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绵阳市 >> 乡镇介绍 >> 河清镇 |
河清镇 |
河清镇始于宋,时名为庚蜍镇。场镇最初在临近的绵竹县绵远乡中学处,后来由于绵远河涨水,将场镇冲毁。在文化大革命时,临近的永河镇群众曾在地里挖出上游冲下的栓船的桩子以及当时庚蜍镇首的钢印,足可见当时的水灾之厉害。之后,场镇搬迁到现在的地方,为了纪念那次水灾,场镇立有一块石碑,因此名石碑镇。后因场镇地处河滩地,随后不久又更名为河坝场。再后来,后因场镇大北门有一道堰名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见底,场镇又更名为河清。曾有湖广馆、广东馆、江西馆、福建馆、陕西馆等五大会馆,经济繁华。 地理位置 地理座标为东经104°19′,北纬31°25′,位于县城西南50公里,东南面与永河镇和德阳市罗江县略平镇连界,西北面与绵竹市的绵远、拱星镇相连,北面紧靠迎新乡、秀水镇。地处安县、绵竹、德阳3县市交界处,多坝少丘,幅员面积28.1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0000多人,耕地总面积23780亩,其中水稻面积18321亩。 农业产业 2004年,大力推广“金优725、527”、“D优527”等新品种;推广优质杂交稻示范栽培面积3000亩;实施“三百示范工程”,三个村共计3000亩;推广小麦、油菜、稻田保护栽播1500亩;推广水稻杂、糯间栽技术1031.6亩。以白马村、桂花村、金光村为基地,引导农民发展水稻制种。按照领一还二的模式,在桂花、年丰、荣华等村,发展养羊农户187户,养羊374只,户平增收800元。引进绵竹投资商,以富利食品厂为依托,在桂花村建成了3700平方米、年出栏肥猪3000余头的集约化养猪基地。以年丰村金花梨为示范,带动经济林木的发展。开展退耕还林,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170亩。深入细致做好富农工作,发放粮食直补奖金22.47万元。 2005年,推广良种17000亩,其中优质稻推广4000亩;在成青路两侧建立三百示范工程1200亩,建成以桂花村、金光村、白马村为主的水稻制种基地共600余亩。巩固了桂花村农民生猪养殖协会,为该村养殖协会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万元。 社会事业 2004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争取资金20万元,兴修了中学学生公寓;筹措资金3万余元,排除广华、金光、桂花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政策生育率达98.5%,人口出生率降到7‰。严格执行民政优抚政策,全年共发放优抚资金9.36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2.8万元。做好复、退、转军人的定补发放和安抚工作91人。年内为残疾人发放轮椅4辆,共有13名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手术治疗。认真落实低保对象235户,415人,共发放低保金25.07万元。尸体火化率为100%。加快广播电视、通讯事业的发展,全镇7个村均已通有线电视,新安电话座机720部。 2005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贫困学生减免书本费、杂费、补助生活费2.2余元。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投入资金4.2万元,免费落实补求节育措施81人次;全年出生人口155人,人口出生率6.9‰,计划生率95.62%。民政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发优抚金11万余元;给农村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急1.8万元;为4户特困户建房2.4万元;慰问88户贫困户、军烈属物质和现金共计1.1万元;为4名白内障患者和1名心脏病患者解决复明手术和心脏病治疗费用2万余元;全年解决83名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6.24余万元; 落实225户397名城市低保对象全年低保金266760元。帮助113名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尸体火化率达100%。加大卫生工作投入,投资7万余元购置一辆救护车,河清镇卫生院2005年总收入达到了150余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0万元;完成了麻疹和乙肝预防疫苗840人的免疫工作。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灭螺工作,全镇出人力12500人次,投劳折款6万余元,各村、组投入资金8万余元,共灭螺31.7万平方米。改善城镇面貌,投入资金5000余元平整街道,2万余元,增设清洁管理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