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成都市区西南部,东以府河为界,北临锦江,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隔河毗邻,西南与双流县接壤。全区总面积为 76.5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长宽分别约为10公里。总人口49.6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余为散居的回、藏、苗、满、羌、蒙等少数民族。
区人民政府地址:武侯祠大街264号 行政区域代码:510107 邮政编码:610041
行政区划
武侯区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簇锦、华兴、簇桥、机投桥、金花桥。
历史沿革
武侯区因名冠华夏的、集三国文化大成的武侯祠而得名。
武侯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为古蜀国领地,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武侯区现辖区域上溯到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前,由属成都县东的小部分和广都县(双流县)东的极小部分所组成。后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始,武侯区现辖区域由属华阳县郊北的小部分和双流县东的极小部分合并组成。
2007年,武侯区调整街道:除晋阳、金花桥、机投桥3个街道保持不变外,分解撤并小天竺、致民路2个城区街道,原簇桥街道分为簇锦、簇桥、华兴三个街道,保持现有的13个街道数量不变。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武侯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2004年,武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比2003年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042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3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6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7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1元,同比增长13.5%;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的75%以上。工业经济活力增强。2004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50%。重点优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技改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现税收9.48亿元,占全口径税收的52%。房地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实现税收4.17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41 个,实际到位资金92.1亿元,同比增长37%;1000万元以上项目174个,实际到位资金30.9亿元。出口创汇9398万美元,同比增长38.5%。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现税收9.48亿元,占全口径税收的52%。房地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实现税收4.17亿元。西南成都物流中心加强了与大型物流企业的联系合作。凯宾斯基饭店、天府汇城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商贸企业档次明显提升。总部经济和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美食节武侯分会场的各项活动。旅游、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41 个,实际到位资金92.1亿元,同比增长37%;1000万元以上项目174个,实际到位资金30.9亿元。出口创汇9398万美元,同比增长38.5%。引进了排名世界500强的美国艾默生电气、德国欧倍德超市、法国安盟保险公司(中国总部)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社区金融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共为8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在全省180个县(市、区)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名。
财税工作实现新突破。努力培植税源,强化征收管理,拓宽增收渠道,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调整预算的109.3%和111.8%。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投入,确保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经费需要。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实现收益3345万元。不良债权催收工作取得成效,收回不良债权资金4051万元。
经济建设
武侯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武侯区成为了一方发展热土。全区基本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龙头,以工业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大市场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皮革、家具和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坚持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主要经济载体—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工业园、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内许多投资项目已初具规模并已形成生产能力。全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以江安河绿化观光休闲公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经济“2+X”发展战略,培育形成高新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的产业体系;加快城南商贸圈建设,以此带动新兴商贸业态和专业化大市场的发展。武侯区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金桥奖”、“新星奖”、“攀登奖”在内的激励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建立起企业投诉中心、开门评议机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启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
基础设施
区内武侯祠、望江楼、薛涛井等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全区共有四川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个中央、省、市科研单位,全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总人口的26.6%,是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区内的成都科技一条街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电脑市场。武侯区拥有快捷的交通系统,紧邻航空港,火车南站位于武侯区东南,一、二、三环路横贯东西,川藏路、机场路、草金路、武侯大道等辐射南北。涌现了大批一流的住宅示范小区,桐梓林小区、置信丽都花园等城南高尚精品住宅区引领着成都市房地产潮流,老成都民俗公园、科技园未来广场等开放式公园为“武侯房产、人居典范”品牌增辉添色。
旅游资源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候祠大街,始建于西晋末年,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候祠搬进了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武候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跨进汉昭烈庙大门,可见前方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东侧碑廊内那通唐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绝碑"。穿过过厅,可见两侧廊坊内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这就是蜀汉文臣武将廊房。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相并,成为君臣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今存高达12米的刘备墓(惠陵)、蜀汉“直百五铢钱”和47尊蜀汉人物塑像等珍贵文物。尤以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和文、书、刻号称“三绝”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武侯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为古蜀国领地,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武侯区现辖区域上溯到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前,由属成都县东的小部分和广都县(双流县)东的极小部分所组成。后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始,武侯区现辖区域由属华阳县郊北的小部分和双流县东的极小部分合并组成。
风土人情
据相关资料记载,俗传农历2月25日为老子的诞辰,自唐以来,每年农历2月25日,青羊宫都要举行庙会。到南宋时,青羊宫庙会已与杭州的昭庆寺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西安的城隍庙庙会等齐名,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庙会。因为农历2月25日又为“花朝”(即百花生日),青羊宫园林内会同时举办花会。久而久之,花会与庙会结合起来,人们就只说花会不提庙会了。1958年,由于众所知道的原因,青羊宫庙会中断,同时达摩会、“打金章”等赛事也中断了。
2005年,成都恢复了中断四十五年的大庙会,市委、市政府给予很大的支持。规模宏大的大庙会引起了成都人的极大兴趣,作为对成都传统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作为对传统庙会经济的恢复,无疑是件好事。与大庙会恢复的同时,青羊宫又恢复了“打金章”擂台赛,并且一些区县为了丰富文化活动,也陆续开展了一些擂台赛之类的武术活动,然而,达摩会却由于成都韦驮堂道观现今已不存在,也就无人提起,如泥牛入海。
1月27日至2月12日成都大庙会在武侯祠举行。此次大庙会精彩纷呈,刘德一、李伯清、沈伐三位笑星扮演的“刘、关、张”为大庙会助兴,多用途战斗机模型也将闪亮登场。
每一届大庙会都要再现民俗传统文化,2006年的庙会,游客们在大庙会上看到了剪纸、面塑、糖画、蛋壳画、蜀绣、漆画等40余项民间绝活,一些濒临失传的绝活一一亮相,每天一场,踩鸡蛋、飞刀花鼓、肉莲花……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在大年初三举行了一场“传统婚礼秀”,演绎更为经典的中国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