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自贡市 >> 乡镇介绍 >> 古文镇 |
古文镇 |
四川省荣县古文镇,幅员面积132.2平方公里,11.5万人,2001年乡镇建制调整后,以幅员广、人口多挤身全省丘陵大镇之一,古文镇以促农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培育一村一特色经济,壮大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 古文镇实施退耕还林1700亩,麻竹种植2000亩,涉及农户2000余户。2008年,麻竹已进入盛产期,预计2008年全镇可产笋2000余吨,产值可达120余万元,产成竹100吨,产值可达2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00余元。2008年来,古文镇党委、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引导经纪人收购农户生产的竹笋,形成了麻竹“产--供--销”一条龙;镇林业站也加强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增加了村民收入。2008年,全镇已涌现出一批种植麻竹大户。 乡镇农业 据了解,古文镇大力发展以海椒为主的蔬菜的种植,2008年,全镇种植海椒3000亩,产值120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700余元,形成了海椒种植“一村一品”的有4个村。2008年,古文镇再发展海椒2000亩,种植户除了自育海椒苗种植外,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从富顺等地调运海椒苗5万余株。种植户还在海椒地里全部间种上了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以提高每亩的产值。 基础设施 2008年,古文镇11条村道48公里已全面建设完工,为确保村道用好、用久,古文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养力度。记者在各村村道入口看到,村道口两旁设有1.5米长、1.2米高的石墩,并树立了限宽、限重和限速警示标志。在村道两旁,三四个村民正在清理水沟、垃圾和除草。“管、养好村道是对全村人负责,道路‘健康’了,我们致富才更有希望。”正在除草的曹家园村村民欧德银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不但要保证村道‘健康’不受损害,更要确保村道整洁。”古文镇镇长吴哲丰说,2008年,古文镇投入资金5000余元,在各村道口设立了警示标志,对入村车辆的宽、重、速进行了限定,对损坏公路及设施的车辆规定了200-5000元不等的处罚办法,并公布了镇、村举报电话;投入资金近2万元,对村道设立了维护石墩,严把车辆村道入口关;对各村段的公路实行村主任责任制,各村落实四五名村道协管员,负责日常的水沟、路面、垃圾等清理和除草工作;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全镇人平每年集资2元,用于村道管理和维护,镇政府出资2万元对管养得好的人员和举报群众进行奖励。 社会进步 建国前,古文镇学龄儿童入学率10%。新中国成立后,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同邻村联办了小学。经逐年投资建设,达到了校舍、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等教育输送了人才。建国以来,先后有118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32名,大学专科20名。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书画爱好者。国家一级书法家魏照坤成就甚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生产状况差,生产方式落后,人均粮食90公斤,人均现金收入不足20元,村民挨冻受饿者多,120人因生活所迫闯了关东。社会主义的建立,依靠集体力量发展生产,经济状况不断好转。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1978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728公斤,人均收入413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层经营体制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机会,农业、工副业和多种经营齐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4168元。全村机动车辆200部(台),摩托车80辆。8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全村已达280部。日用家电设备一应俱全,其中彩色电视机达320台。 古文镇村庄建设建国前大部分农户住房矮小,质量极差,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左右。建国后,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从70年代初实行统一规划,村民们住上了标准不断提高的“趟房”。村的规划建设按功能分区,即前部为住宅区,后部为企业区,中部是公益区。经三次提高规划标准,村民2008年的住房全是宽敞高大的砖石结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1994年投资36万元建起部门设置齐全的村委办公楼。自1984年起,经逐年增建,村办企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各类厂房共200多间。在平整的村基上,村内各12米宽的4条纵横大街和30条巷路都已硬化,主街美化、绿化,并安有路灯。地下供水管道迈入各家各户,地下排水渠道直伸村外。村民的居住条件优越,生活环境优美,自1985年以来,连年被市评为“安全文明小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