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昆明市 | 曲靖市 | 玉溪市 | 昭通市 | 普洱市 | 保山市 | 丽江市 | 临沧市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迪庆藏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图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图
点击看大图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景区景点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风景图片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普达措国家公园
普达措国家公园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
香格里拉市金沙江
香格里拉市金沙江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香格里拉市美景
首页 >> 云南 >> 迪庆藏族自治州
区号:0887
邮编:674400
面积:23185.67平方公里
人口:39.1万人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
政府驻地:建塘镇长征大道21号
行政区划: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
车牌代码:云R
机 场:迪庆香格里拉机场
火车站:香格里拉站
著名景点:虎跳峡、白水台、普达措国家公园
 

地区概况

  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首府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干湿分明,总面积23870平方千米。迪庆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长征大道21号。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9.1万人。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由丽江专区代管。1973年始,迪庆藏族自治州不再由丽江地区代管。境内主要景区(点)有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普达措国家公园、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巴拉格宗大峡谷等。

行政区划

  迪庆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

  香格里拉市 面积11613平方千米,人口186412,政府驻建塘镇,下辖4个镇、7个乡
  德钦县 面积7291平方千米,人口54736,政府驻升平镇,下辖2个镇、6个乡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面积4476.67平方千米,人口14.76万,政府驻保和镇,下辖3个镇、7个乡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唐代以前,迪庆地区有土著人、白狼、姐羌等古代部族部落居住。
  唐武德四年(621年),设神州,今维西、香格里拉的部分地区为唐剑南道姚州都督府十三羁縻州之一。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杨干贞,建立地方政权,号“大理国”,取代南诏,维西改治属大理国。
  宋代(960~1254年),大理国废节度,设四镇八府,维西县境归么些大酋统辖,属四镇之一的成纪镇,名罗间,为大理国极边险僻之地。境内藏区在宋代成为藏传佛教兴盛的地方,而沿金沙江一线则为么些大酋所据,号花马国。
  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征大理国,至元八年(1271年),元忽必烈派兀都蛮率蒙古军镇守旦当(今香格里拉一带,原名中甸),同年置茶罕章宣慰司。至元三十年(1293年)九月,云南旦当(中甸)划属宣政院管辖地。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德钦归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奔不儿亦思刚招讨司磨儿勘(芒康)与万户府剌宗(巴塘)的管辖。
  清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受格鲁派之约请,挥兵占领中甸,在中甸设置独克宗(今中心镇),五世达赖喇嘛派宗官管理中甸地方,征收赋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甸建立了地方最高权力机构,即官(土司)、民(老民)、神(寺院)三方组成的联席会议(吹云会议),商定政治、宗教经济等各方面大事要事。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朝收复巴塘,巴塘设正、副土司,德钦复归巴塘管辖。清雍正元年(1723年),中甸划归云南省。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云贵总督爱必达奏准,将维西、中甸改隶丽江府,中甸升格为厅,将州判裁撤,改楚雄同知为中甸同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准将维西通判改为维西抚夷通判。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设阿墩子弹压委员(夏瑚),归维西通判节制,后试设县未果。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中甸、维西、德钦地方政权仍沿用旧制。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区域变更,行政督察区由7个改为13个,维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置于维西县,管辖维西、丽江、中甸、兰坪4县和德钦、贡山、福贡、碧江4个设治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维西县人民政府也于当日宣告成立,隶属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
  1950年5月10日,中甸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丽江地区专员公署。同年,中共丽江地委派出的随军代表接管德钦县参议会和设治局,建立县级人民政权机构(德钦县设治局),隶属丽江专区;维西也归属丽江专区。
  1952年5月,成立德钦藏族自治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5年12月,在德钦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将德钦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1957年9月1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辖中甸、维西、德钦三县,由丽江专区代管。
  1973年始,迪庆藏族自治州不再由丽江地区代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带,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地方。东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南界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福贡县,西与西藏自治区的左贡县、察隅县及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毗邻,北与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得荣县、乡城县交错接壤。东西最大宽度168.56千米,南北最大长度260.77千米,总面积23185.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形似蝶状,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形态以山地、古高原面和岭峰为主,境内地理为“三山挟两江”。三山为梅里雪山、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中间奔腾着澜沧江和金沙江。州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6740米,最低海拔为维西县碧玉河入澜沧江口处1486米。迪庆全境由于受地势、地貌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形成垂直分布的三种生态环境,即高寒地区,海拔在2800米~6740米;山区,海拔在2200米~2800米;河谷地区,海拔在1486米~2200米。

