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 西与旬阳县相连。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图距),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全县山脉与沟相间,无一处百亩平地。
行政区划
白河县辖9个镇、6个乡:
镇:城关镇、中厂镇、构扒镇、卡子镇、茅坪镇、宋家镇、西营镇、仓上镇、冷水镇
乡:四新乡、桃元乡、双河乡、小双乡、大双乡、麻虎乡
历史沿革
明成化八年(1472年),于旬阳东置白河堡。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设白河县,以境内白石河得名,隶属新设之郧阳府(今湖北郧县),次年改属金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金州改称兴安州,白河地属州辖之旬阳地。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安州升为兴安府,仍辖白河县。中华民国时期,白河县属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白河县属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安康专员公署(第五行政督察署,第五行政公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河县隶属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行政督察公署管辖。1950年,隶属安康分区专员公署管辖,专员公署辖区又称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白河县属陕西省安康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安康地区改安康市。现白河县属安康市管辖.。

地理地貌
县城东与郧县交界的下卡子汉江边县全县最低处,海拔仅170米;南部界岭中段的五龙尖海拔1901米,居诸山之冠。按海拔高度,地表形态,全县可分为剥蚀构造中山区陵区和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区。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县内冷水河与白石河从县境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入汉江。县内山脉,中部从北向南,依次为天池岭——蒋家梁子——大山庙梁——韩家山;西部从北向南,有土地岭——太平山——五条岭——界岭;南部自西向东,有马食坪——韩家山——圣母山——平顶山——野人山。横亘约100余公里(南部山脉一脉相承,与湖北竹山县交界,县西、南、东三面山脉与中部接连呈向东倾斜的“山”字形。
气候特点
白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受相对高差大的山地地貌影响,垂直性气候特征明显。平均气温为12.2℃-16.5℃,平均日照数1753.8小时,平均降水量787.4mm,无霜期为234-261天。因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故气垂直差异显著。谚云 “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本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春寒、伏旱、秋 阴雨”是本县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本县灾害性天气。
矿产资源
白河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矿产。金、银、铜、铁、铅、锌等23处矿藏散落于山水之间。卡子镇圣母山、里端沟以及四新乡黑虎垭蕴藏着丰富的硫铁矿,含硫量在7.4—40%。其中,圣母山硫铁矿储量为101万吨,里端沟储量为172万吨。在西营、西沟、大双、冷水、双河、麻虎等地,分布大量的石灰石,它是制造水泥、烧制石灰、制造电石、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目前县内两家水泥厂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这里。其中麻虎境内的石灰石质优量大,极易开采。
生物资源
白河县地理纬度和地貌特征,形成了白河亚热带和暖温带植被群落。亚热带植物成分中的桔柑、油茶树、无花果、枇杷、油桐、棕榈、芭蕉、山茶花、夹竹桃、银杏、香樟等,在全县各地生长良好。暖温带成分树种核桃、椿树、漆树、桦树、柿树、杉、桑、木瓜等,在全县前、中、后山均可普遍见到,近年来的退耕还林中木瓜、竹、杜仲被广泛推广种植,特别是由木瓜树果实纯酿的木瓜酒是白河县一大特产。
中山区农作物出产玉米、洋芋、小麦、燕麦、荞麦。多数地域为一年一熟。林特产品有木材、生漆、中药材。低山河谷区农作物产玉米、小麦、红薯、水稻、豆类,林特产品有油桐、龙须草、柿子、木耳等。作物一年两熟。 近几年,由于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烤烟、黄姜等经济作物在全县中低山河谷区得到普遍种植。
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扭角羚、狐、狼、野猪、山羊、林麝、河麂、獾类,果子狸、松鼠、锦鸡、褐马鸡、雉和淡水鱼类等。

红石河
水河资源
全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平方公里的23条,占3%;30-50平方公里的10条,占1.3%;50-100平方公里的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
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在境47公里,在境洪水最大流量3160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72立方米/秒,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部的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扳沟、北店子沟和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
白河交通
对外交通方式主要是火车,襄渝复线修成后,对外交通变得很便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山区的原因,铁路复线在白河县有两个车站,上行列车停靠白河东站,下行列车在原来的白河县站停靠。两个车站相距较远。
白河文化
在“秦头楚尾”的白河县,人们总在传颂着一位普通农民的故事,提起他的业绩,那真是有口皆碑。他,就是被国务委员陈俊生称之为“今日愚公”的白河县城关镇胜利村村民高远璋。
——名副其实的“拾粪状元”。人们最珍惜也最难忘怀的就是历史。说起高远璋,人们自然忘不了那苦涩的六十年代初,贫困、饥饿与灾荒侵袭着整个秦巴山区。曾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一高尚职业的高远璋,目睹山区的贫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辞去城关小学执教的工作,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胜利村。36岁的他,不相信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百姓。
然而,现实要比他想象严酷、复杂的多,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粮食既缺水又缺肥。看到这种状况,他主动请缨到城里挑粪。就这样他在这弯曲的崎岖山路上 挑了整整十九年大粪,磨破了几千双草鞋,行程30余万公里,为集体担回了60余万公斤大粪。一担担金子般的大粪使集体粮食有了稳定收成,也为他换来了“拾粪状元”的称号。

白龙洞
白河旅游
白河县以其“秦头楚尾”特有的区位优势鼎立在陕西对外开放的最南大门,南依巴山,北临汉水,西连旬阳、东、北、南三面环楚,是中原入陕进川之咽喉,古有“秦头楚尾”之称。襄 渝铁路,316国道,汉江穿境而过,县城距湖北车城十堰98公里,距道教圣地武当山仅120公里,是勾通西安-十堰-武当山-神农架四大旅游热点的桥梁和纽 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白河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侯、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古迹甚多,风景名胜遍布全县。县内以红石河流域自然风光和平顶山森林公园为主的50余处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妙趣横生,美轮美奂,其乐无穷,令人心旷神怡,使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经营绿色,建设绿色白河”的发展战略,决定把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发展。白河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东风。
旅游景点有和氏璧产地月儿潭,城区近郊的白龙洞,有五条岭上的女儿寨、黄龙洞、黑龙洞、九仙洞和母猪洞,明代古建筑双塔寺(今双河乡境内),红石河自然风光等。目前,红石河自然风光正在开发之中。红石河景区人文景观主要有石梯子战役遗址、祖师洞、华陀庙、三关、黄龙寨、大坪渔场等,自然景观有黄土梁瀑布、坎子瀑布、骆驼峰、黑龙潭、野人山、五龙捧圣、一线天等。各景点均分布在红石河一河两岸,沿河而上可一览无余。
白河风景名胜区,是镶嵌在巴山深处的一块璀璨的明珠,无疑将成为陕南又一旅游胜地,以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服务,向世人展示她美丽的风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