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宜宾市 >> 乡镇介绍 >> 潆溪乡 |
潆溪乡 |
潆溪乡位于高县西南,东邻来复镇、庆岭乡,南接贾村乡,西与宜宾县复龙镇接壤,北连宜宾县普安乡。幅员面积 39.83 平方公里,辖 9 个村、1 个居委会、63 个村民组,总人口 11802 人。 潆溪乡下辖行政村包括:金村村、大山村、二河村、新房村、青冈村、滚沱村、石梯村、高石村、新华村。乡政府驻地在水洞坎,海拔519米。 历史沿革 清代属庆符县永宁乡。民国 15 年( 1926 )置乡,因溪水潆绕故名。民国 24 年改联保,民国 29 年10 月复乡。 1951 年 10 月分置潆星乡、安宁乡。 1956 年2 月,潆星乡、安宁乡合为潆溪乡。 1958 年10 月改建潆溪公社。 1960 年 1 月,随庆符入高县。1984 年复乡。 特色经济 高县潆溪乡的黄桷树以其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而著称,是园林绿化的上好树种。黄桷树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桑科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寿命很长,百年以上大树比比皆是。黄桷树以其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而被人们所喜爱。适宜栽植于公园湖畔、草坪、河岸边、风景区,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也可用作行道树。潆溪乡的黄桷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年栽培上万株,产值 500 万元以上。 潆溪乡是高县蚕茧主产区之一。现已发展到 6000 亩,年产茧 5000 担以上,年值达 300 多万元。到 2008 年将达到 1 万担,年值超 600 万元。 潆溪乡区位优势独特,川云中路穿境而过,石潆公路横贯其中,并直通宜宾县复龙镇、云南省水富县,是筠连、高县到西部大峡谷、川南林海雪原石城山、内昆高速公路、向家坝电站的便捷通道。 柏杨水库有着广阔的天然水域,蓝天碧水是垂钧和水上游乐的绝好场所,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经济发展 据《2007年潆溪乡年鉴》,2006年年末潆溪乡耕地面积11636亩。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23万元,上交税金80万元,实现利润53万元。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9万元,完成任务)的108.19%。乡级财政收入15.5万元,完成任务的258.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2元,完成任务111.49%。 粮食产量到达6556吨,产值883万元;畜牧业产值1800余万元;蚕茧实现5000担,产值400余万元;茶叶产值40余万元。各类粮食补贴资金 24万元(含粮食增支补贴),退耕还林补贴71.484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371万元。规模以下企业生产总值423万元。 外出务工4826人,完成任务的104.91%;其中输出国外4人,完成任务的133.33%,务工寄回收入总计2300余万元。招商引资25万元,完成任务的112.5%。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财政收入有了新的增长。在“桑、茶、竹、畜”四大支柱产业上做文章,积极实施“扭桑拌兔、桑草间种”产业工程,以产业的多元化,着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着力打造“单产百万新村”。在蚕桑发展上,全乡新发展 “一步成园”桑530亩,春茧“千担村”两个(金村、滚沱村),单产年收入达1万元的农户有4户,达5000元以上的农户有61户,全年农民养蚕总收入增加到400余万元,2006年元月乡党委政府被县委政府表彰为“蚕桑发展先进乡”。在茶业发展上,新发展的良种茶园300亩出产率达70%,实现年产值40余万元。在竹业发展上,发展石梯青杠两村沿宜高路、石潆公路的竹业产业带1200亩,实现年产值80万元。在畜牧发展上,以种草养兔项目为抓手,以金村、大山为产业轴,形成高县养兔第一产区,以金村胡全县、杨仕林等55户为养兔示范户,全乡252户养兔户实现年产值100余万元,单产年收入上2万元农户有2户,上1万元的农户也有7户。 农村经济 潆溪乡是纯农业乡。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蚕茧、竹、生猪、肉兔等。 2003 年,水稻 3354 吨,小麦 1181 吨,生猪出栏 6900 头,产茧 3260 担。 2002 年-2003 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 5896 吨、 5963 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2101 万元、 2880 万元,第一产业分别为 1815 万元、 1784 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 188 万元、 6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972 元、 2084 元。 工业经济 2002 年-2003 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 705 万元、 610 万元。 社会事业 潆溪乡有初级中学 1 所,小学 5 所,在校学生 965 人,教师 53 人。有医院、卫生院 1 个,医生 5 人,病床 5 张。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开通,水电设施齐备。 认真抓好“普九”工作,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7 %。积极开展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次分别达1458人和9786人次,提高了全乡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积极实施助学奖励政策,出资1800元对考入大学本科的9名学生每人奖励200元。 人口出生率低于县上下达的5‰控制指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6%,依法查处违法生育案件23起;在家妇女“三查”签约率达100%,外出妇女“三查”签约率达100%以上。 9个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协议签约率为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