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自贡大安区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距省会成都约250千米。被誉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 。

富顺西湖
全县幅员面积199.95万亩,1006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5万人,常住人口81.95万人,城镇化率21.34%。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工业全四川县中产值第45位。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百亿元。
行政区划
富顺县辖22个镇、4个乡:
镇:富世镇、怀德镇、代寺镇、琵琶镇、狮市镇、骑龙镇、板桥镇、福善镇、李桥镇、赵化镇、安溪镇、万寿镇、古佛镇、中石镇、永年镇、童寺镇、东湖镇、互助镇、彭庙镇、兜山镇、长滩镇、飞龙镇
乡:富和乡、石道乡、宝庆乡、龙万乡
历史沿革
富顺县自公元567年建县至今,已经走过了1442年的漫长历程,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
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2年(公元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更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4年(公元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富顺盐监。元世祖至元12年(公元1275年)改富顺盐监为富顺安抚使司,20年(公元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清代因之。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331.2万亩。解放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富顺县的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将富顺县的仙市镇、瓦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调整前,面积1603平方千米,人口121万(2002年)。调整后,面积1336.26平方千米,人口1001699人。(2004年或2005年:辖31个乡镇、589个村,总人口1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6万人。2005年区划调整后,户籍总人口10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51万人。)

五条沟
地形气候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丘陵多呈馒头状。河流属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境内沱江河段长94公里,年平均流量350立方米/秒。
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2006年,平均气温19.2℃,比正常年份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1.2℃;降雨量819.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20%;年总日照时数1062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少10%。主要气候特点:隆冬无严寒,初春气温回升不稳定、波动大,夏有酷暑,秋季绵雨不明显。年内出现寒潮、暴雨、高温、特大伏旱等自然灾害,尤以高温、伏旱造成危害最严重。
自然资源
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沱江富顺段可开发电能6.8万千瓦,现已开发装机容量1.4万千瓦和1.8万千瓦水电站各1座。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卵石、河沙、料石、沙金为主。野生植物药材60余种;野生动物以鱼类为主,还有龟、鳖、野兔等。经济作物以笋竹、花生、油菜籽、大豆、芝麻、甘蔗、优质柑桔、茶叶、蚕桑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薯为主。禽畜业以生猪、肉羊、鸡、鸭、鹅、兔为主。森林覆盖率25%,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大头茶桉、泡桐等。

富顺新城区
经济发展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2002年以来,富顺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两个龙头、四个产品链”,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氟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开发优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链,蚕桑——丝及纺织产品链,猪牛羊养殖——冷饮食品及皮革等产品链,经济林木——林化工及中成药产品链。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5.75亿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9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工业以化工、食品为重点,建材、能源为两翼,国内最大的硅、氟橡胶科研、生产基地,省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变压器生产企业均在富顺。2005年辖区内工业总产值完成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7%;56户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3%。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农产品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川农业大县。以笋竹、甜橙、黑山羊、再生稻等十大产业示范带为依托,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被批准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水果、瘦肉型生猪、黑山羊板皮基地县,笋竹发展势头强劲,再生稻在四川独树一帜。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劳务收入10亿元左右。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41.67万吨,增长3.07%。农业增加值增长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95元,达3128元,增长10.41%。县城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交通运输
富顺县公路通车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内河航道里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流由泸州入长江。
富顺交通、通讯便捷,地处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市之间,县城距宜宾、泸州机场80公里左右,历来是川南商品集散地之一。县境内拥有可通航水路209公里,公路里程 1960公里。内宜高速、川云中路、泸自路、隆雅快速通道等公路主干线同邻近的成渝高速、成渝铁路、内昆铁路通连,县内邮电、通讯、因特网等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立足富顺可依托成渝、辐射川南、通达云贵,具有很强的市场辐射力和开发潜力。
文化教育
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始建于公元1903年(清光绪29年)。学校位于富顺县城北十字岭,占地面积227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校内花木扶疏,新楼掩映,湖光山色,环境幽雅,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四川省富顺县第一中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前身为沱江船工私办的平澜中学,几经辗转,现坐落于代寺镇陈氏厂,被评为"农村中学的一枝花"。
富顺县城关初级中学校——极富盛誉的初中品牌学校
学校位于富顺县富世镇城北沱江之滨,是一所优美雅致的花园式学校。现有初中班27个。学校于2004年5月由原“四川省富顺县高级中学”和“富顺县城关初级中学校”合并组建成富顺县城关中学校。初中部教学继续发挥品牌优势,保持了在全县的领先地位,连续获得县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

