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康北地区腹心地带。甘孜县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甘孜县幅员辽阔,全县面积7357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2006 年)。
行政区划
甘孜县辖1个镇、21个乡:
镇:甘孜镇
乡:呷拉乡、色西底乡、南多乡、生康乡、贡隆乡、扎科乡、来马乡、昔色乡、卡攻乡、仁果乡、拖坝乡、斯俄乡、庭卡乡、下雄乡、四通达乡、夺多乡、泥柯乡、茶扎乡、大德乡、卡龙乡、查龙乡
历史沿革
“甘孜”系藏语,意为洁白、美丽,原为寺庙名,古称“朵甘思”。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传说甘孜城的西北坡有一块形如绵羊的白玉,毛泽洁白无瑕,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光彩夺目,十分美丽。由此,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甘孜。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川藏公路北线穿城而过。甘孜全境原系孔萨、麻书、白利三大土司辖地,宣统三年(1911年),“改土归流”后设置了近似县一级的甘孜委员会,次年改为甘孜县, 沿袭至今。1 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胜利会师,并成立了甘孜县博巴政府。1950年甘孜县和平解放,1951年3月正式成立甘孜县人民政府,至今已是第十届县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甘孜县位于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长江支流——雅砻江上游,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县境介于北纬31°24′——32°53′和东经99°08′——100°25′之间,南北长164公里,东西宽117公里,幅员面积7358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成都752公里,距州府康定385公里,甘孜县历来是甘孜州北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甘孜州北路经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川藏北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人口特征
人口面积1999年年底全县总人口为56037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0.6%,居有藏、汉、蒙、回、苗、彝、壮、布依、满、白、土家、仫佬、羌等13个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1994年甘孜县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建卡贫困人口1386 0人,现有九成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全县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 总面积为735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有7.5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8430万元,财政收入308万元,农牧民人平纯收入669元。
气候环境
群峦起伏,地处横断山脉东北边缘,是丘原向山原的过度地带,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北有巴颜喀拉山,东有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屹立西南,形成一个大大的“川”字。全县最高山海拔5688米,最低海拔3325米,县城海拔34 10米,属高山寒温带气候,冬长夏短。
县城一带属高原河谷气候,寒冷干燥,澄彻晴朗,地势开阔,日照长,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有“小太阳城”之称,年平均气温5.6℃,最高气温极值31.7℃,最低气温极值-28.9℃,年平均降水量636.5毫米,含氧量相当于平原的67%。
甘孜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年降水量为636.5毫米的情况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39793万立方米。每亩地每年占有地表径流215立方米,全县每人占有地表径流量46638立方米。过境主要有雅砻江、达曲河、泥曲河三条河流,雅砻江年径流量为90.455亿立方米,达曲河年径流量为12.23亿立方米,泥曲河年径流量为14.7亿立方米。地下水基本未开发利用,温泉分布较广,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均较好、无污染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归纳起来,甘孜县自然资源有四大优势: 一是农牧业资源雄厚。全县有可耕土地19.65万亩,常年播面在14万亩左右,农业人口每人平均有耕地5.59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2.86亩;牧业资源上,甘孜县北部有达通玛大草原,东部有罗锅梁子草原, 拥有天然草场926.8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89.98%,可利用草场面积751.69万亩,草场理论载畜量101.4万个羊单位。
