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因境内有秦岭主峰太白上而得县名。县东与眉县、周至县佛坪县接壤;县南与洋县、留坝县毗邻;县西与留坝县、凤县相连;县北与宝鸡市渭滨区、陈仓区、岐山县互畔。县境辖东西全长66.7公里,南北宽53.4公里,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约占宝鸡市辖区总面积的15.5%,居全市各县区面积第二位。全县辖5镇3乡,66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2万人,人口密度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小的县。
县城所在地嘴头镇,海拔1543米,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全县辖5镇3乡6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之一,也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综合生产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平安县”。
行政区划
太白县辖5个镇、3个乡:
镇:嘴头镇、靖口镇、太白河镇、桃川镇、鹦鸽镇
乡:高龙乡、黄柏塬乡、王家塄乡
历史沿革
太白县历史上曾属雍州、梁州分辖。东周时,北部属虢县,西北属陈仓县,东北属武功县。秦、西汉时,北部属虢县,西北属陈仓县,西南属故道县。东汉、三国、两晋时,北部属陈仓县,东北属郿县,西南属故道县。十六国时,北部属苑川县,东部属郿县,西南属故道县。北魏时,西北部属苑川县,东南属盩厔县,西南属故道县。西魏时,北部属陈仓县,东南属盩厔县,西南属梁泉县。隋时,西北属陈仓县,东南属盩厔县,东北属岐山县,西南属梁泉县。唐时,西北属宝鸡县,东南属真符县,东北属岐山县,西南属梁泉县。宋、金时,西北属宝鸡县,东南属盩厔县,东北属岐山县,西南属梁泉县。元、明时,西北属宝鸡县,东南属盩厔县,东北属岐山县,西南属凤州、凤县。清时,西北部属宝鸡县,东南属佛坪县,东北属岐山县,西南属凤县。
建国后,1952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设太白中心区,按丁等县编制。1953年1月27日,陕西人民政府命令,设太白区,暂属宝鸡专区管辖。1953年2月17日,太白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区政府驻地咀头街,1955年改区政府为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太白区并入宝鸡市,成立太白人民公社。1961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太白县制。9月1日,太白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驻地咀头街,属宝鸡专区管辖。 1968年4月10日,撤销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太白县革命委员会。1971年12月,宝鸡地区撤销后,归宝鸡市管辖。1979年3月1日,宝鸡地区恢复后,归宝鸡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0年8月1日,宝鸡地、市合并后,归宝鸡市管辖。1980年12月31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驻地咀头街,属宝鸡市管辖。
地理环境
太白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南部,地处秦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3′—107°46′40″,北纬33°38′13″—34°09′55″,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内而得名,东距西安市180公里,西距宝鸡市6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褒斜古道、二郎坝、黄柏塬、鳌山等景点。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名。全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连秦川,南通巴蜀,姜眉公路、洋太公路穿境而过。为川陕之要冲。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具备,山、川、河、谷兼有。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第二高峰鳌山均以险、要、奇而著称,被户外运动爱好者奉为全国最佳的6条旅游线路之一。这两座秦岭高峰将太白县划分为南北两块,两山以北富有北方特色和风情;两山以南具有南方的特色和风韵,特别是以二郎坝为代表,稻田成片,水牛成群,素有“小江南”之美称。
县内气候差别很大,全县年平均气温7.8℃,夏季平均气温也就19℃,常冬无夏,春秋相连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
自然资源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大自然给太白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全县森林面积39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1900多种。森林植被达2170多种;有野生动物27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55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驰名中外;名贵中药材1900多种,党参、杜仲、天麻等畅销国内外。故太白有“天然植物园”、“天然医药宝库”、“亚洲动物园”之美称。
太白气候独特多变。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境内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关中八景之一。县内年平均气温7.8℃,夏季平均气温19℃,降水量800mm,无霜期158天,常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兼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特。夏季气候多雨湿润,凉爽宜人,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是观光、度假、避暑的最佳胜地。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684万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493万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636万元,增长9.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所占份额有所提高。
