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初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锡姓人家所建,故称“蜴家山”。 清乾隆时,锡家搬迁,民居卖与黄篆庵,经黄氏后代逐年整修、扩建,到清末形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式住宅。因这一带风景优美,根据民间“三奇”(奇书、骏马、佳山)中的佳山而得名“夕佳山”。 [5] 经清、民国期间几次较大的修葺,至今保存完整。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
夕佳山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整个民居建筑在四个台基之上,为四合院式,纵深三进,有11个天井。以正门、前厅、堂屋为中轴线向两翼展开,布设有东花园、西花园、后花园。民居建筑除固若金汤的围墙和四角的碉楼为石砌外,其余民舍均系悬山穿斗木质结构,青瓦盖顶而成,共房舍123间。夕佳山民居的建筑发展史就是明末以来四川民间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夕佳山民居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了中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
【主要建筑】
阳楼
阳楼,又称“宴乐楼”,共有两座,位于文魁门东西两侧。是民居中大凡有红白喜事时用以大宴宾客的地方。昔日,有钱的财主家在举办各种活动时并不是在敞亮空地之上举办的,而是在“上有盖的,下有遮的,人有坐的”地方举行的,这样才显得体面、气派。
阳楼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北朝南。两楼一顶。每栋楼长达28米,进深8米。悬山抬梁与穿斗式小青瓦建筑风格。前墙为乱石墙,左右两山墙为穿斗式七柱夹壁墙,后为槛窗与木槛墙。城面白色,室内屋顶亦白色,显得非常宽敞。当年,夕佳山民居在举办红白喜事时,每栋阳楼一次可摆五十桌宴席。
中西合盤的阳楼正面每栋都有十三个窗户,其中上七个仿西式风格,下六个为中式风格。上层为拱形窗户的顶上灰塑着一幅幅吉祥图案。有梅兰菊竹、松竹梅、洪福齐天,福禄寿喜、麒頗吐宝。吉庆有余、终身吉祥等,以及众多精美的灰塑纹饰;底楼每个窗户则垒彻福、禄、寿等篆字以作装饰。
藏书阁
藏书图位于夕佳山民居前厅的东西两面,东为东书楼,西为西书楼。每栋书楼面阁二间,宽8.5米,进深一间,长8米,前出廊2.5米,后出檐12米,梁架为穿斗式九概七柱,前后设斜撑挑坊,单檐两坡瓦顶,南端与前厅相交,北端与宾客楼相倚,并在交接处做天沟。
每座藏书阁占地80多平方米,东阁主要藏“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和木刻印版,西阁主要藏医书。藏书图有专人管理,据传当年川南知名秀才苏济川先生经常到此借阅书籍。
藏书阁一般不允许外人和小孩上去,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关闭着的。只有在需要取书的时候才开启。上楼的梯道也不是固定的,人下楼后马上移开木梯,拉下楼梯口的活动盖板。人口楼道便被封闭了。
藏书阁虽没有“万卷书楼”的雄伟,但也不失大家气势,它在黄氏家族子孙后代的教育上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客厅
黄氏家族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将待客的客厅分上客厅、中客厅、下客厅三种不同的等级,但均建在同一中轴线上。
上客厅建在民居的左侧,是当年主人接待上等客人的地方。该客厅为三个客厅中规格最高,位置最好的,由三间房屋组成,明间为宽败的正厅,厅前用精雕细球的落地罩作饰,室内豪华雅致,富丽堂皇;室外独具匠心的榕树根屏风优美典雅。左右次间为琴房,书房。客厅正面下为木槛墙、上为雕花木槛窗。再配以园中假山池沼和四季不调之花,环境恬静清凿,令人油然而生“世外桃源”之感。门前,左右两株罗汉松青翠挺拔,这是主人信奉佛教的标志,因为相传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和罗汉树下惨成“正果”的。
中客厅与下客厅对称而建,两客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廊,梁架明间为抬梁式九檩四柱:次间为穿斗式九棚七柱。前檐柱间设四扇六抹隔扇中客厅后檐明间金柱间做隔板,下客厅后墙则为“乱劈柴”槛鬮与木装板槛墙。两客厅的两次间为拍梁式,设五架梁、三架梁:次间架梁为九檩七桂穿斗式构架。中客厅、下客厅屋架南北两端均与前厅后厅相衔接,相连处做天沟。屋面均为灰瓦,筑脊中客厅是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厅内装饰华丽、陈设古雅:厅外树影婆娑,芙蓉含笑。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格调清新、心旷神怡之感。下客厅因其室内室外的建筑与装饰较为简单,与一般农户的房屋相当,主要用于每年端午、中秋与佃户协商议事。
堂屋左侧
夕佳山民居,中客厅在堂屋左侧,这是主人接待中等客人的地方。中客厅两边各一道侧门。穿过侧门,便步入了民居的另一个天地——娱乐区。这宽敞的大厅叫做“工”字厅,因其形似“工”字而得名,平时是通道,有事时则是品茗看戏的场地。左右两边厢房,是高、中等客人的起居室。厢房外,各有一天井。
工字厅的正前方有一台阶。台阶上方是戏台。台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构思精妙,立意深刻,无声地向人昭示:这里是戏剧的天地。台口左右华板上雕刻着《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台前的落地罩精致绝伦,有关专家学者称赞其“集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自是当之无愧,其雕刻内容,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抗清”;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的取材于唐诗,如“寻隐者不遇”、“清明诗”等,有民间传说,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有的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现美好的意愿的传统图案,如“挂印封候”、“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
