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金台区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金台观”而得名。驰名中外的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古陈仓遗址、大唐秦王陵等坐落境内。全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35.99万,其中农业人口11.92万,城市人口24.07万。区内辖二镇三乡七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居委会、103个村民委员会。
区人民政府住所地宝鸡市中山东路附近.邮政编码:721000。电话区号:0917。
行政区划
金台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中山东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众路街道、店子街街道、东风路街道、十里铺街道;陈仓镇、蟠龙镇、陵原乡、金河乡、硖石乡。
中山东路街道 辖中山路西、曙光路西、中山路东、曙光路东、胜利路、大通路、东仁堡、人民路、沿河街、水泵厂、瓦厂街等11个社区居委会,金台、金陵等2个村委会。
西关街道 辖纸坊头、福临堡、叉车厂、工程机械厂、宝西工务段、四总队、宝福路、西关、省建二公司、西滩路等10个社区居委会,罗家塄、福临堡、太平堡、玉涧堡、新春等5个村委会。
中山西路街道 辖东门口、新维巷、长青路、北城巷、东南城巷、石窑坡等6个社区居委会,长青、胜利等2个村委会。
群众路街道 辖龙泉巷、五里巷、摩天院、华北巷、王家碾、宝平路、北首岭等7个社区居委会,柳沟、北庵、五星、八里等4个村委会。
店子街街道 辖金陵东路、金小堡、宝铁西区、宝铁机务段、石油、新联、宝铁东区等7个社区居委会。
东风路街道 辖东风路西、宝鸡卷烟厂、石油机械厂、宝铁、电器化器材厂、特殊钢厂、东风路东、陈仓园、宝铁陈仓园等9个社区居委会。
十里铺街道 辖宏文路西、李家崖、供电局、斗中路、陕棉十二厂、斗鸡、宏文路东、东岭、大庆路西、电机段、大庆路东等11个社区居委会。
陈仓镇 辖代家湾、昌荣公司、电力设备厂、车站、桥头、嘉化等6个社区居委会,工农、金星、联盟、东岭、李家崖、进新、团结、代家湾、光明、龙丰、刘家台、南坡等12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5号):将原宝鸡县的金河乡、陵原乡、硖石乡、蟠龙镇划归宝鸡市金台区管辖。
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金台区作为欧亚大陆桥之重镇,区内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310国道贯区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城区北屏陵塬,南临渭水,西枕陇山余脉 ,东向渭水谷地延伸。十里北坡,林带通幽,自成屏障。渭河、金陵河、硖石河三面相拥,引渭渠横贯其中,寓城于水。区内通讯便捷,宝鸡电信局、邮政局、无线局、广电传媒公司坐落其中,构架起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是营商人居之佳境。物品流通畅达,经济发展活跃。自秦汉始,金台区一直为中原、西南,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经营环境优越,三产发展呈强劲之势。区内工商企业聚集,宝鸡石油机械厂、宝鸡卷烟厂、陕棉十二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50多家,形成 了机械、冶金、轻纺、烟草、食品、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好猫”牌香烟系列、石油机械、叉车、机床等数十种主导产品。华通集团、向阳餐饮集团等商贸企业享誉西部,农村经济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指导思想已形成菜、奶、果、花卉、食用菌五大优势产品。中美合资宝鸡得力康乳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十大畜牧示范中心之一,是宝鸡市乳业发展的“航空母舰”。东岭集团跻身全国乡镇企业500强行列,是全国最大的锌品冶炼企业。
金台区中等职业学校
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5%,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18.82%,经济总量名列全市前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99.05亿元(其中,工业83.25亿元,建筑业15.80亿元)同比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1.32亿元,同比增长15.5%。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5;34。金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79元,按当前汇率(6.83元/美元)折算约为5868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035万元,同比增长27.78%;地方财政支出60777万元,同比增长40.44%。区域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城市区第 7 位。
强力推进工业突破年,工业经济逆势攀升。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以保工业增长为核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金融单位奖励基金,为135户企业争取贷款5.5亿元;把园区发展作为突破口,金河工业园列入省市重点扶持园区,蟠龙新区列入省市开发规划;全力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进南车集团等大企业落户金台。东岭集团总收入在全市首家超过200亿元。全年6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0.4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增加值73.11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区属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9.18亿元,同比增长81.02%。 2009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9.5%。
粮食作物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坚持强基础,优产业,促增收,农村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0.13﹪。其中:农业产值0.98亿元,同比增长0.1﹪;林业产值0.05亿元,同比增长5.71﹪;畜牧业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0.76﹪;渔业产值0.014亿元,同比增长197.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3亿元,同比增长11.33﹪。粮食作物全面丰收,总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8万亩,粮食总产量42733吨。金台区油料播种面积9326亩,油料作物产量974吨。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牛出栏3087头,生猪出栏17374头,山羊出栏9184只,家禽出栏9.92万只。肉类总产量2199吨、奶类产量6578吨、禽蛋产量850 吨。年末牛存栏11068头,生猪存栏16641头,山羊存栏10374只,家禽存栏15.7万只。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金台观道教文化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六川河生态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西府天地景观设施不断完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中山路文化商业街一期改造基本完成,国艺家居建材城等一批商贸设施建成投用。家电、汽车等消费市场繁荣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3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4.03亿元 ,住宿和餐饮业完成7.96亿元。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社会保障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金台区地方财政收入17035万元,同比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60777万元,同比增长40.44%。
2009年末金台区总户数123094户,人口378540人,其中女性186468人。据计生部门统计,2009年金台区出生2050人,人口出生率5.41‰,计划生育率99.85%,人口自然增长率2.0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金台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7元,比上年净增3071 元,同比增长23.2%;金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5066元,比上年净增1029 元,同比增长25.5%。区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7364万元,同比增长35.13 %。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7940 元,人均月工资2328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社会保障率达到91.2%,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