  气候

  迪庆藏族自治州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6.3~11.8℃,最热月平均气温13.6~18.8℃,最冷月平均气温-2.3~4.2℃,极端最低气温-27.4℃,年日照时数为1824.9~2150.2小时,降水量651.1~971.5毫米,无霜期127~201天。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干季(11月~翌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左右,日照充足,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小,气温日较差较大,辐射降温剧烈。迪庆海拔相对高差5254米,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米而降低0.37~0.75℃,垂直变化明显,并且地形结构复杂,地势南低北高,南部降水相对丰富,气候湿润,北部则相对干燥,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

  水文

  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有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两江水系共有221条支流,沿两江干流四射分布,形成典型的羽状水系。金沙江流经迪庆境内430千米,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千米。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千米,流域面积7059.2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幼儿园152所,专任教师820人,在园幼儿14438人;小学35所,教学点11个,有专任教师2264人,在校学生278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中学10所,专任教师1573人。其中:初级中学6所,初中专任教师1000人(含完全中学初中专任教师);完全中学4所,高中专任教师573人。初高中在校学生2020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7003人,初中在校学生13202人,初中毛入学率112.78%。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26人(2021年起不包含联办学校学生数);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24人,在校学生174人;职业中学3所,专任教师16人;教师进修学校3所,专任教师55人。

  文化事业

  迪庆藏族自治州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51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文化馆4个,乡镇文化站2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7个,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人口覆盖率99.89%

  体育事业

  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5个,乡镇灯光球场49个,村级篮球场1664个,体育公园4个,健身广场16个,社区健身设施47个,健身步道14条,全民健身站、点23个,社会足球场52块,国民体质监测站点4个,户外活动营地3个。

  医疗卫生

  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卫生机构305个。其中:医院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321张,卫生技术人员33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7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2%,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6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9.7%。

交通运输

  航空

  香格里拉机场占地225公顷,是滇西北地区最大的飞机场之一,现已开通香格里拉通往重庆、昆明、成都、拉萨等城市的航班。

  公路

  公路是进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主要交通方式,迪庆连接滇、川、藏三省区,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为干道的交通网络,交通比较方便。

  铁路

  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丽香铁路起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站,接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站,设计时速140千米,全长139千米,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风景名胜

  ◆纳帕海

  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总面积2400公顷,三面环山,山峰海拔3800—4449米,
  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黑鹳、灰鹤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越冬水鸟及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
  1984年,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984年,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黑颈鹤重要栖息地入选。

  ◆白水台

  白水台,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哈巴雪山北麓,是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距县城101千米,占地面积约为3平方千米。
  白水台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地处温带气候和高原气候,所属山体岩石以灰岩为主,所属水系为白水河水系,以玉龙雪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其主要成因是泉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出露后分解沉淀,形成泉华。而水中的碳酸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物,不断覆盖地面形成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白水台所处的迪庆州因其三江并流、垂直地带差异性显著,成为了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白水台因碳酸盐长年累月的沉淀,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故有“仙人遗田”的美称,2022年11月9日,白水台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香格里拉大峡谷

  香格里拉大峡谷,也叫“巴拉格宗”,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80多千米处,因峡谷一头名香格,另一头名里拉,故名香格里拉大峡谷,据说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说的蓝月亮峡谷就是这里。
  香格里拉大峡谷,集自然奇观、藏传佛教文化、神秘传说于一体,拥有喀斯特溶洞、喊泉、古老寺庙、金矿遗址及巴拉村等独特景观,是探索自然与文化融合的绝佳之地。
  峡谷中间的岗曲河是被新造山运动挤压在海拔仅一千多米的谷底,而两岸对峙的则是高达四五千米的壮丽峰峦,峡谷尽头海拔5545米的巴拉格宗雪山是康巴地区的三大神山之一。
  香格里拉大峡谷里还有一个中甸最大的喀斯特溶洞——赤土仙人洞。
  洞口石壁上天生一个脚印,五指俱全,被视为世间少有的奇特景象。