堂屋
前厅正前方即是堂屋。堂屋是祭祀、议论重大事情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处所,是封建神权、族权、夫权的集中体现地。一般外客、闲杂人、女性特别是孕妇,是不可跨越堂屋门槛的(家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和拜堂的新娘除外)。且家里只有年长的死者方有资格在堂屋内停放遗体。
堂屋房顶上有“山谷题留”的灰塑:因昔日民居的主人姓黄,故将宋代大文学家、大诗人黄庭坚供奉在堂屋脊顶上,让外人一眼便知这家姓黄,这是对祖宗先人的崇拜,也有炫耀之意。
洞房
堂屋的左面明间是历代黄老太婆吃斋拜佛的地方,次间是其卧室。当家中有人结婚时,次间是要让出来作洞房的,新人在这里度过半年的燕尔新婚生活之后,搬到其它房间居住。因此,左次间既是地位最高的女性的居室,又是“永远的洞房”。
学馆
上客厅右方的沁园内建有一座学馆,是黄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馆前有一株高大的黄桷兰,花开时节,满园飘香。学馆环境清清净净,芳菲沁人。
【文物遗存】
“伯仲增辉”匾
夕佳山民居,堂屋的门楣上高挂一块大匾,匾文为“伯仲增辉”,为黄氏的亲友所题赠。堂屋的大门,是传统的“三抹六扇”雕花木门,这是“湖广填川”家庭的标志之一。“三抹六扇”缘出春秋战国的《考工记》一书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句。堂屋正上方设置着“神龛”,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这7个字的书写颇着讲究,简而言之,就是“大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离币,位不离人”。
“龙光永榭”匾
夕佳山民居大厅墙壁挂着刘光第所赠的“龙光永榭”匾。匾下是五彩缤纷、构思精巧的“鸡冠罩”。“鸡冠罩”是房屋通道上的装饰构件。这个“鸡冠罩”的图案,中为“百鸟朝凤”,左右各一幅对称的“鱼跃龙门”,然后分别是“野鹿含花”和“鹿鹤通泰”。几幅图案用瓜和藤蔓串在一起,取《诗经·大雅》“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意,表现了主人希望子孙绵延不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愿望。
“三凤联飞”巨匾
夕佳山民居,客厅门楣上挂着一块“三凤联飞”的巨匾。据说,由于黄氏子弟在同一次科考中考取了三名秀才,当时的知县爱才,题赠此匾以示祝贺和奖掖。厅内,装饰华丽、陈设古雅,厅外,树影婆娑,芙蓉含笑,透露出主人高华清雅的情趣。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夕佳山民居,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譬为“中国古民居活化石”。夕佳山民居是融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于一炉的难得的艺术精华。前厅、天井、堂屋、客厅、厢房、戏台、碉楼及象征家族地位的双斗桅杆,青瓦褐木,一应俱全。那古色古香的桌、椅、床、柜、窗等无不显现装饰细节上的考究,又体现出庄园主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民居建筑工艺之考究、表现古代民俗风情之完善,堪称川南的“民间建筑化石”和建筑文化史上的“活字典”。民居精湛的木雕艺术,实为中国民间木雕艺术之珍品,是研究明代建筑与人居环境的重要史料。
木雕艺术
夕佳山民居,前厅正面朱红色的木板墙,是可以开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带窗式木门。平时用门栓杠起来作墙,只留中门敞开,供人进出。如遇进出人流量大之时,则打开所有门扇,就形成了一个通畅的大厅。
夕佳山民居,门扇上的雕刻精美、构思巧妙、蕴含丰富、刀法简练、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民间的木雕艺术。雕刻内容,一是传统典故。如“渔”、“樵”、“耕”、“读”。 “渔”通过两个渔夫钓鱼和放水捉鱼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不要竭泽而渔的哲理;“樵”则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告诫观者要珍惜友谊,知音难寻;“耕”描绘的大舜耕田,其特别之处在于使用的是大象,而不是牛,这既是农耕有历史的真实再现,又蕴含了“万象更(耕)新”的寓意;“读”用的是梁山伯祝英台梨山功书的典故。“渔”、“樵”、“耕”、“读”体现了主人处世立身的思想。二是吉祥图案,如“双喜临门”、“麒麟吐宝”、“终身吉祥”、“福”、“禄”、“寿”、“喜”等。三是民间传说故事,如“麒麟吐玉书”、“暗八仙”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谐音、双关手法表情达意。如“钟声桔羊”,一棵桔子树,树上桂一口钟,树下有一只羊,谐音即是“终身吉祥”、“莲生三戟”,画面上是一朵莲花,花上插着三只戟,即是“连升三级”。前厅正面檐柱上的镂空木雕撑拱,造型巧妙生动,雕艺精湛,既是建筑力学上的支撑,又是美学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其内容则有“福在眼前”、“俸禄如意”、“松鹤延年”、“欢天喜地”等,寄托了当年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