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四川 >> 绵阳市 >> 乡镇介绍 >> 战旗镇 |
![]() |
战旗镇 |
战旗镇位于中国四川,清初建置,民国24年改为中和联保,民国29年再改建为中和乡。辖11保,93甲、隶江油县第一区。幅员面积50.76平方公里,2000年有人口17325人。距市区中坝镇28公里东与梓潼县黎雅镇交界,西靠新安镇,西南与义兴乡相连,北接新兴,南连游仙区太平乡、朝真乡。境内有蓄水1336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一座(战旗水库)。武引主干渠穿白云村公坪村而过。地理坐标:东经104°56′,北纬31°46′。战旗镇幅员面积50.76平方公里,城镇积一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辖场镇居委会,中和、银丰、梨园、青春、荣华、石庙、新升、白沙、三一、海棠、三清、白坪、白云、瓦子垭、公坪、回龙1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战旗镇位于市境东部,梓江公路横穿其境。 历史沿革 战旗镇1949年12月解放,1950年改隶第六区,1951年划出第五至八村和第十一村,成立金鼎乡。中和乡辖6个村。1953年初将梓潼县瓦子乡部分村并入,改隶第四区。1955年将金鼎乡的第五、六村,瓦子乡的第一、二、四、九、十村划入调整为下辖10个村。同年撤第四区,直隶县辖。1958年10月成立中和乡人民公社。辖10个管理区,隶新安区。1962年辖12个大队。1967年大破四旧时更名为战旗公社。1968年5月成立战旗公社革命委员会。1972年秋在县上的安排下,又恢复了战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16个村,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2年9月在上级的撤区并乡建镇的统一规划下,由战旗乡改为战旗镇,隶江油市。 人口民族 2000年有人口173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0人,占总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人口出生率为7.4‰,主要为汉族。 经济状况 战旗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80米,属于浅丘地形,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候170C左右,年降水量700-12000毫米,二00年底有耕地24116亩,其中水田17536亩,旱地6580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养殖业以养蚕、养长毛兔、养猪为主,小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兔等。2000年战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177万元,粮食总产达到13562吨,(因产业结构调整与常年相比减100余吨)。水果总产898吨,蚕茧总产155.5吨,生猪出肥20164头,小家禽60余万只,长毛兔一万只,税收1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拥有个体企业350个。2000年企业总产值达到8400万元,实现利税325万元。 基础建设 江梓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战旗镇境内村级公路实现网络化。各型车辆畅通无阻。中巴客运车往返江油、梓潼之间。江油至战旗每天往返二十班次。 镇境内有1500部电话与市邮电局并网,可直拨中国各地。各类无线通讯网履盖全镇,完全消除了信息接收盲区。闭路电视、广播信息履盖全镇。高低压线路履盖全镇,村村户户逐步走向电器化。 战旗镇有初级中学校一所,初中建制成人教育中心校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小9所,中心幼儿园一所,村级幼儿园9所,卫生院(医疗点)17个,文化广场(4000m2)一个. 地方特产 特产有: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