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盆地。总面积593.39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县政府驻龙兴镇。新绛旧称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该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汾河、浍河等,两岸为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年均气温27度,年降雨量 550毫米,无霜期 194天。该县现有耕地52.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蔬菜、果树、药材等。工业主要有纺织、水泥、焦化、机械加工、化肥等。
行政区划
新绛县辖8个镇、1个乡、1个区:
镇: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
乡:横桥乡
区:商贸经济开发区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秦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临汾旧城在今县城北25公里处(襄汾县晋城村)。长修故城在今县城西北15公里处泉掌镇。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年(民国26年)新绛县属山西省第九专员公署。1939年(民国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年(民国34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驻旧城。1945年(民国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8月,改称新绛县民主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喜北塬28村。
1947年(民国36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本年秋以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力量,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塬一带。北为新绛县,属晋绥吕梁十专署。1948年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器梁十专署。专署与县治均驻今县城。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3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汾城等7县。1949年6月晋南专署成立(驻今临汾市),新绛属晋南专署。1949年底,运城专署成立,新绛属运城专署。1958年11月,新绛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61年11月,从侯马市析出,恢复新绛县建置,仍属晋南专署。1971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1979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2000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市,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
新绛县城鸟瞰
气候环境
该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汾河、浍河等,两岸为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年均气温27度,年降雨量 550毫米,无霜期 194天。该县现有耕地52.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蔬菜、果树、药材等。工业主要有纺织、水泥、焦化、机械加工、化肥等。
经济发展
200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7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49万元,增长5.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29万元,增长52.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19万元,增长24.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增长98.0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1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8%。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32.5:31.3调整为29.5:39.7:30.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比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农业林业
2006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稳定发展。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6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作物播种面积18.83万公顷,比上年略微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6%;油菜籽种植面积3.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1%;烤烟种植面积0.7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8.28%;蔬菜种植面积1.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4%。主要农产品在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16017吨,比上年增长1.57%;油菜籽产量54670吨,比上年增长5.23%,属历史最高产量;烤烟产量12986吨,比上年下降19.9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继续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6.67公顷,比上年增长2.72%,其中退耕还林513.33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育苗面积11.39公顷,苗木产量476.0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
工业贸易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98.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9%,比上年提高11.9年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84万元,增长148.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5480万元,增长13.47%。原煤、水泥、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891万元,是上年的22倍,产量销售率达99%;实现利润总额7695万元,是上年19.7倍;实现利税总额22461万元,是上年的24.7倍。
建筑业发展下滑。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165万元,比上年下降20.43%。
固定资产投资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影响而回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47万元,比上年下降24.95%。全县固定投资1338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8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改投资131477万元,比上年下降22.6%;房地产开发投资2325万元,比上年下降34.5%。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43万元,比上年下降38.87%。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7557万元和22547万元,均实际增长13.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443万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764万元,实际增长35.6%。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货物周转量414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31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和9.4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3748辆,其中:客车类1193辆,货车类934辆,摩托车类1621辆。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377户,比上年末增长7.89%;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12637户,比上年下降1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比上年增长5.26%;互联网用户3666户,比上年增长41.33%。
教育文卫
2006年,全县各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继续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
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日益活跃。全县组织了象棋、围棋、戏曲、卡拉OK比赛以及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截至2006年年底,全县体育场馆面积达312453平方米,公共馆藏图书773256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成就,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条件不断改善,至2006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包括个体医疗诊所)438所,床位48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38人,全社会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绛特产
绛州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较杨柳青、杨家埠、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最早见于北宋《佛说北斗七星经》之雕版插图。据《山西概况》载:“目前已有实物证明,最迟于北宋初在今山西新绛就有了古代雕版书。”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或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绛州亦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至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其时绛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之说,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十多个省市,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绛州木版年画艺术价值极高,其中《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辑。
冯骥才先生到新绛考察后认为:“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
新绛县是我国18个木版年画传统产地之一。当地木版年画制作始于宋、成熟于明清、兴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年产年画50余万幅,远销华北、西北诸省。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二天门画店)多年来从事绛州木版年画收藏、整理、研制工作。该所现存有各个时期的木板、年画,是十分珍贵的木版年画资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10年4月18日-21日在潍坊召开的全国木版年画联展会上该所参展作品《麒麟送子》、《教子》获得金奖。 绛州木版年画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经过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蔺永茂经常亲临指导,现已开发出数百种绛州木版年画系列产品,每幅作品大都均可以做出黑白、彩绘两种形式作品,也都可以软片(带纸袋)、精裱内芯、精裱轴画(带盒)、精裱镜画等形式出售。山西新绛县木版年画研制所所长吴百锁,新绛县二天门年画社创办人。为了保护和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珍贵民间文化遗产,他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绛州木版年画上。现今,他拥有各个时期的原有老木板400余块,各个朝代和地区的原有老年画300余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