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位于忻州市西部,总面积1379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2004年)。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邮编:036200。代码:140928。区号:0350。
行政区划
五寨县辖3个镇、9个乡:
镇:砚城镇、小河头镇、三岔镇
乡:前所乡、李家坪乡、孙家坪乡、梁家坪乡、胡会乡、新寨乡、韩家楼乡、东秀庄乡、杏岭子乡
历史沿革
据古文物考证,五寨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属冀州。 周朝,春秋时属并州。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秦时属雁门郡地。汉为雁门郡娄烦地,后汉为武州南境。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 北魏时为肆州秀容梁郡岢岚县地。隋为马邑郡神武县。唐朝属河东道朔州,唐末建五州。五代后汉时属岢岚军。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属西京道,统神武县,有宁远镇。 金为武州边下刺史所领宁远县。元朝为大同路武州,至元二年割宁边之半隶属。四年省宁远县及司候司入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镇西卫隶山西都司。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镇西卫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关)、上所(今河湾)为五寨县,并入三岔堡,属宁武府。民国时期,五寨属雁门道。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山西属第二战区,五寨为第二行政区管辖。一九四○年建立五寨县人民政府,一九四一年八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一九四五年解放后,五寨为晋绥二专署驻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一九五二年归忻县专署。一九五九年四月忻县专署与雁北专署合并为晋北专署,五寨随属之。一九六一年十月恢复忻县地区专署,五寨归属。一九六七年成立五寨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以来,五寨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五寨属忻州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地区改为忻州市。五寨属之至今未变。
自然环境
五寨属亚寒带大陆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常年风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气温4.9℃,平均降水478.5毫米。平均日照2872小时,无霜期110 ——130天。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清涟河、鹿角河,是晋西北的富水县之一。较大的水库有南峰水库、白草庄水库、郭家河水库。
全县土地总面积208.7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6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8.7%;宜林地面积7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6%;宜牧地面积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万亩,交通用地8.3万亩,水域1.5万亩,暂难利用地10.2万亩。全县人均土地22亩,人均耕地6.4亩。
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荷叶坪山海拔2783米,芦芽山海拔2739米,西北部韩家楼村海拔1300米。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石山区。
区位优势
五寨县的地区优势主要有四点: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花岗岩面广质优,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中心,位于山西省12个二级经济区之一——晋西北区(五寨区)的中心,处在山西两大经济轴和两大能源基地之间,即处于黄河轴和同蒲轴之间,东有宁静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华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铝电能源基地,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目前,全县有三条过境铁路一宁(宁武)岢(岢岚)铁路、神(神池)河(河曲)铁路、神(神木)朔(朔州)铁路横贯东西;四条干线公路一店(店儿上)临(临界县)、忻(忻州)保(保德)、崞(崞阳)水(水泉)、韩(韩家楼)河(河曲)四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与县乡公路连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全县95%以上的村庄可以通机动车辆。三岔镇更是南达县城,通往忻州,北达偏关县,通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达河曲、保德县,过黄河入陕西省,平均日过往客车50多辆,机动车6300辆次,是晋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便利的交通为五寨县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家楼乡郜家焉村、韩家楼村先后成为全省闻名的汽车专业户村,2001年韩家楼村新建了韩家楼煤台,年配煤120万吨,三韩公路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资源概况
五寨县是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近水资源优势,新修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全县节水灌溉工程以覆盖了砚城镇、前所乡、胡会乡、新寨乡一镇,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寨县境内东南部花岗岩分布广阔,面积大约有183.3平方公里,总储存量5000万立方米。并且经勘测国家质检部门认定五寨县冰花绿、观音绿、经堂红等花岗岩质地为A级。目前境内花岗岩开发公司有7家,花岗岩开发与加工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五寨经济的一枝独秀。
经济发展
五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马铃薯、玉米,胡麻、黄牛、花菇、茴子白(卷心菜)、药材、葵花及其炒货业。
