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达州市 >> 乡镇介绍 >> 清河镇
清河镇

  清河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大竹县境内,巍巍巴山南麓,华蓥山北端,东柳河下游,是大竹县北部二级中心场镇。也是规划即建的“汇—竹—垫”沿线上的政治、科技、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竹庞公路南北贯穿整个镇域,东连210国道和新建达渝高速公路入口(距12公里),距达州市53公里,河市机场57公里,接达县火车站58公里,到万县机场113公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83公里,全镇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

经济发展

  全镇面积5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63亩,镇辖11个村(居)委会,96个村(居)民小组,6399户,21907人,其中场镇人口2176人。 2002年该镇乡镇企业上交利税全县排序第一,财政收入全县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全县第六。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25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038万元,占24.2 %;第二产业为5356万元,占42.9%;第三产业为4134万元,占33%。是全县的经济强镇。镇内盛产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柑桔等,优质苎麻久负盛名,乡镇企业久经不衰,是全县的纳税贡献大镇。

城镇建设

  该镇是原清河区所在地,有驻镇单位20余个,场镇主要沿竹庞公路呈带状发展,主要街道4条,新建“哈儿新街”特色吸人,亮点突出。场镇东柳河依镇而过,依山傍水,地势平坦,环境优美。

  目前,场镇建成面积约29.13公顷,配套功能齐备。是集程控电话、无线移动通讯、信息传输、光缆闭路电话、中心小学、县级中学(中峰中学)、农贸市场、商贸市场、15万立方米自来供水站、35KV变电站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

旅游资源

  离镇5公里的中峰岛,孤风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四面环水,两桥相通,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真龙,蓬莱小岛峙中峰”,岛上明朝所建的海螺寺庙门对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已列入县旅游专线。

  2000年清河镇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二级)试点镇,同时,依托和结合老街古朴特点又新开发建设了一条全长500米,占地面积45亩,街宽16米,与老街互相匹配,遥相呼应的特色街“哈儿新街”,给清河场镇增添了新的光彩。

  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20年)由明士绅范先级(范绍增之父)等集资拓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国民党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欧洲希腊式建筑风格,结合清河场镇特点,制成图纸、独自出资委托其侄儿带回主持兴建改造清河场镇。兴建改造后清河场镇老街呈南北走向,“L”字困牛型,全长385.5米,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显主宾之势,显宾躬之态,为中西式园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房屋低层与二层楼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排列一致的异形砖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清阳雅镇”和“河引利源”字匾,格调统一,风貌独特,排列整齐,规模宏伟,独具特色,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1990年9月被大竹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省级古建筑群保护单位,并纳入全县旅游开发重点项目。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