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宜宾市 >> 乡镇介绍 >> 珙泉镇 |
珙泉镇 |
珙泉镇位于珙县偏北部,系珙县第二大镇,东邻长宁县双河镇,南接底洞镇,西连恒丰乡,北抵巡场镇,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62个村民组4个社区30个居民组,2005年年末总人口42887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南高北低。该镇农作物和畜牧业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地方文化也独具特色,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766万元。 历史沿革 珙泉镇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始名在城乡,为县城所在地,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更名文聚乡。民国9年(1920年)废乡为区,民国24年(1935年)改为城镇联保,民国36年(1947年)改为城镇乡,1956年城镇乡改为城关镇,1958年10月成立城关镇人民公社,1981年改名珙泉镇,1992年撤区并镇将原附城乡、周村乡并入珙泉镇,已纳入川南二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范围。 珙泉概貌 珙石因质地细腻润滑、黑亮发光,在炎热的夏天,用手触摸,感触冰凉、舒适而著称,珙泉镇因这种人们习称的墨石被誉为“珙石之乡”。珙石的形成距今已有两亿年的历史,它埋于泥土中,小件珙石在泥土的表面可以寻找,而大件的珙石不容易找到。珙石富含沥青质、炭质石灰岩以及泥灰岩,有的珙石含有古生物化石的碎屑。珙石硬度在3.5—4之间,由于珙石质地细腻,琢磨性能和发墨性能良好,人们将珙石制作工艺品,采用浮雕、镂空等技艺,制成各种成品,该石用绒布经常擦试,越擦越亮。在珙县汉墓中出土的用珙石雕刻的纺锤(该石藏于珙县文物馆),充分说明了在2000年前的人运用珙石雕刻的生产工具。 资源优势 珙雕工艺品主要以砚台、笔筒、人物、动物、山水盆景等为主,还有梅、兰、松、竹等花饰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珙泉镇的旅游资源以省级风景名胜蜀南温泉为龙头,现已开发出祥风洞、荷花池、漂风岩瀑布、鱼池水上开发区、白鹤窝溶洞群、烈士陵园、麒麟寺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坝底村的蜀南地宫期待有识之士前来开发。珙泉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多,主要以煤、铁、石灰石、玄武岩为主,煤炭分布在德袜、官沱、三江、下坝、坝底、张永等村,探明煤炭储量近2亿吨,铁矿分布在三江、坝底、凤天、德袜等村,石灰石纵贯全镇十余公里,并在坝底形成小石林,除此之外,还储藏有优质陶瓷土、耐火粘土矿、磷矿、铅矿、方解石等。 农村经济 珙泉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籽、蔗糖、茶叶、蚕茧等为主,畜牧业以生猪、白鹅、乌骨鸡等为主, 竹、茶、禽三大产业已成为兴镇富民的主导产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76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943.3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483吨,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7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0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达到3111元,出栏肥猪28761头,收购蚕茧1185担,产茶962担。 工业经济 珙泉镇的工业企业以采煤、化工、建材等为主,主要企业有:中正化工公司、庆昌环保铁业公司、金山水泥公司、将军水泥公司、三江建材公司、顺通煤业公司、华远化工公司、马鞍寺煤矿、晟华经贸公司等,2005年全镇工业企业总产值逾8亿元。 社会事业 珙泉镇有高中1所,初中1所,完小4所,在校学生7677人,教师335人。有医院、卫生院5个,医生254人,病床100张。程控电话、小灵通、宽带、移动、联通、光纤电视已开通,交通便捷,水电设施齐备,民用天燃气已开通。 荣誉称号 珙泉镇先后荣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敬老模范单位、市级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