  ◆虎跳峡

  虎跳峡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虎跳峡景区南岸为玉龙雪山,北岸为哈巴雪山。受两岸高山的紧紧束缚,江流入峡后宽仅50多米,最窄处虎豹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虎跳峡谷坡陡峭,悬崖壁立,呈幼年期“V"形峡谷地貌。景区气候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景区在峡谷段可分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段。峡谷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7千米,迂回道路25千米,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曾因山崩截流,今巨石遗留,致使水势更加汹涌。
  2009年6月,虎跳峡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普达措国家公园

  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简称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处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距香格里拉城区22千米,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最高点海拔4670米,最低点海拔2347米,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包含了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地质遗迹、河流峡谷生态系统等。
  2012年11月26日,云南省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该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于公元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公元1681年(阴铁鸡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位于云南省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东南部,青藏高原向云南高原过渡地带,是横断山系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巴雪山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宽约22千米,主峰海拔5396米,相对高差3846米,是滇西北金沙江上游发育有典型现代海洋性山岳冰川的极高山之一,为云南省境内第四高峰。总面积219.02平方千米。
  哈巴雪山属扬子准地台西侧台缘褶皱带,川滇菱形块体西侧,山脉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势,东南坡地势陡峭,西北坡相对平缓。其东面是一个长宽各约6千米的小型盆地大具盆地,东南是主峰5596米的玉龙雪山,金沙江从西北劈开玉龙、哈巴两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峡谷虎跳峡。

  ◆千湖山

  千湖山藏语称“拉姆冬措”,意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以三碧海、大黑海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千湖山的湖有的圆若明镜,有的长似游鱼;有的开阔平坦,有的幽深宁静;有的半环于山洼深处,有的掩映于杜鹃丛中,有的似珠玉成串,有的孤悬于草甸中间;有的怪石露出如鳄鱼探头,有的水色深沉似无底深渊……真是千姿百态。千湖山周围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多为高大笔直的冷杉、云杉。湖畔长满了杜鹃林,多是黄杜鹃、红杜鹃和白杜鹃,花冠硕大,色泽鲜艳。
  每年5、6月份是杜鹃花海醉人的风景,9-10月份是五颜六色的彩林。

  ◆依拉草原

  依拉草原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北6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
  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荡漾的海洋,上面浮满数不清的鲜花、玫瑰红的野芍药、野菊和说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与秀丽的纳帕海、美丽古老的依拉村连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荡漾的海洋,上面浮满数不清的鲜花、玫瑰红的野芍药、野菊和说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与秀丽的纳帕海、美丽古老的依拉村连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茨中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自菇村,法传教士主持兴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焚毁茨姑教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修建茨中教堂,历时12年竣工,建成后即成为天主教云南铎区主教礼堂。
  茨中教堂的建筑布局是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这些建筑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窖、花园、菜园、果园等。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教堂的后院有两座并排的坟墓,墓穴均为圆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
  2006年5月25日,茨中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拉格宗

  巴拉格宗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西北部的尼西乡境内,总面积为276平方千米。地处滇川藏交界处,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景区之一。
  巴拉格宗集雪山、峡谷、冰川、河流、高原湖泊、原始森林于一体。区内最高海拔巴拉格宗雪山是香格里拉县第一高峰,海拔最低点是与四川省接壤处的水庄,河谷平均海拔约2650米,年平均温度约14.8摄氏度,属北亚热带气候。
  2009年4月26日,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授予巴拉格宗“国际王牌旅游景区”的荣誉。同年12月28日,国家旅游局评定巴拉格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康普寿国寺、叶枝土司衙署、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省级:达摩祖师洞
  州级:小维西教堂、托洛顶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巴珠水磨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级:《格萨(斯)尔》史诗传统
  国家级:《格萨(斯)尔》史诗传统、锅庄舞、傈僳族阿尺木刮、热巴舞、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梅里神山祭祀
  省级:阿勒古歌、德钦藏族弦子舞蹈、塔城“神川热巴”歌舞、瓦器器舞、阿卡巴拉舞、大词戏、藏族服饰、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酒制作技艺(青稞酒)、藏族服饰、傈僳族服饰、木碗制作技艺、赛马会、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奔子栏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叶枝镇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香格里拉藏族锅庄舞之乡、叶枝傈僳族“阿尺目刮”歌舞之乡

