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资阳市 >> 乡镇介绍 >> 石板凳镇
石板凳镇

  石板凳镇地处简阳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成都、资阳、简阳等大中城市,交通发达,距成渝高速公路简阳收费站8公里,简(阳)仁(寿)、简(阳)三(岔)公路穿境而过,是石板工委所在地,石板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五百强乡镇之一。

  简阳市石板凳镇地处成都以东56公里,距简城12公里,紧邻国家AAA旅游景区三岔湖,是省级试点镇。简(阳)仁(寿)、简(阳)三(岔)公路纵贯横穿而过,镇域面积46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32628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7000余人,城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自然资源

  石板凳镇位于简阳市的西南部,东邻新市镇,西接草池镇,北与简城、石桥镇毗邻,南壤芦葭镇。地理坐标:东经104°25″—104°37″,北纬30°11″—30°22″,平均海拔550米,多为浅丘地貌,土质中性略酸。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17°C,年降水量为1280.6毫米。境内有2平方公里的石板水库和莲花水库,属三岔水库自流灌溉区域。

经济发展

  200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5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2000万元。乡镇企业主要产品有:白酒瓶、啤酒瓶、水泥、灯饰、标件、砖等;全年蔬菜种植面积8000余亩、草莓2000余亩、优质水果500余亩、年出生猪3.1万头,年存生猪1.2万头。

  农业发达、工业雄厚、商贸活跃,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76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61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5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98万元。财政总收入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农村经济成效显著。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发展,初步形成以粮、油、水果、蔬菜、猪、牛、羊为主的生产基地。LY、DLY瘦肉型杂交仔猪、生猪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造就了芦永村榨菜、杨泉村蔬菜、莲花、官堰村草莓、先锋村、高河村“清见”桔橙、高丰村食用菌、岩店村辣椒等地方品牌,无公害农业、牧业产品直接供应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2004年实现粮食总产16638吨,油菜籽总产1001吨,出栏生猪3.35万头,山羊2.06万只。

  2004年广泛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款235490元,全面完成1000亩退耕还林工程,推广耕作制度改革11000亩,草莓和水稻轮作种植模式面近1000亩,旱育秧春玉米面积达8000亩,新引进双孢菇食用菌栽培50亩,更新推广辣椒500亩,均获成功。

  民营经济大发展。现有工业企业301个,其中规模企业2户,规模以下100—500万元的工业企业17户,涉及玻璃、建材、制造加工、家具五大类,从业人员3500人。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9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2950万元;工业增加值875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810万元;实现税金120万元;出口创汇190万美元。玻璃制品是该镇乡镇企业的主要产业,民营企业—国才灯饰有限公司2004年9月13日以280万元整体收购简阳玻璃总厂,并获自营出口权,其灯饰产品已远销比利时、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年创汇200万美元;简阳华通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鑫隆玻业有限公司产品远销省内外,华夏特种水泥产品供不应求;阳光教学设备厂的教学设备畅销全国。

基础设施

  石板凳镇2004年完成棉镇路、石永路硬化改造工程;完成棉试站至石板、莲花至三圣、莲花至英坛和莲花小学9.1公里通村碎石路改造工程。简仁路、简三路穿境而过,大小公路联通全镇各村社,水、电、气、通讯、广播、闭路电视已构成网络。中小学、成人中专校、国家乙级甲等医院、供电所、天然气配气站、自来水站,电信、移动、联通三个通信网站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社会事业

  有成人中专校一所、教学班21个、学生1357人;有初中2所,教学班35个、学生1900人;完小2所、村小9所、教学班76个、学生3260人,共有教职工265人,入学率为100%,毕业率达100%,普九任务全面完成。有广播站1个,网络光纤98杆公里,有线电视发展到村社,互联网在集镇开通,广播人口覆盖率100%;乡镇文化站1个,老年协会1个,群体自发性音乐舞会经常开展。1999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先进镇”。公共卫生事业发达,已建成遍布全镇的医疗服务体系,有医疗机构26个,石板中心卫生院被评为国级乙级甲等医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004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76‰,计划生育率达95.11%。30户计划生育户获得奖励扶助。2004年4月25日冰雹灾,全镇有5个村7762人获减免农业税144039元,发放救灾现金45000元。

  石板凳镇1995年被批准为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按照“经营城镇”的理念,引入“全民共建”机制。先后投入上百万元资金进行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经省建设厅有关专家对该镇近期、中期、远期规划进行评审,确定了发展目标,规模人口及性质。即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10年城镇常驻人口1万人,2050年城镇常驻人口为2万人。一座政治清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初具模型。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