积极实施“优菜、兴药、壮果”三大工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太白蔬菜种植的历史比较长,八十年代就是全省蔬菜补淡基地,蔬菜产业也是太白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6年,全县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7万亩,种类80多个,年产量18万吨。注册了“太白山”牌绿色蔬菜品牌,并通过国家绿色A级认证,培育了绿农、从玉等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进程,蔬菜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长江以南各大、中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全国第五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陕西高校蔬菜直供基地”。农民收入的60%来自蔬菜产业。“太白山上无闲草”,太白县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初步掌握的就有1992种,特别是太白山独有的“太白七药”、“太白米”、“手儿参”等道地中药材驰名中外。近年来,我们提出了“药业兴县”的口号,注册了“太白山药谷”品牌,引进了赛德、步长、辰济、天之健等龙头企业,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8万亩,年实现药业产值7000万元,药业企业加工值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于中药产业。“太白山药谷科技专家大院”被科技部授予“国家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称号。杂果业主要以板栗、核桃、反季节桃、梨等为主,目前发展板栗7万亩,其中挂果2万余亩,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加工能力。
开发利用矿产和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和矿产业。目前全县共建成和在建水电站35座,总装机4.5万千瓦;以黄金为主的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产黄金1吨左右。2006年上半年,生产黄金481公斤,实现产值7202万元,利润2440万元。另外,大理石、白云石、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和铅锌等金属矿产也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以生态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充分利用太白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依托姜眉公路开通后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积极引进宝鸡机床厂、宝鸡兴业公司等省内外资金,兴建忠诚生态园、梅湾度假村、太白生态园、青峰峡森林公园等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引导农民向姜眉公路、凤太公路沿线集中,发展餐饮、商贸、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三产服务业。以休闲生态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我们最有优势和开发潜力、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
教育文卫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中学在校学生2901人,小学在校学生 46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广播电视和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250 户,比上年增长69.4%。
2005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3所,病床192张,与上年持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5人,卫生防疫人员1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9‰,婴儿死亡率为27‰,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5%。
人文资源
太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诸多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无数赞美太白的华章秒曲。这里有着修建了几千年的褒斜古道,横穿仙境114公里,是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条古栈道。在这里发生过“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从武王伐纣到诸葛亮北征,从避难的刘秀到赋诗的李白,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历在目,给我们重温历史。
佛教胜地青峰山上的青峰古寺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山上有唐英灵公主墓、太子坟、舍身崖等古迹;在这里上演了唐公主悲壮的爱情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
方才关古道驿站、大罐子、小罐子上演了诸葛亮北伐,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的历史事件。跑马梁刘秀练兵场展刘秀风采、神龙尝百草足迹遍太白。仰韶文化一直追溯千年历史,褒斜古道憾存诸葛遗风,青风古刹犹传盛唐轶事。
旅游景点
青峰峡森林公园
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城以东12公里的桃川镇。连接西安与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园而过,南靠秦岭第二高峰—鳌山。公园始建于2003年,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92%以上。沿峡谷而上,景随山体而变。低处河川区有开阔盆地,两侧流水潺潺,林木郁郁葱葱;中部有长峡幽谷,孤峰奇石林立,绝壁飞岩突兀;顶部为连接太白山和鳌山的四十里跑马梁,常年云雾缭绕,烟波缥缈,瑰丽秀美,可见第四纪冰川地貌,瀑布、石海、石河广布,景象壮观独特。森林景观四季各异,绚丽多彩。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一派生机;炎夏绿树葱茏,凉风送爽,清幽宜人;金秋层林尽染,霜叶似火,五彩斑斓;寒冬银装素裹,玉树银枝,冰雕玉砌。
青峰山
青峰山位于太白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东距西安178公里,北距宝鸡88公里,海拔2200米,年最高气温10℃,是避暑消夏的理想佳境。青峰山为佛教圣地,有建于南北朝,盛于唐、明的青峰古寺,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题诗“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青峰山自然、人文景观异常丰富,有常年不化的冰洞---大寒洞、紫阳洞、罗汉洞,传说中唐代英灵公主跳崖的舍身崖,南海观音法磐巨石,神仙桥、八宝石等。人文景观有明代凤翔太守沈自彰题写的摩崖石刻“云开锦锈”及埋葬僧侣的石塔林,传说中的太子坟、公主墓、南天门、绣花楼等。青峰寺香火旺盛,每年吸引大量外地香客前来朝山。