二是能源资源丰富。有雅砻江、达曲、泥曲三条大河横贯全境,全县水理论电蕴藏量53.72万千瓦。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的利用前景也十分可观。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象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璀璨明珠,镶嵌在甘孜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是以黄金为主体的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丘洛、嘎拉、拉普三大岩金矿,还有部分沙金矿,黄金储量大,嘎拉金矿已逐步开发。1999年黄金生产81.6千克,创产值693.6万元。此外,甘孜县的石灰矿储量十分丰富,品位之高,居全国之首,在整个亚洲也极为少见。

经济发展
甘孜县具有已开发的嘎拉金矿、日产3000吨优质饮用水的自来水厂,水电厂、农机厂、粉丝厂、肉联厂、皮革厂、仙泉青稞酒厂八家工业企业。1999年工业总产值达1425万元,占工农业生产总产值的19.5%。
能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5000kw的打火沟电站为全州县级电站之最。全县总装机容量为6663千瓦,并初步完成全县农村电网改造。
甘孜县属财政补贴县, 国家财政补贴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1.3倍,年平均补贴在2860万元,一九九九年财政收入为303万元,财政支出为342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60.9元,人均财政支出为607.9元。县级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和信用联社,基层金融机构有23个,其中:营业所有6所,信用社12个、储蓄所5个。
甘孜县有耕地13092公顷,常年播种面积达9300公顷左右,为甘孜州北路著名的农业区。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牧业资源上,全县天然草场面积达617927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501127公顷,草场理论载畜量101.4万个羊单位。水力、地热、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已发现的矿种有15种。甘孜县金矿资源较为丰富,是甘孜州五大产金县之一,开发前景极为可观。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獐、鹿、黄羊、狐、猴、熊、豹、马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居住在此;野生植物中包括名贵药材虫草、贝母、大黄、甘松、羌活、雪莲等170多种。水利资源丰富,河流总量3131.8公里,水面面积36.34平方公里。另有41个高山海子和现代冰川分布县内,面积6.55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为24亿立方米,加上三条大河的过境容水量117.38亿立方米,共141.38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3.72万千瓦。
市政商贸
甘孜县城历来是甘孜州北路的商贸中心, 县城城区面积7364平方公里,为全州之最,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新建水泥路街道近6公里、40000多平方米,改造柏油路街道1.7公里、1.8万多平方米;农贸市场、经贸市场功能齐全,商业用房、使用面积为全州县一级之最,市场繁华,商贾云集,县城综合集贸市场于1992年被国家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康巴宾馆、银鸽宾馆、鸿运宾馆、卓德饭店、良家饭店、红月亮餐饮娱乐城、虫草酒楼相继建成,以及四川特色小吃大众串串香已经遍地开花。30余个单位新建了办公楼、宿舍楼,县城10多个单位大门、几条主要街道围墙整治一新,基层政权形象工程建设开始实施,颇具现代风格和民族特色;宾馆、饭店接待能力、服务设施名列全州县级前茅;素有神泉之称的卓德温泉得到进一步开发,其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堪称一流。拥有商业网点503个,从业人员80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00万元。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县城市政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县委、县府还出台了《关于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加强经济协作,创造宽松的软硬环境招商引资。
交通邮电
交通四通八达、 川藏油路直通甘孜,整个川藏北线横贯县境80公里,甘(孜)新(龙县)、甘(孜)白(玉县)、甘(孜)色(达县)公路连接了川藏公里,县级公路、区乡公路已形成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91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国际、国内网络直拨,交换机容量达到2000门,并已开通无线寻呼及移动通讯电话。
教育文卫
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 中小学校11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86%。全县有682人获得各种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中级职称85人。
该县科技成果推广达到10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
全县已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2座,闭路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57%。
民间体育项目繁多,有马术、赛牛、摔跤、射箭等项目,体育之风盛行。有综合体育场1座,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5万人,为全州县级之最;有老年活动中心、工会娱乐场地各一所。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县妇保院基本达到“爱婴医院”标准,县防疫站是全省第二个上等达标的民族县站。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每万人拥有卫技人员29人。甘孜县生产的藏药“甘孜丸”畅销藏区,蜚声海外,远销印度、尼泊尔、瑞士等国。