马铃薯每年全县的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成为山西省马铃薯种植大县,并基本形成优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山西雪龙马铃薯开发公司成为全省较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其主导产品精淀粉和粉皮的质量和销量较好,1998年公司被定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近年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改革科技体制、加速科技进步、激励科技人员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全县共取得国家、省部级和地区的科技成果35项,其中秸秆高蛋白饲料和菌体蛋白研究试验分别获得国家“星火计划”洽谈会金奖和银奖,并在全国18个省区推广。瘦肉型猪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山区养牛商品技术开发、绒山羊开发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寒地区果树栽培试验获区级科技推广奖,脱毒山药高产攻关试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22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8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042元。
旅游事业
五寨县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在这里不仅有晋西北的名山芦芽山,“高原翡翠”荷叶坪等名胜景点,而且整个沟集山、水、树、石、泉、寺于一体,景色秀丽,美不胜收。五寨县还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区。目前五寨旅游事业正以迅猛的速度顺利发展。
五寨县为发展旅游业组建了旅游开发委员会,并对荷叶坪、芦芽山、西沙梁灌木林等景点景区进行了开发,2001年修复了南禅寺,南山旅游景点公路,已在省里立了项,通过两年集中修建已建成27.64公里。零星观光狩猎旅游活动已经开展,并由自发的活动向有组织的旅游迈进。但由于我县旅游事业刚刚起步,县委、县政府在旅游观光上采取以宣传为主,创收为辅,鼓励人们进山,进山费、门票费收的很少,因而经济效益不明显。加之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行业经营运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五寨还有多处古城遗址,距离县城20公里的武王城遗址最为古老,武王城又称遮虏城,《资治通鉴》卷九载,唐乾符五年(EI78年),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五寨还有武州古城遗址和方城古城遗址等,五寨境内有多处寺庙遗址,有南禅寺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大寺遗址、五佛寺逮址、马家寺遗址、龙王庙遗址和天院寺遗址等,其中南禅寺最为有名。
南禅寺,晋北名刹,位于五寨县城东南5里之南峰台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与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属同一时代建筑,是北魏建筑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南禅寺将成为继芦芽山、高山草甸荷叶坪之后又一个吸引游客的亮点。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临清涟秀水,古松参天,殿堂宏伟,建筑精美,极有佛学价值和考古价值,惜毁于文革中。五寨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自佛寺毁坏后,民众惋惜之声日盛,重修之意日增。一九九七年夏,各界人士和乡民百姓捐资捐物,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寺庙重新落成,气势更加宏伟,现已成为五寨的一处旅游佳地。五寨还有名人墓葬开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镇柳河村南,墓高约33米,周约500米,环植树木,景色宜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五寨经堂寺乡南庄窝村的僧墓砖塔,三岔镇的木制古牌坊亦很有建筑和文物价值。
南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五寨县城南30公里的范围内,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作芦芽状,坪展荷叶形”,形象概括了南山风景区的特征。主峰芦芽山,距县城20公里,海拔2739米,峰头有太子殿,屹立绝顶,成为晋西北第一峰,区内有九桄梯、束身峡、白云洞、小冰洞、四季冰川峡谷,树木参天,森林蔽日,夏无炎暑,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从清涟河源头,过芦芽翠谷,向西转入离县城30公里的荷叶坪,这里海拔2783米,坪广3.6万亩,就象展开的一张硕大无朋的草绿色大荷叶,是华北地区少有的亚高山草甸,有“高原翡翠”之美称。从芦芽山、荷叶坪沿清涟河源头顺流而下,往北60华里,至城区,一路有三猴戏雄狮、四季冰川、小瀑布、还珠洞、玉玺石、风动石、百福石、情人岭、南峰水库、南禅寺等景点。整个南山旅游区集山、水、林、石、草、庙、泉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景色诱人,美不胜收。
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始建于1997年,可览56万亩绿色狩猎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两梁柠条如茵,每适春云夏初,金花怒放,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野雉野兔等40余种动物出没其间,别有一番景象。
民生纯朴
五寨县境内民性纯朴忠厚,务本求实。待人诚挚,不尚客套。安稳处世有余,趋时兑新则不足。自古所业以农为主,乐于安居故土,不善外出谋生。五寨县的饮食,历史上莜面是群众的主食。有“五寨三大宝,莜面、山药、大皮袄”之说。五寨人吃饭的特点,一是喜吃大杂烩(五寨人称为“黑肉烩菜”。黑肉,即猪瘦肉。)。把猪肉、豆腐、粉条、茴子白烩在一起,熟后一大碗一大碗盛着吃,目前在省城太原已有大大小小几十家“五寨烩菜馆”,成为三晋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二是喜吃炖羊肉。把羊肉带骨一起剁成块加胡萝卜炖在一起,每人一大碗。
当地特产
豆制品加工历来是五寨人的拿手好戏,而在繁多的豆制品中,又最数豆腐。其制作精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好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凡在五寨居官的县令,每逢时节必派差役昼夜兼程向京运送豆腐。
五寨茴子白的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之美称,它不仅个头大、包头紧,而且味甜质脆,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萝卜等一般蔬菜,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百姓做为冬季蔬菜。另外,李家坪大东沟的菜,芦芽山的银盘蘑菇等都是闻名忻州地区的。
|