福安村,村落依山而建,村中传统建筑主要有悲愍寺,建于雍正十年(1732年),关圣宫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传统建筑建于清代。街道两边是传统民居,均为土木结构,有部分民居内存有雕刻精美的小木作,天井用青石板铺成,保存相对完整,且建筑物较为集中。 夕阳乡一字格村,村里除彝族民居保存完好,建有一个微型博物馆—“一字格民族博物馆”。 双河乡田坝村是传统的彝族村落,有着浓厚的彝族文化特色,本村人交流多讲彝话,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
盘龙寺
盘龙寺,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晋城镇东南3千米,距昆明市区约40千米,是云南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盘龙山方圆数十里,群山环抱、松涛万顷,主峰巍峨耸立、中峰突起,史称盘龙,盘龙寺由此得名。盘龙寺建于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明初又继续扩建寺院,初具规模。历代文人在盘龙寺留下了许多诗词书画、楹联、横匾和碑铭等,其中以元梁王、明朝永历帝和徐霞客等名人的手迹较为珍贵。1983年,盘龙寺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公园
郑和公园座落在滇池风景区南岸,晋宁区城的月山上,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月山公园,1980年为了纪念郑和,将月山公园更名为“郑和公园”,占地面积16.67公顷(250亩)。公园以郑和文化为主题,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名为“月山帆影”,1988年命名为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园内主要有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马哈只墓、郑和纪念馆、郑和故居等景点。其中,“马哈只墓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和纪念馆”为云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位于古城镇梅树村西北面昆阳磷矿矿区内。在长2000米的寒武系地层中,保存着低级菌藻植物、软躯体生物、带骨骼、带壳生物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为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夕阳恐龙化石景区
夕阳恐龙化石景区夕阳乡先后发现中生代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600多个,恐龙遗骸化石43处,发掘恐龙化石13具。已列为市级古脊椎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
石器时代遗址
石寨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寨山位于上蒜乡石寨村西面,距滇池水岸约1000米。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0-100厘米。1955年3月云南省博物馆局部试掘,出土磨制石器6件,另有骨锥、蚌刀、陶纺轮等及一个灶台遗迹和1具仰身屈肢葬骨架。陶器多为碎片,有泥质红陶,夹沙红陶及夹沙灰陶,器形有盆、罐、圈足器等。 大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和乡大河村与海埂村之间,距滇池约1000米,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遗址断面层次结构清楚,从上而下,耕土层厚20厘米,扰乱层厚25厘米,文化层厚2米多。 河泊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滇池东岸,东距石寨山500米,在河泊所村西南角,为螺蛳壳堆积而成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螺蛳山”,文化层厚约8米。文化遗物有陶碗,钵、罐、碟等。成形的较少,碎片较多,以手制的泥质红陶为主。 小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边,西距上蒜乡牛恋村约200米,山势缓平,长250米,宽150米,高6米。遗址发现器物与石寨山近似。 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昆阳镇东南2000米后村西面,面积约4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覆盖,现存部分约50平方米。1987年县文物工作人员实地调查时采集到实物螺蛳壳3件,陶片10件,可辨器物有碗、罐等。 象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晋城东象山“象鼻”下部坡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断面可见耕作层下有褐色文化层,厚80厘米,螺壳中杂有少量灰褐色无纹陶片。 渠西里小团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和乡渠西里村西50米的小团山,北距滇池1500米,是稻田中突起的小土丘,面积4386平方米。文化层厚55-60厘米,螺壳层中杂有少量手制泥质红陶和轮制夹沙灰陶片。 古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新街乡东3000米处,北距滇池400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大部已被民房建筑覆盖。据断面观察,文化层厚4米,除大量螺壳堆积外,有轮制夹沙灰陶,夹纱黑陶及夹沙红陶碎片,器物有盘、碗、圈足器等。 天生坝洞遗址。位于夕阳乡小绿溪村东北1千米的石灰岩山洞。1992年调查,在进洞口约10米处的文化堆积层中,发现打制石片6件,石核3件,有使用痕迹的石杵1件,哺乳动物骨质10件。洞内还发现粗糙的泥质红陶、夹沙灰陶碎片等。据所获器物初步判断为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历史文化】
传统习俗 晋宁区传统习俗有宝峰镇闹春调子会、晋城镇盘龙寺庙会、双河彝族乡火把节等。
闹春调子会 1998年春,宝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调子会,2009年昆阳街道宝峰闹春调子会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子最大的特点是现编现唱,平仄押韵,随音而起,自然流畅。
民间艺术 晋宁区民间舞蹈有双河彝族乡民间舞蹈“秧佬鼓”舞、双河彝族乡民间舞蹈“跳乐”、六街乡民间舞蹈“颠乐”、“跳乐”。传统美术有晋城镇圣贤画、新街竹雕、夕阳彝族民俗面具“猫猫”、晋城镇甲马、神贴。
秧佬鼓 秧佬鼓,又称花鼓,双河乡秧佬鼓队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别具震撼力的表演,被誉为“云南的威风秧佬鼓”、“金牌秧佬鼓”。 200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工艺 晋宁区传统工艺有晋城镇天城门乌铜走银工艺、六街乡彝族支系倮人服饰用品刺绣工艺、双河彝族乡彝族服饰手工刺绣工艺等。
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汉族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云南“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乌铜走银以红铜、银等为原料,经过冶炼和特殊的化学处理,把铜根据所需造型打制成各种形状的铜片,刻上阴纹,在阴纹上走镀银钱形成装饰图案后,焊接成所做物件的形状,经过打磨刨光,使物件铜的部分在手焐的情况下变为乌黑色,与银线黑白相间形成银色纹样,呈现出独特图案。 200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城镇天城门乌铜走银工艺被列入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色饮食】
昆阳卤鸭 2009年郑和文化节期间,晋宁昆阳卤鸭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昆阳人将云南中草药材和自己的饮食习俗配料等融入盐水鸭,演变成卤鸭。
滇味火锅 滇味火锅具有典型的云南风味,其特点是以新鲜蔬菜为主料,火锅中有火腿片,配以薄片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和香菇、木耳、黄花菜等,吃时蘸辣椒粉、麻油等拌成的调料。
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是仅产于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金线鱼,是滇池特有鱼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种入侵、水体污染、生境丧失、过度捕捞等原因,在滇池湖体已逐渐消失。
滇池高背鲫鱼 滇池高背鲫鱼是滇池土著鱼类,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滇池及其水系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系全雌性群体,行孤雌繁殖,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和群体生存延续而成为鲫鱼家族的新秀。滇池高背鲫鱼是云南名贵土著鱼类,在云南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湖泊中均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属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晋宁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10月,晋宁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9年11月,晋宁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5月,晋宁区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