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南充市 >> 乡镇介绍 >> 店垭乡
店垭乡

  店垭乡位于南(部)、剑(阁)、盐(亭)、三县交界处,距县城110公里,全乡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5亩,总人口8872人,辖葵花、紫荆、回龙、石龙、红岭、红庄、胜利、沙溪、荷花、南桥、新埝11个行政村,主要民族汉族。改建小溪路店垭段9000米,硬化街道1200米,综合开发和利用了乡农贸市场。全乡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其中种植业1352万元,养殖业214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5923吨,蔬菜总产量160吨,水产总产量40吨,生猪出栏7522头,存栏9875头,实现财政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比上年增长230元。

产业结构

  全乡以粮油为主兼多种经营,是大坪区蚕桑、花生生产基地乡,到2004年止,农作物播种面积16000亩,蔬菜种植320亩,粮经比例7:4,乡政府还引导农民把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档次调高。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中药材基地村,使种养殖业又上新台阶。12月底,全乡共投入资金350万元,改建小溪路店垭段9000米,硬化街道1200米,并对场镇脏、乱、差进行了整治,综合开发和利用了乡农贸市场。

  从乡政府顺路而下,骑摩托车只需10多分钟便到了葵花村。要是在往年,村干部到乡上开会起码要步行1个小时。新修的11.3公里村道路已见雏形,施工的人们正在忙碌着。该村今年利用项目资金40万元,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3万元,向悬崖峭壁、羊肠小道发起了挑战。今年3月份,红庄村投资52万元,修通了8公里碎石路,全村605人告别了走烂路的历史。今年以来,全乡新修村组道路170公里、“产业路”160公里。

  葵花村村民现在再也不必天不亮就下山等水、背水了。今年以来,该村以“项目为引导、群众为主体”,建成了26口人工井、4座山平塘,一举解决了250亩耕地和721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紫荆村、新堰村等地,干部群众忙着掘土筑坝,水利建设的热浪滚滚。目前,全乡已建成人工井620口、蓄水池410口、山平塘71处、集中供水站15处、提灌站8处、小二型水库5处。

  旱山村产业的出路在哪里?“9100亩旱地全部实现桑园化。”乡党委、政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面对严峻的旱情,他们喊出“人在桑树在”的口号,回龙、胜利、红庄、荷花等村每天分别组织近百人,顶烈日抗旱保桑苗。今年,胜利、沙溪、红岭、南桥等村发展新品种黑花生3500亩,同时,全乡育核桃苗18万株,9月份可全部移栽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养殖业撑起了农民增收的半边天。”乡长李全州向笔者介绍,他们乡通过“协会牵头、大户带动、整村推进、以奖代补”等措施,使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店垭乡目前共有年产值在8000元以上的养猪大户83户、养鸡大户55户、养羊大户7户。

乡镇建设

  乡内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21人,教学班8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5人,向上级学校输送新生105人。全乡小学8所,中心校1所,教师23人,获中级以上职称的4人,全乡在校学生600人,入学率达100%,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乡级卫生院1所,医疗点11个,全乡共有医务工作者22人。敬老院1所,有“五保”老人48人,其中民政救济40户,发放救济金和救济物资共计人民币1万元。

教育事业

  进一步巩固“普九”教育成果,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小学、初中普及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进一步落实教师安居工程,投资30万元修建了540平方米的小学教师住宿楼,投资60万元,修建了初中学生综合楼和学校围墙,现已投入使用。全乡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率达100%。全乡实行光纤电视村村通,更新广播线路1.8公里,全年共举办科技培训班5期,接受培训人员2200人次,使全乡75%以上的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杜绝了重大事故隐患,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天然"太极图"

  四川省南部县宣传部工作人员日前在该县店垭乡红庄村发现了一个由水塘、山包和山石构成的巨型天然“太极图”,令人称奇。

  据了解,站在红庄村3组海拔约600米的大山往下俯视,只见山脚下有一个浑圆的水塘,水塘里有一座呈“S”形的小山包,小山包两端像豆芽一样蜿蜒伸进水塘里并凸显出两块巨大的山石,它们与水塘、小山包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巨型“太极图”。这幅天然“太极图”位于升钟水库的尾水地段,它的上游部分有两处水源源源不断地注入水塘内,水塘内的水经过“S”形的小山包回旋之后再注入升钟水库。据测算,这个天然“太极图”占地面积约100亩,没有任何人工创作的痕迹。

  据红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鲁绍成介绍,流入水塘里的水来自两条小溪,其中一条小溪发源于上游剑阁县的陈家沟和张家沟,一条发源于上游南部县桐坪乡东风村。这两条小溪的溪水终年不绝地流淌进水塘里,它们的力量相互冲击、相互转化、相互抵消、相互独立,结果就很自然地演变成如今的“太极图”。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