褒斜古道百里生态画廊 褒斜道作为连接大西南和大西北的交通要道,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褒斜古道上,曾上演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
太白山古道风景区
太白山古道风景区入口位于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距离太白县城42公里,距古城西安140公里,徒步行程55公里到达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沿此古道踏着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足迹,一路经下白云、上白云、骆驼树、大殿、斗姆宫、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文公庙、大爷海到拔仙绝顶。途中穿越原始森林,观赏高山杜鹃林,越过高山草甸,踏过第四季冰川遗址,体验“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观,欣赏“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自然奇观。
古道松钟 在王家塄乡九平沟的莽莽林海中,屹立着一棵百年油松,由松枝、针叶绣围而成,形状酷似一个开口向下的古钟,故称为“松钟”。松钟高2米,围经4.7米,经风霜而不朽,历雪雨而不萎。松钟内部中空,自身随松枝和针叶的生长而生长,极为奇特,为莽莽林海中平添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三岔峡 三岔峡,西距太白县城42公里。峡内森林密布,河流犬牙交错,奇峰耸峙,石河广布,飞瀑雄壮。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鸟兽齐鸣,时而优雅幽静。置身峡内,“一线天”、“黑水潭”、“船头石”、“牛心石”、“东西峡”等自然奇观,令人流连忘返,是户外远足的绝佳胜地。
白云峡 白云峡地处太白县城东北30公里处,呈南北走向,峡长5公里,分东、西两峡,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石头河穿峡而过,置身峡内,山连山,峡连峡,曲径通幽。最令人叫绝的莫过于这里的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峡有多长,水比峡更长,峡壁陡峭、奇峰对峙、峰回路转、山环水绕。漫步其中,溪水始终缠绵在你左右,有时涓涓滴滴,像一道晶莹剔透的珠帘;有时飞流直下,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沙沟峡
沙沟峡,南靠鳌山,西与青峰峡森林公园接壤,距太白县城15公里,海拔在1500—3400米之间。景区年平均气温7.6℃,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林草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50余种,野生中药材达1600余种,堪称“天然医药宝库”。相传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东汉著名医药家韩康等都曾在此隐居,潜心钻研医药。
龙华山
龙华山位于太白县城东北3公里处的咀头镇北沟村,因山形酷似卧龙而得名。为县境内一处道教活动场所,供奉有道教、佛教、儒教三教神像30余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包容精神。每逢炎夏庙会之时,县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四周群山环绕,庙宇与彩亭相互映衬,其景十分诱人。
石沟瀑布 石沟位于太白县城南3公里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石沟的山险、物奇、水秀、景绝。峡内巨崖壁立,直插云霄,苍虬悬空攀岩,珍奇异兽奔突其间。人行涧底,脚下溪流蜿蜒回转,山花灿烂迎宾,百鸟竟喉引路,峡内大小瀑布各具情状,小瀑布玲珑剔透,大瀑布气势恢宏,置身沟内,方能体谓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感。
跑马梁 在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和第二高峰鳌山之间,东西绵延四十余里。相传此处为光武帝刘秀练兵点将之所,故名跑马梁。神奇迷人的草甸风光,恢宏震撼的冰川遗迹,变幻莫测的天象气候,引无数驴友竞折腰。
大岭云海 大岭子位于太白县城南45公里的太洋公路上,海拔2400米,距黄柏塬27公里。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荫郁,雨过天晴时,山腰云涛汹涌,气势壮观。站在山顶早观日出,则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晚看夕阳,则彩霞滚滚,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诱人。电视剧《非常大总统》剧组曾在这里拍摄孙中山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外景。
鳌山登山口 鳌山登山口位于太白县城东5公里处。鳌山,亦称西太白,海拔3476米,古称垂山、武功山,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与第一高峰太白山遥相呼应,为汉、渭水的分界线。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诗句赞美鳌山。鳌山定向穿越线路被国内驴友奉为全国最佳的六条户外游线路之一。踏着诗仙李白的足迹,观光武帝刘秀练兵之马蹄窝,鳌山将向您揭开神秘的面纱。
万花山观光园 万花山观光园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园内木制的小路、亭台古朴典雅;名贵中药材太白米、猪苓、太白七药等各种中草药花卉争奇斗艳、香气四溢;太白山名贵野生中草药标本构成了全国馆藏量最大、品种最全的中草药标本馆,使您切身感受到太白山药谷的博大与精深;水上漂流让您在惊险与刺激中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坐在楼阁之上,品一杯香茗,享一份清凉,忘记城市的喧嚣,在茶香、清风、流水间涤荡心灵,找回自我。
铁龙洞 铁龙洞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二郎坝村,洞高约3米,宽约3.5米,洞内常年流水潺潺,龙潭、石钟乳、石笋星罗棋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夏日,彩虹绕着悬崖的飞瀑依次而生,一道道飞天般的彩桥便展现在游客眼前。相传铁龙洞为东海龙王入海之口,一日,龙王自太白山巅龙潭大爷海出,顺湑水而下,经由此处,要走捷径,便由此处直入东海,于是就有了这个洞,被后人称为“天龙洞”,由于时间久远,误称为今天的“铁龙洞”。
观音峡 观音峡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二郎坝村,相传为观音过境摆柳取水之峡谷。峡窄而长,巨崖矗立,斜树横生,飞瀑流泉与兽齐鸣,太白八景之一的“观音峡里一线天”绵延数百米。牛尾河古栈桥遗址、大清咸丰碑文见证了太白人民的智慧和太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炎炎夏日,峡内静谧幽雅,溪流潺潺,百鸟齐鸣,偶见岩羊黑熊奔突其间,置身于此,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实乃避暑休闲之胜地。
