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乡镇介绍 >> 韩场镇 |
![]() |
韩场镇 |
韩场镇地处四川省大邑、新津、邛崃三县的交界处,离新津县城只有8公里,离成雅、成乐高速公路10余公里,离普兴火车站、青龙场火车站20公里,大新公路横穿韩场镇,交通便利,地理优越,是投资建厂的理想地方。 全镇辖4个村,2个社区,58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15763人,幅员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42亩。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示点小城镇”、四川省贸易厅推介创建“三绿食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2001年和200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百强协会”、2004年被省食用菌协会评为“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镇”,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决定为大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镇”、2005年7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蘑菇生产优秀基地镇”和“食用菌行业先进协会”。 历史沿革 韩场乡位于大邑县东南。乡人民政府驻地韩场,距县城26公里左右。乡依治得名。清代乾隆时,今韩场地区属南忠乡地;清咸丰起编为下南乡十甲,设乾羽、同乐、仁义(简称“上三团”)和守望、太平、和义、××(简称“下四团”)7个团,团下设甲、牌。 民国2年,十甲改为十区。22年,下南乡改为第四区。24年上三团地置十里乡,辖9个保,治所在十里场。十区下四团地置韩镇,辖10个保,治所在韩场。25年8月,十里乡并入韩镇。韩镇乃辖19个保。27年4月缩编为16个保。29年,韩镇改为韩镇乡,辖16个保,150个甲。次年1月缩编为8个保,116个甲。37年调整为106个甲。 解放后,韩镇乡仍置。1950年4月,乡治安委员会驻朱仓,后迁刘墩子,再迁韩场。同年11月,保、甲改为村、小组。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8个村调整为12个村。村下为居民小组。1953年9月,铁溪、正和村划出归聚龙乡。1955年11月,聚龙乡建制撤销,铁溪、正和村还属韩镇乡。 1958年10月,此乡成立群锋人民公社,下辖12个管理区,47个生产队。次年初,群锋公社改为韩场公社。1960年下半年,新津县境并入大邑县期间,龙马乡第一管理区划来。1961年8月,龙马乡复置,仍划出还属。同时,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全乡辖12个生产大队,67个生产队。1962年调整为93个生产队。1968年11月,韩场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政区只称韩场公社,不再同时称韩镇乡。1984年3月,韩场公社改为韩场乡,下辖12个村,85个村民小组。 区位优势 纵向有大(邑)新(津)路(2004年,将拓宽成27米的省级通道),横向有董韩路贯穿全境。东靠新津县,西邻邛崃市,距大邑县城23公里,距新津县城7.5公里,距成(都)雅(安)高速仅10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35分钟内可到成都,半小时内可到双流国际机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紧邻新津县城,既有现代生活的氛围,又有田园牧歌似的幽静,是居家、办企业的首选去处。 自然优势 辖区内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 产业优势 韩场镇享有“中国蘑菇之乡”美誉。食用菌种植户占全镇总户数的83%以上,主要种植双孢蘑菇。2008年双孢蘑菇种植面积预计达到5000亩,其中大棚、高棚蘑菇2100亩,露地种植蘑菇2900亩,此外鸡腿菇、平菇、金针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也具一定规模。预计食用菌加工、销售3万吨,产值实现2亿元。2003年韩场镇依托食用菌产业优势构建“食品工业园”,入驻企业有: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绿盛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漳州嘉亿制罐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此外尚有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业20余个,中、小型企业食用菌年加工量达12000多吨。鲜蘑菇销售网点遍及福建、西藏、北京、重庆、青岛、甘肃、河南、西安、香港、台湾等地;蘑菇系列罐头、干片、盐渍菇等销往日本、韩国、法国、中东和欧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 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核心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韩场镇,建设规划占地2000亩,首期建设优质肉鸡育种中心、优质兔育种中心、四川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四川胚胎工程产业化示范基地(含牛、羊胚胎工程)、优质猪育种研究基地(“三中心、两基地”)和一个公共服务区。2008年占地800余亩,已投产企业5个,在建企业2个,待建企业1个。企业名称分别为:1、四川键宇胚胎有限公司;2、四川大恒家禽育种公司;3、四川齐卡免业有限公司;4、四川兴牧种禽有限公司;5、四川太盛畜禽制药有限公司;6、四川畜科饲料有限公司;7、四川中牧饲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8、奇龙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协议总投资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671万元。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建成投产后,年均税后利润为835.5万元。 小城镇建设 集镇旧街全部改建,集镇内八条宽敞的街道,规划新建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千禧街”、“回苑街”、“创业大道”等,2008年城镇区域面积达2.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0.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5500余人。已成为附近十多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同时、积极抓好以集镇为中心的区域规划,力争在3年内,基本形成1个中心地带、2个集中发展区相互带动的城镇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