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绵阳市 >> 乡镇介绍 >> 二洞乡
二洞乡

  二洞乡位于四川省梓潼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东与马迎乡毗邻,南与宝石乡接壤,西与自强镇相接。属典型丘陵地区,纯农业乡。幅原面积38平方公里,辖六个行政村,3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场镇人口228人,农村人口4314人,二洞乡总4542人,总耕地6873亩,其中田1540亩,地5333亩,辖内有4个单位和部门,主要以教育事业为重点,有梓潼县二洞小学、卫生院、宝石农村信用社二洞分社等单位。

建置沿革

  建国以后二洞乡属剑阁县管辖区域,解放后划归梓潼县;1998年11月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二洞乡恢复建制。

地理气候

  该乡区域地形属盆沿低山椭圆形地带,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周围高,中间低,最高山峰为峨眉山;二洞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民族全属汉族。人口生活,居住地处低山丘林的典型农业乡,土地主要分布在沟槽和山坡之上,粮食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红苕为主和兼种大豆,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西瓜、海椒、果蔬为主,兼营林牧,渔业,全乡林业绿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达到47.2%,保持了水土,调节了生态,常年春旱、复旱、秋雨冬干,年降雨量620mm左右,平均气温16.5℃,日照1370千小时,年无霜期275天左右,最大风力为5级左右。

经济建设

  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农业产业化比重明显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畜禽出栏全面增长,全乡工农业经济和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82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70万元,农业总产值1089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4476元,较1992年人均递增3200元,畜牧业实现414万元,较1992年增长600%,一、二、三产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输出率达到21%,全乡今年务工收入达800余元,二是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农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利民事业大步前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

特色农业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每日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生产周期短、投资建效快、商品率高、比较效益明显,是牟礼镇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二洞乡耕地面积35000余亩,蔬菜面积2200余亩。年产商品蔬菜1500万公斤,产值达800万元。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将蔬菜产业做大作强,作为牟礼镇农民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牟礼镇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蔬菜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突出二洞乡特色;二是蔬菜生产水平较差,设施蔬菜生产偏少,且设施简陋,没有高中档设施的投入;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二洞乡所在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5天,元月份平均最低气温3度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9度左右,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土壤条件看,土质为半沙半泥土,地块平坦,土质肥沃,结构优良。环境方面,空气清新,地下水位高,三面环河,无污染源。

   2、良好的蔬菜生产基础。二洞乡现有蔬菜规模种植面积2200余亩。二洞乡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种植技术精良,特别是蔬菜基地所种植的蔬菜品种多样,品质远近知名,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主要在雅安、成都等。在牟礼镇蔬菜示范基地,种植全面掌握了育苗新技术,大棚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种植技术,促进蔬菜生产发展。从农民积极性来看,种菜是一个短而快的项目,能尽快使农民增收,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现已形成了良好的种植基础。

  3、广阔的市场前景。便捷的交通设施,现从二洞到潼县需要30分钟,到成都只需1个小时,即将建成的“新邛蒲快速通道”,这为商品蔬菜的调运流通,联接广阔的外部市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规划

  二洞乡蔬菜产业化建设的思路是: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培植和建立蔬菜基地为基础,以实施和发展无公害蔬菜为前提,加快调整品种布局,打造牟礼镇特色品牌,强化蔬菜产品流通和蔬菜市场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二洞乡打造蔬菜核心基地2000亩,其中大棚蔬菜1000亩,钢架大棚蔬菜100亩,实现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通过蔬菜核心基地示范推广,带动周边乡镇等壮大蔬菜基地,使全镇蔬菜基地达5000亩以上。

   2008年,发展蔬菜种植户得到1000户。在二洞乡建设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100亩,规范化的竹架大棚1000亩,带动全镇蔬菜基地达2500亩,整合全镇蔬菜产业,新增无公害蔬菜品种认证2个。引进龙头(一家有品牌、有销售的蔬菜公司),成立成都市牟礼三河农业有限公司(依托村集体成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初步建立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村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桑蚕养殖

  2008年4月24日,二洞乡举办了一期蚕桑培训会,各村社干部、40余户栽桑养蚕户,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了召开好这次培训会,二洞乡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一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农户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情况,把蚕桑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培训农民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二是培训针对性强。根据栽桑养蚕户的需求,乡党委、政府邀请文昌镇陈站长来乡授课,重点突出的讲解了桑树的春管工作、大小蚕的饲养、养蚕中的消毒工作、蚕茧的保护等;三是措施有力效果好。为了培训效果突出,乡政府落实专项经费鼓励栽桑户养蚕。

