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区,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吐鲁番军分区所在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连尉犁县,北界乌鲁木齐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总面积13690平方千米。高昌区下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高昌区常住人口317443人(第七次人口普查)。高昌区人民政府驻老城路街道老城东路690号。
《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清光绪十二年(1886),设吐鲁番直隶厅管辖吐鲁番盆地全境。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鄯善县。民国25年(1936),析置托克逊县。2015年,撤销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原县级吐鲁番市改设高昌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行政区划】
高昌区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
街道:老城路街道、高昌路街道、葡萄沟街道、红柳河街道
镇:七泉湖镇、大河沿镇、亚尔镇、艾丁湖镇、葡萄镇、火焰山镇
乡:恰特卡勒乡、三堡乡、胜金乡
【建置沿革】
汉,今吐鲁番市境为汉车师国的一部分。汉与匈奴多次争夺车师。神爵二年(前60),车师境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将车师分为前、后国。车师前国都城,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驻高昌。王莽,西域复为匈奴所得。东汉永平十七年(74),车师再次属汉。 晋初,车师王仍居交河,高昌为戊己校尉治所。前凉张骏,置西域长史而戊己校尉赵贞不附,自署太守。柔然、高车均曾先后领有吐鲁番盆地。北魏及周、隋皆为高昌国。 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置西州,领高昌、柳中县、交河县、天山、蒲昌县等五县,其中高昌、交河、天山三县的县治位于今市境内。 唐宋之交,为高昌回鹘的主要活动区域。西辽,高昌回鹘附于西辽。 成吉思汗兴起于漠北,高昌回鹘主动降附于蒙古汗国。元明之际,属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 清初,归属准噶尔部。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光绪十二年(1886),设吐鲁番直隶厅管辖吐鲁番盆地全境,隶属镇迪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置鄯善县,仍隶属吐鲁番厅。 民国2年(1913年),改吐鲁番直隶厅为吐鲁番县。民国9年(1920),改隶焉耆道。民国25年(1936),设置托克逊县。民国28年(1939),又改隶于迪化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迪化行政公署(后改乌鲁木齐专区)。 1958年,乌鲁木齐专区撤销,吐鲁番县由自治区直接管辖。 1969年,成立吐鲁番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乌鲁木齐市。 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隶属吐鲁番地区。 1984年,吐鲁番撤县设市,隶属关系未变。 2015年,撤销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原吐鲁番市(县级)改设为高昌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昌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塔格,毗连尉犁县;北以天山分水岭为界,同乌鲁木齐县、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接壤。南北最长约262千米,东西最宽处约90千米,总面积136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四面环山,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了一个长条形深陷洼地。高昌区位于盆地中段,北有天山,南有觉罗塔格山、库鲁克塔格山,中部有火焰山。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进,最低处艾丁湖区,低于海平面155米。火焰山东西横向把高昌区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气候 高昌区,是最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因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气流受高山阻隔,循环流动缓慢,难以形成云雨,故空气干燥,早晚凉午间热,温差悬殊。又因地形不同,气候凉热有别,北部高山区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全年只有冷暖两季之分,中部炎热干燥,雨水稀少,阳光充足,南部多荒漠,干燥少雨,更为酷热,地表温度一般在75℃一80℃之间。
【交通运输】
兰新铁路、南疆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314国道、吉木萨尔—大河沿公路穿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高昌区驻有: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高昌区共有各类学校62所(不包括幼儿园,下同),招生15201人,在校学生59183人,毕业生13189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1745人,在校学生4622人,毕业生699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文化馆:吐鲁番市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吐鲁番市高昌区图书馆。国家三级图书馆:吐鲁番市图书馆。
医疗卫生 高昌区共有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妇计中心1个,门诊部2个,诊所、医务室52个,村卫生室70个。高昌区卫生技术人员1434人,其中:执业医师378人,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556人。实有床位1000张,其中高昌区人民医院577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0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39人,拥有床位423张。
【风景名胜】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于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遗址。 高昌古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总面积约200公顷,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是高昌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与中央政权关系特殊的西域重镇,新疆地区现存汉唐城址中唯一保存了三重城廓及原有城墙规模的古代城址,是我国夯土筑城的重要实例,对各学科研究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61年3月4日,高昌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1982年2月23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藏塔遗址
台藏塔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约1公里。为高昌王国时期的佛教建筑。台藏塔是新疆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座佛教单体建筑。2001年06月25日,台藏塔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西域水利史、清代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共有1108条,总长度达5000余千米。 [27]2006年5月25日,坎儿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西哈千佛洞
伯西哈千佛洞,坐落在吐鲁番市胜金乡木头构村南面、火焰山北坡一条小沟壑中,柏孜克里克石窟西北2.5公里处。约开凿于10世纪,是回鹘人修建的洞窟。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可制成桑皮纸。成纸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 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0。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现吐鲁番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23。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 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一带的传统编结手工艺。从史料记载和古墓葬出土的大量树条筐、箭袋实物来看,这项技艺在吐鲁番地区已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榆树枝、红柳枝、杨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社会学、民族学、民间工艺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2008年6月7日,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55。
坎儿井开凿技艺 坎儿井开凿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水利工程,有着2000多年历史。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农业灌溉系统中仍发挥着作用。 坎儿井,包含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具备设计巧妙,构思精良,自流取水,不消耗动力,流量稳定,不受季节影响,埋藏于地下,防止水量蒸发等优势,被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奇迹之一。 2014年11月11日,坎儿井开凿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23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土陶器可分为素陶、素釉陶和彩釉陶三种。制作工序有备土、和泥、闷泥、揉泥、造型、上釉、烧制、加工等,成品的造型、风格别具特色。 2006年5月20日,吐鲁番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6。
【地方特产】
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葡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吐鲁番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含糖量高达22%-24%。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2003年6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吐鲁番葡萄酒 吐鲁番葡萄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吐鲁番葡萄酒,已有2500余年。据《史记》载:“大宛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石,久者数十年不败”。张骞出使西域,将吐鲁番的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吐鲁番因此被誉为中国葡萄酒发源地。 2015年12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吐鲁番斗鸡 吐鲁番斗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吐鲁番斗鸡,是我国斗鸡三大品系之一。肉质胶原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肉质鲜美有嚼劲,颇受消费者喜爱。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斗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吐鲁番黑羊 吐鲁番黑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吐鲁番黑羊,在长期的选育下形成了适应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多风沙的吐鲁番盆地气候;能耐受粗纤维多、木质化强、多刺的、耐盐碱抗干旱的牧草植物,且能快速增膘和生长迅速,成为当地优良的绵羊品种。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黑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吐鲁番葡萄干 吐鲁番葡萄干,新疆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葡萄干是在日光下晒干或在阴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实,做葡萄干的果实必须是成熟的果实。葡萄干内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达60%,因此它非常甜,可以保存很久。 吐鲁番是中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全中国的五分之一。新疆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制成的葡萄干最有名,吐鲁番气候炎热而干燥,用砖搭成的阴干房四面墙上有许多墙洞,中间是木棍搭成的支架,将成熟的无核葡萄搭上,经过热风的吹,很快就能得到高质量的葡萄干。吐鲁番的葡萄素以汁甜肉厚皮薄著称,而葡萄干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2003年6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干”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07年,高昌区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8年,高昌区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9年,高昌区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高昌区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高昌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