  民族歌舞
  迪庆藏族自治州各民族世代孕育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往往就体现在世代不衰的民间歌舞之中。娱乐时,歌舞助兴,劳作时,以歌相伴,敬神祈福,婚丧嫁娶,迎宾送客,谈情说爱,独特的歌舞都是少不了的表现形式。在迪庆境内流行的独具特色的歌舞文化有:藏族的弦子、锅庄、热巴、情舞,傈僳族的阿尺木刮,纳西族的阿卡巴拉,汉族的从中原流入的大祠戏等。
  锅庄藏语称“卓”,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自唱自舞,边唱边舞。迪庆锅庄特色各异,风格多样。其中奔子栏锅庄最负盛誉,曾多次飘洋过海出国演出。锅庄曲调低沉典雅,浑厚豪迈,犹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洒脱,豪放稳健,有如雄鹰展翅。
  弦子舞是藏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娱性歌舞,表演时边拉弦边舞边唱。弦子的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绷成,琴筒用木制成。迪庆德钦弦子最为有名,其音乐主旋律欢快流畅,舞蹈奔放热情,刚柔兼备。流行于维西塔城的热巴舞被称为古典热巴,历史悠久,独树一帜。表演时独白、说唱、起舞相互交织,男持铜铃,又执手鼓,铃鼓声和舞步随着曲调和情感的起伏而高低舒缓。主要内容为敬颂佛祖菩萨,禳灾,祈求生活幸福,风调雨顺。尼西情舞流传于香格里拉尼西及毗邻地区,是男女青年欢聚时的娱乐性歌舞。表演时男女各站成一横排,边歌边舞。尼西情舞既吸收了弦子舞的飘逸,又糅合了锅庄舞的矫健豪放,形成了热烈欢快、典雅华丽的艺术风格。
  阿尺木刮译为“山羊的舞蹈”,是流传于维西傈僳族地区的民间歌舞,表演时一人领唱,众人合唱,边跳边歌,舞蹈队形变幻无穷,舞步整齐刚劲有力,节奏感强,无论从唱腔到舞蹈动作都明显地带有模仿山羊的特征,是原始古朴的傈僳族歌舞。阿卡巴拉流传于香格里拉白地,是纳西族的著名民间歌舞,边歌边舞,走、迈、跺、跳是其基本的舞蹈动作,曲调柔美抒情,旋律欢快流畅。
  此外,迪庆各民族中,流传着数不胜数的民歌,其中有劳作歌(舂墙歌、犁牛调、丰收歌、赶马调等)、情歌、恋歌、情卦、说唱茶话会等。

  迪庆民俗文化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年俗文化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比如,汉族的春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彝族的彝历年等都是每年重要的节日。迪庆年俗文化其特色和亮点就体现在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春节期间,当地的家家户户除了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各民族的文化交融还体现在文娱活动上,如维西县永春乡的纳西族会跳藏族的锅庄,维西县塔城镇的纳西族会跳藏族的热巴舞等,每个民族都会在春节期间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地方特产

  白雪茶
  白雪茶又名地雪茶,产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清香回甘,微苦,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降血脂、减肥、醒脑、清热解暑、生津、润肺、止咳,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咽夹炎等有显著疗效。

  香格里拉松茸
  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迪庆松茸以菇体大、肉质嫩、香浓久、色泽好而闻名,被誉为松茸界的“王中之王”。2016年,香格里拉松茸系列产品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成功申报了地方标准。2022年,“香格里拉松茸”入选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并名列第12位。

  藏香猪
  被称为隐秘村的尼汝,是香格里拉市纯藏香猪的主产地之一,如今的尼汝村已是世界生态第一村,尼汝藏香猪以其肉质细嫩、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著称,让食客赞不绝口。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迪庆藏族自治州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2021年1月19日,迪庆藏族自治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迪庆藏族自治州被评选为“2020年度省级美丽河湖奖补州市”。
  2022年,迪庆藏族自治州入选“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