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达州市 >> 乡镇介绍 >> 大沙乡 |
大沙乡 |
大沙乡位于万源市西南部,大沙乡距万源市城89公里。居东经107°42,,北纬31°51,,最低海拔(万家河)550米,最高海拔(北寨门)1400米,幅圆面积63.7平方公里。省道魏(魏家乡)罗(罗文镇)路横贯境内。 地理位置 澌滩河将全乡分成东西两片,河西为龙井扁村、铜佛寺村、大田坝村、油坪村、月台村;河东为桂花村、三教寺村、桥湾村、青龙嘴村、青山村。东接花楼乡姚家山;南邻曾家乡新桥河;西靠河口镇马家营、石窝乡亮垭子;北毗草坝镇三塘营。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25公里。年平均气温19.25℃,最低-5℃,最高39℃,一般日照为270天,冰冻为60天,无霜期240天,一般为东北风向。现有耕地面积9010亩,其中田7982.49亩,地1027.51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油菜、小杂粮等。 人口情况 全乡10个村61个村民小组,共3310人,13065户,全系汉族,其中非农业人口450人。现有劳动力5980人,九十年代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2005年外出务工人数达4123人,创历史高峰,全乡已举家迁出务工107户351人,2005年人平纯收入2342元。大沙乡政府2000年8月止,政府工作人员40人,其中“八大员”5人。政府有党政办公室、民政办公室、武装部、财政所、计划生育办公室、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合作基金会、乡纪委、乡妇联、乡团委、广播电视站、治安室、文化站。存有部门: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电影队、蚕茧站、地税所。 机构设置 2000年9月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清退“八大员”,大沙定为一类乡镇,设立“四办一所四个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会计核算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广电中心、信息流通中心。共有乡干部33人,其中行政19人,工勤1人,事业编制13人。2005年1月全部取消组干部,现有村干部27人。现存有部门:学校、信用社、烟草站、电管所、邮政代办所,个体企业有:酒厂2个、页岩砖厂、面粉加工厂、炸油厂、预制厂、木材加工厂、大米加工厂、卷帘门厂、豆腐加工厂,拥有个体经营户229户,其中饮食业9个。 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 经济和文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0年10月大力兴办庭园经济,全乡兴办“四十里”蚕桑带,1995年养蚕1500张,产茧4万公斤,后因病害和价格因素,丧失了群众的养蚕积极性一度滑坡,2004年大竹县大枫树有限责任公司来大沙投资发展养蚕,2005年该公司无偿投入优质良桑45万株,并拿入退耕还林450亩,使养蚕业又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997年种植晒烟1200亩,产烟35万斤,政府奖励吨烟户电视25台;2000年1月开始引进白肋烟种植,同时达州市烟科所在油坪村、大田坝村进行500亩白肋烟品比试验成功,使大沙乡成为全市8个白肋烟生产基地乡之一,2003年7月美国菲膜(万宝路香烟)公司一行来大沙考察白肋烟生产深受欢迎,使该产品走向了国际市场;2000年3月20日在重庆江津引进九叶青花椒种植500亩,其中成片种植并拿入退耕还林129亩,2003年张光国种植0.3分地创产值1200元;2001年12月引进优质核桃树18万株,拿入退耕还林2312.90亩,同年栽种栀子树10万株;2004年10月在陕西镇巴引进脱毒洋芋10吨种植;培育兰草种植专业户4户。 畜牧业 由于大沙在1979年3月就建立了畜牧品种改良站(人工冷配,含猪、牛),畜牧业发展迅猛,2000年9月在成都引进外二元杂交母猪700头,使生猪品种彻底换代,成为邻近场镇的仔猪繁殖基地;2003年4月被列为肉牛发展基地乡之一,品种改良面达85%。2005年生猪出栏22200头,人平出栏1.7头,畜牧业收入占45%,“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 农作物 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改良耕作方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7650亩,其中粮食作物占19929亩,总产量7907.7吨,单产39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05公斤。经济作物占5521亩,主要以油料、烟叶、药材、茶叶、小杂粮等其他经济作物为主。其他农作物占2200亩,以蔬菜、青饲料为主。茶叶总产量达3.72吨,水果总产量达32.53吨。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全乡个体户229户,从业人员348人,营业收入1289.84万元,缴纳税金、规费30.97万元(税8.6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89.19万元。民营企业蓬勃发展,2000年杨水渝建页岩砖厂、张德本办面粉加工厂、姚启华办大米加工厂、2000年办酒厂2个(喻朝良和张勇)、2002年6月蒲立兵办木材加工厂、2004年胡道俊办预制厂、2005年王兵办卷帘门厂,从而带动了我乡经济发展。茶叶稳中有升,种植面积379亩,采摘面积366亩,所产茶叶含有大量富硒,其销路畅销。中药材种植广泛,主要以柴胡、杜仲、生地、栀子、黄柏、茯苓、金银花、桔梗等为主。