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广元市 >> 乡镇介绍 >> 龙凤乡
龙凤乡

  龙凤乡位于旺苍县南部,地处低南山,辖中华、人民、白虎、锦旗、龙安、南垭、五营、龙凤、天井、古水、小营等11个行政村,82个社,3650户,13579人,总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10305亩。置于两县五乡结合部,四川盆地边缘,多丘陵,山蛮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600-1100 米间,相对高差500一600米。山体开阔向阳,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0天左右;土壤土质优良,粘砂适中,土层肥沃,适合于作物生长,年产优质粮食1130余万公斤。

区划沿革

  龙凤乡,因北面山型似龙身、山峰似凤冠的龙凤山而得名。清道光年间,“五品校尉”本籍人士何国图曾于场镇南岸开设武场,搭台习武,故取名较场坝。明初到民国末年,该乡分属苍溪、南江、广元三县管辖,故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1933年5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曾征战于此,建立苏维埃政权。1945年旺苍设县,1951年3月龙凤建乡,归属旺苍第六区,1952年3月划龙风为舞风、龙风两乡。1955年撤舞风乡,将其一部分并入长乐乡(今化龙乡),一部分归于龙凤乡。1958年10月建龙凤公社,1981年4月更龙凤公社为较场公社,1984年1月改为较场乡,辖于五峰区。1992年10 月调整区乡镇建制,较场乡恢复为龙凤乡名,县直属,行政区域不交,至今。

物产资源

  资源丰富,极具开发前景。据传"龙凤大米"早在唐朝时就是朝庭贡米,其糯性适中,口感好,极富营养。近年来又大力开展IPM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农药,做到绿色无污染, 加之土壤由保罗系蓬莱镇组的砂泥岩构成,呈中性至微碱性, 适于水稻生长。形成以龙风、南垭、五营三村为主,带动全乡农户栽种5000亩优质水稻,年产大米25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目前,"小青蛙"品牌已通过省市专家组验证,已备案颁牌,极具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可观,期待有志之商前来洽谈,进行综合开发,力争把龙风建成)川北无公害大米供应基地。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成就辉煌。2002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4898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地建设欣欣向荣。"稳粮抓养殖,建园搞种植,大户带农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逐渐明晰,确立了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大户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5000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0亩,花椒生产基地6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5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1000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100亩.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各类种养大户14户,实现户均年产值逾10万元,带动全乡农民科学种养,实现年生猪出栏25000头,小家禽14万只,存栏毛兔4.7万只,发展南江黄羊210只,年产茧2万公斤,药材115万公斤,优质茶叶1500公斤,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全县的"亮点"工程,龙凤已成为旺苍粮油、畜 牧、茧桑、林果基地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商贾云集,场镇坐商76家,流动摊点50余处,逢场日流动群众 3000余人,日交易量5万余元。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场镇建设日新月异,坐落在幽深峡谷之中,山环水流,绿荫拥道。投资80余万元,建成使用面积145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硬化了长500米、宽9米的场镇街道;投资5万余元,新建500米的河堤,美化了场镇环堤,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场茹三、六、九日,市场繁荣,为旺苍南部重要物资集散地;电力有保障,争取国家资金260万元,实现了高压线路联网供电,并实施了低压网改,加强了农电管理,在全县率先实现用电城乡同网同价;信息通畅,光纤电视电话信号与县级联网,电视节目扩容增量至32套,发展程控电话1000门左右;争取国家资金110万元,建成移动递信G网站,动通信信号覆盖全乡;农业基础设施良好,近几年以市场手段为突破口,坚持“中小微结合,提引畜并举”原则,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治全乡现有5座水库,203口山坪塘,62条砚渠堰,新修小微水池200余口,蓄水达到200余万方,可灌面积7500余亩。

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便利。近几年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积极响应县委“乡造公路黑色化”的号召,投资30余万元,动员民工10万人次,挖填土石方2万余方,备石料5万余方,完成了油路铺筑路基工程。如今,从县城到乡场镇26公里,半小时就可到达,村道标美化完成45公里,开通了旺苍县第一条村级客运线,新修通村入户路120公里, 实现了村村通公路,80%的有入户路,打通了与周边乡镇的 “断节”路,形成了以南龙公路为主骨架,辐射全乡的公路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科教卫生

  科教卫生发展迅猛。有初中1所、小学11所、卫生院l所、村防保站11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20人,中专180 人,高中1020人,初中486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200余人,科技示范户350户,科技兴农体系已基本形成。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