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位于德阳市东北部,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安县,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邻。总面积447.88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万安镇。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的德阳市的东北角,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安县,北与中国西部科学电子城绵阳市涪城区及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县城万安镇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离绵阳市区28公里。宝(鸡)成(都)电气化铁路、(四)川陕(西)公路(108国道)、成(都)绵(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行政区划
罗江县辖10个镇:万安镇、略坪镇、金山镇、鄢家镇、蟠龙镇、新盛镇、慧觉镇、御营镇、调元镇、白马关镇
历史沿革
罗江县以罗江而得名。罗江,隶属四川省德阳市,西晋曾设为万安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天宝元年,改名罗江。
罗江是先作为江河名而见于隋朝,作为县名则始于唐朝。
1950年至1984年管辖和隶属关系均有变动,1952年万安镇分置万安乡,从蟠龙乡分置通江乡,从金山乡分置马驰乡和狮子乡,虽其管辖乡镇增多,但范围不变。
2006年4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14号)批准:同意罗江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14个镇、1个乡调整为10个镇。
自然环境
罗江县的江河纵横,水源丰富,发源于安县鹿巴山的凯江由北向南纵贯文星、罗江县城;流经蟠龙,德阳市旌阳区的通江经中江县、三台县后汇入涪江支流。
凯江上游纹江纵贯全县48.9千米,绵远河流经全境12.38千米。水源丰富,有利农灌和水产养殖基地的建立。
罗江能源供应充足,是全国重要的电力走廊,输变电能力居四川省首位,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站1座、35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正在规划建设500千伏换流站和10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浅层天然气蕴藏丰富,总储藏量上百亿立方,年采输量5000余万立方,有8个乡镇通天然气。
气候特征
罗江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
经济概况
据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9.8%。第一、二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69.5%和16.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为1.85、8.82和2.0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三项产业结构比为37.0:43.3:19.7。一产业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按2005常驻人口计算,县人均GDP达到8868元,按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8.0722折算,人均GDP已达到 1098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8.4%,占GDP比重50.1%。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8亿元,增加22.8%;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4亿元,增长24.4%。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1.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全年国地税总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年财政总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各为6311万元和558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2%和27.0%。
农业发展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5709公顷,比上年减少33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280公顷,增加68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759公顷,减少432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14公顷,减少1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60公顷,减少54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27067吨,比上年增加4501吨,增产3.67%;油料总产量23166吨,减产3.08%;糖料产量5837吨,减产7.42 %;水果总产量38388吨,增产3.8%;蔬菜总产量12.97万吨,减产0.4%。
全年生猪出栏39.69万头,增加1.08万头,增长2.8%;大牲畜出栏7714头,增加1064头,增长16.0%;羊出栏5607头,增加1206头,增加27.4%;小家禽出栏681.4万只,增加81.37万只,增长13,6%;家兔出栏72.18万只,增加9.06万只,增长14.4%。年末生猪存栏22.01万头,大牲畜存栏1.86万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4.3万吨,增加0.28万吨,增长6.9%;其中猪肉产量2.61万吨,增加0.07万吨,增长2.8%;禽肉产量1.47万吨,增加0.18万吨,增长13.6%;禽蛋产量9320吨,增加460吨, 增长5.2%;奶类产量210吨,增加30吨,增长16.7%。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品产量7600吨,增长16.92%。
“十五”时期,共整治渠系120.48公里,改造水库19座,新建微水池3167口,红层找水打井5421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4平方公里。推广新型农机具2338台,新建提灌站140座。五年累计退耕还林面积2.55万亩,“天保工程”2.5万亩,2005年县境森林覆盖率达到34.0%,比“九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63%。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2.5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2亿元,增长11.48% ;餐饮业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6.6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0.02亿元,与上年持平;集体经济零售额0.4亿元,增长25.0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6.15%;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0.82亿元,增长4.91%。
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12.30%,文化用品类增长11.55%,通讯器材类增长8.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5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73%,服装类增长22.30%,化妆品类增长15.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50%,金银珠宝类增长5.23%。
基础设施
罗江县交通发达,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县境内有宝成铁路和成绵高速公路、川陕公路、罗桂公路、谭秀公路等数条国道、省道,此外还有127条乡村公路。
罗江县的邮电通信设施完善,已经全部实现乡镇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在全县范围实现无缝覆盖,并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建成光纤环状网络和邮运环状网络。邮政业务实现了通邮到村组。罗江的工业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旅游资源
罗江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血坟、古驿道、到湾砾石,大霍山佛教文化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李调元读书台、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张任墓、潺庙遗址等旅游景点、潺事远眺、潺水秋风、纹江夜月、虹桥卧波、天台秀色、景乐瓮钟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风土人情
拉保保是一种汉族的生育习俗,又称拉保爷、拜干爹、闯拜、寄拜等,流行于四川各地。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关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才能保险儿子长命百岁。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传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