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南充市 >> 乡镇介绍 >> 楠木镇 |
楠木镇 |
楠木镇位于南部县的东部,素有东大门之称,距离县城30公里。海拔高度:415米。全镇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南距嘉陵江4公里,北临中心乡,西靠碑院镇,东与仪陇县柴井乡接壤,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8万人,嘉陵江跨镇4个村,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省道唐巴101线,县道楠新路穿镇而过,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楠木镇现有耕地面积15716亩,人均耕地0.6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已建成集镇面积41.5公顷。行政机构健全,有干部职工32人,镇内县区级单位20个,镇内企业13家,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5个,在校师生员工4000余名,村级医疗卫生站15个。 行政区划 楠木镇下辖村:通柏村、华光村、白鹤村、驷马村、石牛垭村、金垭村、泸溪村、陵江村、金石村、花冠庙村、白云村、大书村、楠新村、横山村、黎家庙村、南鸭村 经济发展 把农业发展定位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高度,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调整粮经比例,由过去的7:3调整为5:5,足额兑付粮食直补121,461元;另一方面调整农、林、牧、渔、副之间的比例,主要发展蚕桑经济林木,2004年发蚕种2,500余张,产茧7.5万公斤,收入75万元。人均增收34元。进一步保持1,300亩的退耕还林面积,并全额兑付生活补助和粮食补助资金288,443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进一步扩充畜禽养殖规模,新发展DLY母猪100头,鸡鸭小家禽23万只,兔1,500只,羊4,400余只。加强农副产品行业的发展力度,大办加工厂,让简单加工业转入农产品深加工,充分科学利用农副产品剩余价值。做强水产养殖业,利用临江的独特优势,发展渔业。2004年,全镇渔业收入达18万元。转变劳务输出与招商引资的观念,真正做到了输得出,引得进,输出人力,引进资金和技术,大力培训农民工,2004年参培人员达3,000人次,共输出9,051人,成建制输出2,300人,全年劳务收入达8,8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招商引资310万元,其中回引资金190万元。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蚕桑、水果、生猪为主。工业方面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3家,私营企业多达几百家,基础厚实,经济活跃。第三产业方面,从业人员达12000名,外出务工人员8900人,年务工收入8900万元,占农村经济主导收入。全镇森林面积18410亩,覆盖率达40%,退耕还林1200余亩,名贵树种有楠木树。新村建设步伐较快,典型的有南鸭村、花冠村。骨干产业也已形成,主要以蚕桑产业为主。 基础设施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巩固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扩建街道,并投资160万元筹建自来水厂一座,投资20万元建设场镇公厕4处,投资8万元建立中心镇客运站,杜绝车辆乱停乱放,消除了安全隐患,投资7万元建立了定点屠宰场。闭路电视入户率达70%,通讯设备安装户达3,500余户。南鸭田村正在努力打造文明新村. 镇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镇共有水泥街道9条,场镇全面实现绿化、净化、亮化、购置垃圾车10台。2006年,该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广播、 村道路16个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其中两个村为油路,十四个村为泥石路,总长度140公里。安装程控电话达4000户,光纤闭路入户3042户,占总户数的75%,农村信息、农村文化生活较为通畅和丰富。 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40人,教学班17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20人,年内向重点高中输送新生200人,大学生30名。全镇小学3所,辖十四所村小。镇小学设有初中部和龙王井、崇正两个小学部,有教学班94个,在校学生4,147人,教师117人。校舍占地70余亩,教学、办公、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师生食堂等建筑一应俱全。有镇级卫生院1所,医疗点21个、有执业资格的医生68人,村级卫生站16个,村医生31人。敬老院1所,赡养“五保”老人5人,年支出赡养费5,000余元。有老年协会两处,协会成员达200余人,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深受老年人喜爱。 2004年,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全镇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03,879亩,复种指数为2.67%,粮食总产量达11,719吨,蔬菜总产量l,538吨,水产总产量15吨,生猪出栏1.34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520万元,入库税金12万元,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5,778万元,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年初目标。财政收入221万元,财政支出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镇乡镇企业15个,产值1,75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业主开发初见成效,投入120万元,产出22万元。经济工作再上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