  通过培训,使二洞乡栽桑养蚕户真正学到了许多栽桑养蚕方面的技术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养蚕的管理水平,为进一步繁荣二洞乡蚕桑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

  二洞乡场镇通往剑阁县公店、王河、土门、柘坝和本县马迎、二洞乡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为乡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到2007年底全乡建成村级碎石路6公里。初步完善了道路网络。全乡机动车124余辆,摩托车287余辆,全乡六个村通光纤入户332户;安装程控电话和移动座机电话675部,乡村分别安装了农村信息网络固定话机六部,境内有三处移动通讯基站,覆盖全乡95%的地区,已有手机1220部;本乡集市场繁荣、商贾云集,个体经济蒸蒸日上。境内有天然气储量丰富;日供水量200立方以上,场乡安装消防设施4处,境内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7座,拦河埝7处,提灌站8处,装机容量125千瓦。全乡2003年农村电网改造后,覆盖和使用率达100%。

  乡辖区内有中心小学校、幼儿园各一所,8个班,共有师生500余人,农民技术学校,农技推广站各一所,2006年5月中、小学改造学生伙食团,实行学生自主营养餐,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改造D、C级危房1286平方米,改造为功能式综合用房,小学硬化校园1700平方米,添制教学设施耗资18万元,五年扶持贫困学生12万元,购买原供销社闲置房屋8300平方米(含绿化带)15万元,安装远程教育网络,中、小学分别建立微机室,新购微机55台。完善了卫生院体制改革,实行公立非盈利性卫生体制,运转良好,同时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使农民就医方便,门诊住院,报销及时满意。

旅游名胜

  帝乡一角——二洞,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创造和保留了很多的文化成就,古今的民间传说和有关风景名胜,民间流传甚多。

  二洞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忠厚诚朴,有一些独特风俗,如传统佳节春节,大年夜全家团聚烤火“守岁”,初一拂晓抢担“银水”,象征着一年内财源滚滚。

二洞习俗

  二洞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忠厚诚朴,有一些独特风俗,如传统佳节春节,大年夜全家团聚烤火“守岁”,初一拂晓抢担“银水”,象征着一年内财源滚滚。

  二洞乡的农事大概应从每年的头一个节气“立春”算起。“立春”前后,春官们便爬山涉水、走村串巷,把春天的信息带给干家万户。他们把一张张木版印制的“春事纸”送给农家,那几寸宽、尺把长的浅红色纸片上记挂着一年365个时日和24个农事节气。在醒目的地方还印有一幅“春牛图”浓人们就从那赶牛娃娃脚上穿没穿鞋的这一细节来预测当年的水势好孬与收成丰欠。

  春事纸一贴上墙,当年的备耕工作就启动了:选种子、买农药、购化肥、联系耕牛,“春分”一到,便开始泡秧田,撒谷种。2008年时兴分段育秧,先在家里或固定的育秧室内将谷种催芽待其长出寸许,再一棵一棵地移栽到秧田里培植,使秧苗杆粗叶壮,到时再栽插到大田。农谚云:“麦从立夏始”“小满关秧门”,农家最忙碌的应该是农历四月,公历五月,所以前些年有“大战红五月”之说。从“立夏”至“小满”这短短的半个月,被称为“双抢”季节,即抢收小麦、油菜籽和抢栽水稻。

  “抢”,意味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劳动力紧张,类似打大仗、硬仗。因此,农人们白天黑夜都泡在田坝头,老人小孩也不得空闲,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也得赶回来参加“双抢”。

  眼下保留下来的水碾水磨极少,大多数乡村场镇的水碾水磨都已改作他用或荡然无存。好在二洞乡发现了一座仍在悠悠转动的古碾。它座落在镇子北边的一个村落外面,一湾碧水,几笼翠竹,三五株垂柳,显得格外的宁静清雅。守碾的张大爷年已八十多岁,身板还很硬朗,谈话论事也非常清晰。他告诉说:“这座水碾历经几代人,快三百年了。现在每天都还有点碾的磨的。一年到头赚的钱,用点来维修,也用点来解决我和老伴的生活”。

  清风徐徐,阳光灿然,广阔的原野一片宁静。刚刚忙完秋收的车礼人又进入了他们特有的阶段:休闲调整,养精蓄锐,以待来年。眼下,在那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的村落中,在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里,将又是怎样一番快乐样和、滞洒热闹的景象啊!

  在古老的年礼,在辽阔的川西,传统的农耕虽然已近黄昏,但春种秋收这些古老景观一时半刻还不会消失,因为它们根基厚重,积淀深沉。中华民族就是在它们的忠实陪伴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