文化艺术
具有“歌舞海洋”美誉的甘孜县多元文化并存,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在这片神奇的净土上,渊源流长的文化底蕴与瑰丽多彩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展示出别具一格的诱人风采,歌舞、踢踏、弦子、歌庄、藏戏、书法、绘画、雕刻、泥塑闻名遐迩,特别是“甘孜踢踏”走出藏区,跳进中南海,享誉全国。《金甘孜》VCD光碟、《甘孜县志》已出版发行。全县已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2座,闭路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57%。
地方特色
甘孜县境内有鹿茸、麝香、贝母、虫草等名贵药材和鹿、水獭、马鸡等珍贵动物。县农机厂生产的民族手工艺品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所生产的卡斯系列佛具、宝鼎炉、铜铝工艺火盆、酱桶、民族铁皮箱等产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在广大藏区享有盛誉,特别是卡斯系列佛具还远销印度等国。独具特色的东谷手工艺红牛皮,质好、销路畅。肉联厂生产的系列牛羊绿色制品,畅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粉丝厂生产的“白塔牌”纯豌豆淀粉、粉丝,销路广,质量可靠。以本地青稞加工生产的水淘糌粑历史悠久,久负盛誉。采用国外快速高产酿酒新设备、新技术生产的仙泉青稞酒,纯正清香,供不应求。

雅江贡嘎雪山
旅游资源
雅江贡嘎雪山:雪山之王贡嘎山,主峰海拔7756米,观雪最佳处是雅江祝桑乡。从牧场观赏贡嘎山的最佳时间是冬季的落日和有月光的夜晚。贡嘎山主峰周围,次峰错落有致,夕照时,群山金碧辉煌,景象壮丽非凡,令人叹为观止。在春节前后,居住那里的木雅人在春节期间会举行多种民间活动,如朝拜神山、赛马、耍坝子、跳锅庄等,还会遇到木雅人举行的传统婚礼。祝桑乡民风纯朴,待人热情。
稻城亚丁神山: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莲花座;央迈勇像少女,娴静端庄,冰清玉洁;夏诺多吉像少年,雄健刚毅,神彩奕奕。雪峰周围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座,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山下的牧场小屋多是原木加石头垒起来的,木门口正对着神山你可凭栏远眺,静静地观赏雪山,感觉的只有一片空灵。
九龙梅地贡嘎山:如果冬季积雪不是太深,就骑匹瘦马迎着西风走在康东茶马古道上;或到三岩龙乡的长海边,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湖畔,可以长久地凝望梅地贡嘎万年雪山,看它在苍茫云海间冷然出世,傲然屹立;再倾听空山谷回风,如琴瑟古韵,千古绝唱,那是一种极苍凉之境界。
塔公雅拉雪山:雅拉雪山从塔公草原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冬日一层厚厚的新雪覆盖山顶,在湛蓝如洗的天空映衬下,莹洁如玉,银光炫耀。太阳将落,整个山体变得通红起来,壮观至极。西边的太阳刚落,硕大的月亮即从雅拉雪山背后快速升起,景色瞬间变幻无穷。你只能身在其中,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绚丽多彩。
九龙伍须海:伍须海给人的印象是亲切的,冬天湖水已结成厚厚的冰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溜冰场,人在上面溜冰可以随心所欲展示你的舞姿。当地人习俗,喜欢在年初四穿着华丽服饰携亲带友到伍须海“耍坝子”,在湖畔野炊欢歌,跳锅庄迎接新年。入夜住在湖畔别具情调的小木屋,推开窗子就可以观赏湖北面那座挺拔圣洁的扎西普让大雪山;像画框一样的小木门正对着南面亭亭玉立的12座仙女峰,倚门凝望,月夜下的雪峰清纯静美,苍穹下流云吐月。
巴塘措普沟:冬日走进措普沟,感受是温馨的。清晨独自徜徉湖畔,看雪霁后的神山扎金甲博峰,被流云托在空中,像一幅水墨国画。此时的湖面有水汽徐徐上升,先淡后浓,眼前的景物慢慢变得虚幻起来,像一首朦胧诗,又像德标西的《水影》从远处飘来。湖畔的牧场被雪完全覆盖了,在白底色的空朦中,只依稀可见黑色的牦
雀儿山: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南无寺(娜姆寺):是康区著名的寺庙之一,与毗邻的金刚寺誉为“双寺云林”,是康定古景之一。
营官藏寨:在青山脚下,绿树环抱,小溪流径之地,远远地便能看见屋檐下、窗户的壁墙上勾画着象征纯洁白线的藏寨民居。一幢幢藏寨民居那么和谐地与大自然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
人文景观
甘孜县处于全州“南北两条线”的北线腹心地带,境内四条旅游线使甘孜这颗“高原明珠”更加璀灿夺目:东至东谷探究熠熠生辉的藏传佛教文化;西往绒坝岔尽享神韵无限的雅砻河谷风情;北上达通玛领略品位超然的草原风光、西北抵扎科体验惊险的探险漂流。境内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俱全,宗教文化渊源流长,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利寺,康区黄教第一寺———甘孜寺,历史悠久的大金寺,文物价值连城的东谷寺,全县共有开放寺庙35座。藏区著名神山———奶龙山,自然风光独特,传说神奇。
扎日拥康神山空灵毓秀。雅砻江畔地热沙浴(温泉)坐浴治疗皮肤病、风湿病、感冒疗效极佳。由江总书记题写馆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的象征———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联谊塑像馆座落甘孜旭日岭。
独具特色的雪域文化、古朴的民风习俗和丰富的红军长征遗迹,令人惊赞,引人入胜。整个人文自然景观得天独厚、闻名海内外,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