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地处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6901平方千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有户籍人口105441人。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35%,其他少数民族占2%。县辖15个乡镇场区、46个行政村。境内驻有兵团农十三师红山农场和哈密地区伊吾马场。
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1954年9月30日成立,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新疆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2006年被中国确定为五类地区。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09公里,设有中国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山地、戈壁占2.55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
【行政区划】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
镇: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三塘湖镇
乡: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
【建置沿革】
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东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属匈奴。 北魏,属柔然、高车。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 宋代,属伊州。 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 明代,属瓦剌和硕特部。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巴里坤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建立乌鲁木齐城之后,巴里坤的地位才为乌鲁木齐所取代。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 1954年,恢复巴里坤县名,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哈密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6901平方千米,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县城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595公里,东南离伊州区131公里。
地形地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平均海拔1650米。巴里坤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西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逶迤县境内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气候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平均海拔1650米,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1℃,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43.6℃。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仅220毫米左右,蒸发量1638毫米。
【风景名胜】
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八景名胜古迹,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新,绿草如茵,是一处夏季避暑冬季休闲的好去处。
西黑沟
西黑沟 ,距巴里坤县城西南8公里处,黑沟山高、沟长,植被茂盛,暖季一片葱笼墨绿,即使冬季大雪封盖,但松柏长青,依然苍翠,与墨色有不解之缘,才以黑命名,所以称“黑沟”。
巴里坤古城景区
巴里坤自古以来就地处交通要道,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这里也修建了当初为驻守而生的古城,催生了古城墙、庙宇、古民居等大规模的建筑。 巴里坤古城分为相邻的两座,分别是汉城和满城,汉城以当年居住的主要是汉族兵勇、居民而得名,满城曾经居住的则主要是满族八旗兵勇。如今城墙保存完好,可以在城墙上俯瞰县城,城楼的建筑规模恢宏,可以拍照留念。 除了城楼和城墙外,县城内还有地藏寺、仙姑庙、巴里坤古民居等古代建筑,可以看到新疆地区少见的佛教、道教建筑,来此参观仿古、参拜祈福都是不错的选择。
【历史文化】
巴里坤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就有建置记载。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历史上曾有过蒲类(西汉)、甘露川(唐代)、巴尔库尔(元代)、巴里坤(清初)、镇西(清代)等不同称谓,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
巴里坤文化淳厚,民汉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庙宇文化、城池文化、遗址文化等,被史学家推崇为新疆汉文化的宝地。巴里坤素有“古牧国”、“文化重镇”之称和“万驼县”的美誉,是新疆历史上“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
2007年,巴里坤社火脑阁抬阁、民间故事、巴里坤小曲子、汉族节日习俗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疆汉族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共7个,巴里坤占4项)。
【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1月22日,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公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