千年银杏 生长于二郎坝水乡的千年银杏是一株雌雄同株的夫妻树,有1300多年的历史,下面盘根错节,上面枝叶繁茂,常有年轻人在树下许愿,以期得到坚贞不愈的爱情。树干直径需4人合抱,虽历经千年雨雪风霜,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活化石”。银杏果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医药原料,在宋代曾被列为皇家贡品。
民间艺术
布艺
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早以前,陕西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来逐渐商品化。太白布艺既有关中风情又有巴蜀特色,造型简单、色彩明快、装饰性强、质朴优美、独具特色。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一种楼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它的材料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太白剪纸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观大方,主要有窗花、顶棚花、灯笼花、炕围花等。
面花
“面花”又称“面塑”或“捏泥人”。“面花”是一种面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一种“饮食文化”。在旧社会,白面是一种奢侈品,穷人家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白面馍馍,因此,这就成为了孩子期盼的美味佳。勤劳善良的母亲将这点来之不易的白面,变着花样地做出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小饰品,既好吃又好看,还能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极具民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太白还保留着端午节给外甥送“圈圈”和婚丧嫁娶送“礼馍”的习俗。
社火
社火亦称射虎,起源于古代图腾,随着古代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早是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进行的各种杂戏或杂耍表演。太白社火形式多样,有马社火、车社火、黑社火、耍龙灯、舞狮子、赶旱船、跑毛驴、踩高跷等。每逢重大节庆或农闲时间,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进行社火巡游表演,增加节日气氛,表达丰收喜悦,以期明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色产品
太白山药谷
太白的山上无杂草,太白的山上满山遍野都是宝。太白山药谷,中草药种类繁多、疗效独特,自成体系,自古以来,备受中医药界的推崇。现已查明的中草药资源1900多种,其中植物药1478种,动物药415种,矿物药12种,仅国家《药典》收录就有266种,占收载总数的60%,且蕴藏量大,总蕴藏量约1.3亿公斤。最为著名的“太白七药”,已形成独特的“七因、七法”和“四梁、八柱”理论体系,现已知七药149种(133种植物药,16种变种),涉及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四大门类。
太白七药
太白七药因其药名后均冠以“七”而得名。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通淋利水、散瘀消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平喘益气、定神定志、健脾和胃、补血温阳、滋阴补肾、活血调经等功效。在诸多七药中尤其以桃儿七、尸儿七、朱砂七、长春七、铁牛七、窝儿七、蝎子七等,因其独特的活血止痛、抗癌消肿、祛瘀除痹之神奇疗效而最富盛名。太白七药主要分布于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木丛草甸三大植被谱带。
山茱萸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又称枣皮、药枣、山萸、山萸肉、等。山茱萸去核后的果肉入药,能使人容光焕发,益寿延年,有“红衣仙子”的美名。主产于河南伏牛山区,浙江天目山 区、陕西秦岭山区。太白产山茱萸由于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其肉质好、口感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主产于桃川、鹦鸽、黄柏塬等乡镇。
虎杖
虎杖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不仅供观赏,也做食品,嫩茎做蔬菜,根做饮料,清凉解暑代茶,液汁可染米粉,别有风味。太白虎杖富含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虎杖甙、蓼甙、有机酸、葡萄糖甙、多糖类等。有清热解毒、清凉解署、健胃清食、活血散痰、祛风解毒、消炎止痛、去湿热黄疸、治慢性气管炎、降低血脂等功效;全草可作兽药,并可制农药,对防治螟虫、蚜虫有良好作用。
柴胡
柴胡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40~90厘米,上部弯曲多分枝。单叶互生,狭披针形,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有明显的平行脉,花小、黄色,形成项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果实为长圆形的双悬果,具棱脊,熟后褐色。以根入药,性苦、微寒,对肝、肺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的调经作用。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肋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凋、脱肛等。主产于鹦鸽、桃川、靖口等乡镇。
党参
党参 草质藤本,有白色乳汁,具浓臭;叶卵形,基部近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齿,花单生于枝端;根与人参类似,但分枝较少。为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良药。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等症。主要产于鹦鸽、桃川、靖口等乡镇。
天麻
天麻又名明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冬季茎枯时挖出者为“冬麻”,以体实泽亮半透明者为佳。天麻具有息风、止痉、祛风除痹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头痛等症状,是中医治疗大脑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主要产于鹦鸽、桃川、王家塄、黄柏塬等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