使全乡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好调整,为群众找到了一至二项骨干产业。 交通通讯 1998年7月19日,全乡仅三个村12个社通车(龙井扁村、油坪村、月台村)里程50公里。1998年10月魏罗公路加宽结束,从而激发了全乡人民积极兴建村道公路的热情,2005年底全乡10个村58个社全部通车,通车里程达156公里。2000年11月8日至2001年5月25日修建了杯子滩漫水桥,投资32万元,为河东五个村修建村道公路打下了坚实基础。2005年3月8日至11月底,大田坝村投资42.7万元硬化了村道公路5公里,这也是全乡的第一条硬化公路。2005年12月市以工代赈办投资32万元,对桥湾村12.8公里村道公路进行全面整治。全乡现有机动车263辆,其中客车2辆,货车9台,长安车2辆,摩托车250辆。 基础设施 大沙乡广播电视站于2000年8月并入广电中心。1990年9月乡政府安装第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进行电视转播,收看节目7套,有线电视入户55户。1994年在龙井扁村七社建立电视转播台,基本解决了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1999年6月9日止,仅有乡政府办公室一部座机电话,1999年6月10日开通程控电话,2002年4月30日开通中国移动,2004年4月1日开通中国联通,目前10个村全部通电话,其中座机电话662部,乡镇建设:1986年街道幅圆面积仅0.5平方公里。1999年起街道规划至杜家湾、怀子滩、腊启庙,总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1987年11月新增乡政府办公楼900平方米。1989年2005年新增小学部占地1550平方米。2005年7月新增初中部学生宿舍100平方米。2005年解决高山移民24户,新增占地192平方米。使街道面积达到了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50人。1988年实施了街道硬化工程。1990年6月在二村三组境内修建一级电站,占地200平方米,发电量640KW,职工7人。 1990年9月大沙乡成立了电管所,全乡十个村全部通电。1990年10月修建了杜家湾场镇饮水工程。1997年12月在一村一社境内修建二级电站,占地100平方米,发电量300KW,有职工8人。2000年新增李家沟场镇人饮工程。2004年9月在龙井扁村七社又新增场镇人饮工程一处。2004年规范了农贸市场。2005年12月完成街道亮化工程。2005年乡政府组织成立了街道腰鼓队。场镇70%的老房已经改造。从而街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良好发展,成了邻近场镇的商贸交易中心。 人畜饮水 1986年以来全乡修建人畜饮水池25口,自来水用户达1580户,6320人。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乡退耕还林面积3975.50亩,其中核桃树2312.90亩,欧美杨600.80亩,九叶青花椒129亩,桑树450亩,其他树种482.80亩,生态环境得到了有力的保护,森林覆盖率29%。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境内有红星水库,一、二号支渠通一、三、四、五村,全乡有堰塘41口,规范化堰沟2条,保证了全乡人畜和农业用水。全乡3310户无一户居住茅草屋,1051户住上了预制结构小洋房,人均住房面积达20.28平方米。 文化风俗 婚姻习俗变化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变化了。大家庭形式已经不存在了,改变了过去的家长制、家族制,结婚就分家,自主立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同志平等,现仅存有五村一组于建国、于建强兄弟二人祖孙五代同堂,子和媳孝,老福幼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婚姻观念改变很大,全乡现有二位女青年远嫁香港(四村四组张燕)、台湾(八村六组张燕),同时也有45位外省女青年在我乡安家立业,打破了过去婚姻地域的封锁。婚姻登记方面除严格按照《婚姻法》规定外,从2004年起取消了我乡的结婚登记和结婚证办理权限,一律在河口镇办理,只要男女双方持户口簿和本 人身份证即可办理结婚登记和结婚证书。丧葬变化不大。虽不再似过去那样大搞什么做“道场”“大开路”,但是还是时兴请“风水先生”看地、择日下葬,亲朋好友携花圈、祭帐、火炮、锣鼓前去送葬,孝子披麻戴孝,亲朋好友辞灵、坐夜。1997年以前除少数国家干部职工去火化外,都无人愿意去火化,全部土葬。1998年我乡规划腊启庙(一村一组)为公墓区,凡是国家干部职工去世后必须火化,但农民还是无人去火化。 人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委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1986年以来发展了蚕桑、毛烟、白肋烟、中药材、九叶青花椒、优质核桃、欧美杨。个体、民营企业速猛发展,先后建起了页岩砖厂、食品加工厂、油料加工厂、预制厂等。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993年务工收入10万元,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123人,收入达1250.51万元。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376.6万元,比1987年增加3945.33万元;粮食总产量比1987年增加1499.86吨,人均占有粮食比1987年增加74公斤;人均生猪占有量比1987年增加1.09头,农民负担减少100%。农民从2004年起还得到了国家粮食补贴,2004年亩平10.15元,2005年亩平12.771元,人均纯收入比1987年增加204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