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四川 >> 巴中市 >> 乡镇介绍 >> 文胜乡 |
![]() |
文胜乡 |
乡政府驻长坪村(长坪又名文星场),属梓漳县管辖。1953年1月文胜乡规划江油县管辖,分为文胜、柏胜两乡;1955年11月,又将天安、中心,新华三村划出交明镜乡管辖,将和平村划交百胜乡管辖,同时将仁和乡、安顺乡撤销划归文胜乡管辖,调整为下辖10村。1959年2月将百胜乡并入文胜,成立文胜公社,辖13个区队,1961年5月又划出原百胜乡地成立百胜公社;1967年2月改名为长胜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恢复文胜原名;1984年1月改为文胜乡人民政府至今。文胜乡位于江油市西北边缘,距江油市区56公里。西北是大山,与平武县、江油市六合乡接壤。东南是丘陵,与江油市厚坝镇、重华镇连界。地理坐标东经105°01′,北纬32°01′,文胜乡幅员面积120.20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2平方公里。2000年文胜乡辖8个行政村,62个农业合作社。核工业部八五七厂地处乡镜内。文胜乡总人口14266人,其中八五七厂43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人口出生率为7.2‰,主要为汉族。 文胜乡居于县城中部,县城东北部,东临板凳,西接烟溪,北界沙溪、南接瓦室。早在南北朝时期乡内曾置白石县,现遗址位于乡内白石寺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1年建乡,乡政府驻文溪口,位于月滩河畔,有纪红公路与沙溪和瓦室相连,距县城35公里。文胜乡幅员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77亩,山林35000亩;辖8个村,55个社,有居民2165户,2005年末总人口9130人,其中农业人口8672人,劳动力4203个;其中一村8个社,二村8个社,三村4个社,四村5个社,五村8个社,六村8个社,七村7个社,八村7个社;2005年文胜乡国民生产总值1490万元,农业产值1340.5万元,粮食总产量3908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 文胜乡地处西北大山前沿,为近代冲积物,其成份复杂,土壤肥沃,属泥岩、砂岩、石灰岩层土母质。文胜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27米,最低海拔620米,乡境内山、丘、坝均有。文胜乡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2℃,全年日照1310小时,年降水量960--1150毫米。山区无霜期为290天,坝、丘为305天。森林覆盖率为38%。文胜乡多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亳米,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和灌溉源充足。文胜乡共有水库6座,其中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5座;有山坪塘74口;各类渠堰13条,40余千米;工程总蓄水300余万方,保灌面积3500亩。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农村人畜饮水还十分困难,共有8个村44个社2070户、8559人、5227头大牲畜饮水安全不能保障。文胜乡居民住户通电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有程控话320部,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文胜乡绝大部分地方手机信号不能覆盖,纪红公路和月滩河贯穿全境,交通运输方便,已通公路村4个,另外4个村村道路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通车。文胜乡最低海拔390米,最高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600米,属中山丘陵地区,四季分明,离大城市和工业区较远,污染少,纪红公路贯穿文胜,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绿色食品。 坚持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结合旱地改制、退耕还林工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抓了平坝、丘陵村的蔬菜、生姜、西瓜、莲藕等销售对路的经济作物发展。规划出山区村经济林和食用竹笋种植。狠抓“订单”农业,规模种植生姜、西瓜、莲藕等经济作物。2001年,全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到5496亩,粮经比例调整到62,6:37.4,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发展以生猪为龙头、草食性畜牧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畜牧业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小家禽。同时,充分利用山区牧草资源优势,以黄羊基地为依托,重点抓草食性畜牧肉羊和肉牛发展,推行种草养畜工作。2001,全乡生猪出栏8726头,肉羊出栏1324只,小家禽出栏33516只,出售黄羊种羊52只,引进良种母猪82头,优良种羊4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44万元。 抓好以水利、道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重点抓好梓潼堰、仁和堰、胜利堰等水利设施维修整治工程;道路建设以改善江安路、花石路、苏村路为首要任务。2001年,江安路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人民政府与江村、白阳、安顺3个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于2001年4月30日前,完成了江安公路7.8公里的水泥路面浇注工程;花石村道路通过花石村群众的投劳、投资,利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完成了4公里混结石路面。对全乡高、低压农电线路进行了较大规模改造,新增设变压器16台,900千伏,改造高压线路2.5万米,低压线路86.916万米,修修新配电室4个,完成总投资336万元。 支持和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全乡个体工商户285户,从业人员521人,实现营业收入679万元;民营企业5户,从业人员275人,销售收入375万元。同时,利用北京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劳务输出队伍。2001年,外出务工人员1535人,劳务收入419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文胜乡旅游区,距宝成铁路厚坝站10公里,处在龙门山褶带的深切割山谷中。区内,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生态山水风光俊美奇险,一座座山苍劲挺拔,一道道谷奇险隽秀,一条条溪逶迤蜿蜓,一个个洞幽深险奇,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把这12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打扮得如诗如画,古老而新奇。加上养马坝古镇的小镇古貌,又气候宜人,游人到此恍若置身仙境。清人刘宣赞曰:“余既察其中,羡其岗峦之雄奇幽险,谓是江油之乐乡,直与武陵源仿佛也。”景区旅游资源包括明代建筑普照寺,胜利水库,白阳洞区溶洞群,养马坝古镇,香花谷、映马峡、马尾峡等自然、人文景观。现在各景观点之间都有公路连接,文胜乡自然景观以山谷为主,道路随溪流而行,相较平缓,倘不到原始森林区猎奇,溶洞探险创无山可爬,老年人都能到各处揽胜。被江油市人民政府1992年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胜普照寺,位于文胜乡政府驻地长坪村。诗寺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维修再建,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如今该寺经热心佛教的人士捐资培补,到该寺可领略明清的建筑风格和书法(有字碑留下来),寺院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胜利水库始建于70年代,库容580余万立方米,贮水灌溉控制32万余亩,水面近4万平方米。库区背靠龙门山脉,与青山相伴,前邻川北丘陵,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实为状观。库边多处半岛伸入湖中、植被繁茂,库边林荫、草坪、沙滩环境清幽雅致。乡村公路通重华、文胜进入干线。库区可作休闲度假、水上游乐之良好场所开发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