富顺文庙
旅游资源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一城,指富顺县城——富世镇。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岩、锁江塔、文化走廊、天然石佛、福源灏清代民居、后街——市中花园古城区等景点。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还分布着黄泥滩、黄葛灏2座人工湖;沱江生态走廊建设与沿江景点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其中有普法寺、天池湖、明建文皇帝隐居的金田寺、上下仙鹅洞、仙女洞等,其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在自贡市独具特性。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方圆1.5万余亩,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刘光第墓:原在富顺赵化镇罗汉寺,1984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刘光第先生骨殖迁葬于富顺县城五府山革命烈士陵园后部,供后人凭吊。由赵朴初为刘光第墓题写了墓碑。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1980年7月,富顺文庙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顺西湖: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特别是扁舟游艇,荡漾湖中,曾留下古代多少趣闻轶事。故老相传,富顺西湖旧时北抵少湖,西至富顺一中,少湖得名就因其为西湖之小湖,城关镇西湖与东湖镇东湖遥相呼应,西锁江塔(回澜塔)与东文光塔(同心塔)峙然而立。岁月变迁,东湖已被填埋消失,上建民居,西湖也缩小至现状,成为富顺人的文化代表之一。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富顺县城中心的玛瑙山中部,背负玛瑙,前瞰西湖。北岩居左,澜岩居右,又名中岩。其形似半月,故称月岩。唐代成通(公元860——874年)中期,在长30余米,高约10米的月岩石壁上,摩崖造像数十龛,现尚存10龛。主龛为长方形平顶龛,高约7米,宽6米,深1.8米。正中是深浮雕千手观音造像,形态丰盈,瑰丽妖媚,半枷跌坐于莲台上。千手观音身旁和两壁布满佛像,异态奇姿,栩栩如生。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988 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殿宇宏敞,气势雄伟,金壁生辉。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好胜地,寺内豆花斋和素席,更是遐迩闻名。古代富顺西湖窜布于玛瑙、钟秀、神龟三山之间,红莲碧波,铺至千佛岩下的中岩寺前。游人既可沿蜿蜒的湖岸朝寺登山,亦可轻舟达岸,故尔留下的历代诗文颇多。现尚存宋、明、清游人题刻多处。
文光塔:位于富顺县城东一公里的同心山上,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培修,塔高38米,为七重楼阁式八楞形砖盘绕至顶,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的风水塔。塔名含“文章兴盛,光耀四方”之意,被视为富顺的“文笋”。
回澜塔:位于富顺县城西南五里许,沱江西岸的大佛岩上。清道光二十六年兴建。塔高56米,砖石结构,九层八角。回澜塔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去处。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之际,登塔北可远眺自流井之天车;南览绵延苍翠的青山山脉;西望烟云缭绕的群山,东瞰县城全貌。
青山岭:位于富顺县万寿镇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处,有青山山脉亘横。沱江纵流其中,形成青山锁峡,青山岭省级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五万余亩,园内山清水秀,云飘雾绕,普法寺香客不断,佛音悠远。景区内农家乐近20家,青山宾馆环境幽雅,是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五条沟:位于富顺境内的李桥镇和福善镇,并与宜宾南溪县大坪乡(现在老百姓还叫先进队)接壤.总面积有15平方公里之宽.有人说五条沟是自贡人的香格里拉。因为香格里拉的名字的确有点诱人的。也有点神秘,有人说是人间天堂,也有人说那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五条沟一直静静地默默无闻躺卧在哪儿,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人进入她神秘的腹地,以至于她的风貌一直都不为外人所知。植被丰富,沟里的奇山怪石,什么双狮戏舞、悟空探路、青蛙跳潭、美女抱瓶、月亮岩、龙凼,以及十八罗汉等等。
天山坡:据《富顺县志》记载,原名尖山坡,相传有仙女下凡到尖山坡,治妖除害,于是被百姓称为"天山坡"。该风景区地处富顺县起凤乡、兜山镇、毛桥乡、安溪镇之间,(四)川云(南)中路与泸(州)自(贡)路形成的夹角内,此处亦是自贡、宜宾、泸州三市的交界得。天山坡是自贡市境内唯一喀斯特大型风景区,直径九公里。该景区内溶洞成群,洞内有各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物(即钟乳石类),变化多姿,形态诡奇;三座最高山峰(即天山坡、中山、云盘山),海拔均为5 9 7 米,三座山构成一座笔架山。公元十五世纪前后,该处建寺庙约3 2 座。风景区内已建有楠木林、风景林、枇杷园、蜜柚林、花椒林。天山坡风景区是富顺海拔最高点所在地,属川南长江以北唯一的喀斯特地貌区,集山、林、石、洞、水、瀑多种奇观于一身。景区内三处规模较大的溶洞千姿百态,传说明朝建文皇帝曾隐居于此。
木桥沟人工湖:位于县西镇溪河上游,中和乡境内,距县城36公里。利用天然山沟改造。1975年大坝枢纽建成,水库总长18公里,最宽处300米,正常水位面3000多亩。四周山峦起伏,九曲连环,并有几公里长的峡谷。沿谷树木成阴,风景秀丽,水鸟多聚集在穿山洞、玉河沟两条岔河栖息。马鞍山侧有一岭埂直插潭水,形若象鼻。木桥沟人工湖山水幽美,有很多的神话传说,自然环境未受任何的污染,是休闲、消夏的理想场所。
地方特产
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了。最早发明豆腐(当时还不叫豆花)的是西汉一个叫刘安的人。当时因盐业发达,手工工人、居民和客商增多,豆腐食品供应量大增,一些等着吃早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待豆腐成型加工成为菜肴端上桌子,有人便忍不住跑进厨房去了,见锅内还慢悠悠煮着嫩豆腐,于是急叫老板“快舀上来!”,由于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得用盐水蘸着做“下饭菜”,令“饥不择食”者大为惊喜的是,这嫩豆花比起煎炒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富顺豆花真正扬名巴蜀,主要得力于县城东门口开豆花店的老板刘锡禄。他集全城各豆花店之长,专心研制豆花和蘸水的精妙技术,创造了一套自己的“秘方”,形成了风味与众不同的蘸水,使之成为富顺的一绝。如今的“美乐”牌香辣酱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其产品还荣获部、省等40余项重奖,被誉为“富顺一绝,香辣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