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宜宾市 >> 乡镇介绍 >> 曹营乡
曹营乡

  曹营乡地处珙县东南部,东邻观斗、石碑乡,南连洛亥镇,西接罗渡苗族乡,北界兴文九丝城镇;距县城78千米,幅员面积43.13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3个农业社,总人口97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5人,少数民族1280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红苕等,发展有烤烟、蚕桑、茶叶即“黄、白、绿 ”三色产业;处在“珙县僰人悬棺——兴文石海洞乡”旅游环线上,境内有极具考古价值的苏麻湾悬棺群。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三条公路主干线贯穿全乡;目前,已完成总规1平方公里,详规80亩的小城镇建设测设工作。

基础建设

  曹营乡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鼓励农民采取多渠道投工投劳筹资修建公路。曹营乡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完成了凤鸣村东支大堰1000米,云新、新村两口山坪塘及三条渠堰的整治。完成烟水、烟路工程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其他项目资金,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曹营乡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好户用沼气池210口及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建设。同时,曹营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场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搞好土地开发和农贸市场建设准备工作,促进商贸繁荣。

经济发展

  曹营乡稳定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保持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推广农业新技术,实施科技兴农。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优质畜牧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壮大畜牧产业,同时抓好畜牧防疫工作;发展壮大蚕桑、烤烟两大支柱产业。全乡2008年新栽桑1600亩,发种7200盒,产茧4580担,实施好海棠、凤鸣、福宁三个蚕桑百万元村工程建设;烤烟生产完成种植面积1600亩,实现产量3500担,力争达到4000担,启动云新、新村两个烤烟百万元村建设。

特色产业

  蚕桑生产是推动珙县曹营乡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特色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200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蚕桑行业发展形势严峻,蚕农思想极不稳定,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减弱。2009年曹营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情况,召开养蚕培训动员大会,,给蚕农和村社干部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为调动全乡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蚕桑惠农政策,帮助蚕农重建信心,有效的推动了曹营乡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政府补贴,狠抓共育。小蚕共育是养好大蚕夺取丰收的关键,为了抓好共育,确保小蚕共育三龄达100%,曹营乡坚持“一刀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预算1.2万元经费,对共育户给予每张蚕种共育补助2元的扶持鼓励。二、整合资源,科学发展。曹营乡常规养蚕很普遍,为了调动蚕农积极性、合理调配劳力,达到增加发种量,提高单产和效益的目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蚕农搞多批次、滚动养蚕的政策, 并预算0.6万元经费对推广多批次发种养蚕的蚕农给予蚕种和蚕具改造建设上扶持。三、以点带面,集约经营。在搞好蚕业的同时为了不影响蚕农的其他经济收入,曹营乡及时和智溢公司联系,在海棠村一社、二社进行试点,引进新品种黑红苕、马铃薯、大头菜等品种实行桑园立体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资源

  悬棺山水,落雁渔舟,槽头迷雾,雨花瀑布,龙井潺流,均属曹营乡旅游景点。

  在曹营乡海棠村邓家河北岸。山峦重叠,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悬棺即位于与之对峙的苏麻湾岩壁。现存悬棺42具,其中7具置于天然洞穴和岩墩上,35具置放在木桩上。在苏麻湾对岸的峰林中还保留了僰人当年的石堡寨,与悬棺共同组成了僰文化的重要景观。以悬棺为代表的僰文化神秘独特,以悬棺为代表的僰人文化神秘独特,历经千载,是宜宾旅游文化的精华。

  乾隆五十三年,皇清勅受乡人赵仕元文林郎文官官位,钦赐缎疋三次,荷包一次,立碑于现曹营乡凤鸣村三社地界以示纪念,碑身高四米宽一米五。

当地特产

  鹿鸣茶原产于曹营乡罗坪(现雨花村二社)有4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地方向朝廷进贡的“贡茶”,公元2005年由四川省永兴茶场生产,荣获“中国巴蜀食品节特别金奖”。

  曹营窨酒,在曹营已有50多年历史,用糯米,猪板油、冰糖、桔红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饮后回味无穷,20世纪80年代曾被兴文石林风景区用作接待外宾用酒。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